51猪价网

临储因素渐淡 菜油面临“塌陷”风险

发布: 2013-07-20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据观察:随着新作夏季油菜籽临储收购临近尾声,菜油的产出压力将会不断增加,加之需求颓势进一步蔓延,或导致菜油供大于求的矛盾加码,预示期现价格的"下破"之路尚难终止。

  在油脂板块"跌跌不休"的气氛渲染下,菜油期现货价格无法承受抛压之重而双双下挫。由于成本支撑因素趋于弱化,交易商已看不到未来"曙光",只能以低报价促使尽快出货的方式减少手中库存。

  临储因素逐渐"淡出"

  新作夏季油菜籽临储收购政策出台已近两个月,临储的刺激效力日渐匮乏,虽然原料的价格指引作用仍在,但市场关注焦点可能已经由收购进度向后期压榨处理环节转移。随着湖北、安徽、江西、四川、江苏等地油菜籽收购工作步入收尾阶段,临储因素"淡出"与菜油生产"浮现"会发生视野转换,或令菜油价格进一步走跌。

  根据国家粮食局数据,截至7月5日,湖北、江苏等12个油菜籽主产区各类粮食企业累计收购新产油菜籽344.6万吨,同比增加35.2%,且已完成国家临储计划数量的68.9%。由于今年收购进度相对较快,后期油菜籽压榨节奏有望提前,这会陡增菜油生产的供给压力。

  按照37%的出油率计算,到今年年底入储的新作菜油将达到185万吨左右,再加上350万~400万吨的陈菜油库存,国储菜油总量将高达535万~585万吨,使得供应充裕之势进一步加深,令菜油价格难以得到喘息的机会。

  低价进口冲击持续发力

  国储收购的提速,导致市场流通环节中油菜籽数量逐渐减少,为保证正常的压榨水平,沿海油厂的采购重心可能向海外市场倾斜。随着加拿大11月船期油菜籽进口成本跌至4650元/吨附近,远低于国内5100~5200元/吨的收购价格,会增加油厂对进口原料的选择权。

  实际上,出于压榨利益的考虑,在广东等沿海地区进口油菜籽压榨利润高达426元/吨、江苏等内陆区域压榨效益始终处于平盘之下的对比形势下,油厂对于进口油菜籽的青睐程度要远高于国内采购。毕竟,在当前菜粕(2296,6.00,0.26%)消费尚有保障的背景下,加籽粕价格高于国产粕150~300元/吨,使得油厂挺粕抛油的策略更多需要进口原料的执行。

  今年以来,在油菜籽进口量急剧攀升的同时,毛菜油进口热度也不断升温,1~5月份国内累计进口菜油74万吨,较2012年同期的39万吨增长89.7%,若加上油菜籽进口的折油量,庞大的供给压力不仅令国产菜油"遇冷",更拉低了整体市场报价。

  目前,加拿大8月船期菜油进口到岸完税成本仅为8900元/吨左右,较国内价格低600~900元/吨,使得进口比价优势依然突出,而这种低价冲击将具有连续性,令国内菜油价格难以"抬头"。

  需求低迷令价格估值偏高

  宝城期货监测显示,3月份以来,国内菜油价格便开始走下坡路,6月份开始,向下坡度有所加深,现货均价一举跌破10000元/吨大关,购销双方心态不断受到侵蚀,现货成交急速萎缩。

  目前,湖北、贵州等地四级陈菜油报在9800元/吨左右,四川、安徽、江苏等地报在9500~9600元/吨,华南地区更是报在8950~9100元/吨,市场整体交投不振,成交议价均可放低。虽然个别厂家新作国产菜油报价高达10800元/吨,但终端则无人问津,新旧年度价格的差异在于油厂对未来菜油消费替代的预期,虚高的报价暗示油厂急于希望价格回暖,不过最终决定权还在于终端市场是否"买账"。

  笔者认为,由于植物油板块争先创出新低的动能依然存在,将导致菜油消费更多受到豆油(7272,28.00,0.39%)和棕榈油(5644,20.00,0.36%)市场的排挤。虽然国内四级菜油与豆油均价的价差已经由5月初的3000元/吨之上回落至2550元/吨附近,但仍远远偏离1750元/吨的近一年半平均值,说明菜油价格估值依然过高,终端市场的"捡便宜"心理或将令菜油消费更加疲软。

  其实,在菜油期货价差结构排列上,近期表现为近强远弱的特征,1309合约较1401合约升水450元/吨左右,与现货市场新强旧弱的菜油报价格局几乎相反,或将导致油厂对未来菜油的保价预期落空。由于当前期货1401合约在8000元/吨一线的支撑岌岌可危,而现货价格升水幅度过大,一旦期价继续下行,现货市场可能面临新一轮的价格"塌陷"风险。

TAG: 菜油 因素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