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你的位置:51猪价网 >> 养猪技术 >> >> 广州奶业发展形势分析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广州奶业发展形势分析

发布: 2007-05-01 |  作者:  |   来源: 2007-4-29 17:27:08 中国食品商务网

上一篇 下一篇
">    奶的生产,因其饲料能量和蛋白转化率高,能充分利用粗纤维和非蛋白氮,生产出高质量的,在人类食物结构中占有主要地位的动物蛋白-牛奶和奶制品;所以世界各国对发展奶业都十分重视,把奶业生产作为提高国民营养水平和全民族体质的重要工作来抓,发达国家奶业的产值一般都占畜牧业总产值的三分之一以上。日本在二次大战后,提出“一杯牛奶,强壮一个民族”的口号,国民的身体素质得到大大的提高。由此可见,饲养奶畜,发展奶业在世界各国畜牧经济中所占的重要地位。随着科技的进步,由于历史和生活习惯的差异,该市的奶业基础则显得十分薄弱,起点很低,这与广州建设国际化现代中心城市的要求是不相称的。

  进入21世纪后,中国的奶业也随即进入了一个快速的发展时期。广州奶业同样也有较快速的发展,奶牛存栏数、牛奶总产量、奶品加工总量、以及牛奶人年均消费量都有较大的增幅,人年均消费量近几年来的增长率高于全国平均水平,每年的增幅都在10%以上。市场优势,是广州奶业最大的特点和最大优势。广州的牛奶消费,这几年来一直处于旺盛发展势头,正是这一点,才引得了国内外的奶业同行密切关注和专门的市场研究。由于广州市场全方位对外放开,故引来了众多品牌的云集上市。广州市场,已成为奶品商家的必争之地。众多品牌的进入,一方面为广州市民提供了更多的选择机会。另一方面,又催促了广州奶品市场更成熟地发展。在奶品市场的培育过程中,会存在着这样那样的问题,也会存在着激烈的市场竞争,且这种竞争,已显示出越来越趋向白热化。在激烈的市场竞争和全国大办奶业的这一背景下,发展中的广州奶业应该怎样正确地看待自己?自己有哪些优势和特点?阻碍发展的不利因素和最大的瓶颈又是什么?还有哪些资源还可供再开发和利用? 今后的发展方向和发展模式又是什么?这些问题,都很值得我们深刻地去思考。对发展中的广州奶业存在的一些问题,我们要有一个清醒的认识。

  一、2000—2006年广州奶业生产发展情况

  (一)2000年至2006年广州市奶牛场是在城市巨大变化和市场的激烈竞争中求生存和发展。1996年末是该市奶业生产经过低潮的考验,随着牛奶收购价格放开、上调和饲料价格的稳定及市政府从各方面的扶持,有效地竭制了奶业生产继续滑坡,该市奶业生产持稳步发展状态。2002年的广州奶业,是自1998 年复苏后连续取得好成绩的第四个年头,也是广州市奶业发展的高峰,年末全市奶牛存栏18418头(另有1250头乳用水牛未予统计在内),全年牛奶总产量 46383吨,人年均占有产奶量7公斤,液态奶乳品加工总量91020吨,日均鲜奶上市量81万瓶、盒,固态乳制品生产加工总量6000吨,人年均液态奶消费量20公斤

2003年和2004年广州市奶牛存栏量逐渐下降,主要原因有三点,一是受全国各地大力发展养牛,而黑龙江、陕西等奶农南下高价收购奶牛之影响;二是受入世后大批量低价进口洋奶粉之影响,乳品加工厂将收奶价下调,奶牛饲养成本增加,奶农的利益受到损害,广州出现了牛群外买的现象,外售牛群多为青年牛和犊牛,亦有部分是产奶牛;三是受城市建设要求的影响,市区第二圈层内不准发展饲养业,在此圈层内所饲养的奶牛需要搬迁。为贯彻市政府这一措施,确保市区内的环保卫生和使广州市早日实现国际大都市这一宏伟目标,靠近市区内的奶牛进行搬迁。新场址多选择在花都区、从化市、增城市和广州市管辖之外的清远市、珠海市及韶关市等地。在搬迁过程中,已有相当部分奶农选择几户联营、股份合作制的形式,也有部分奶农选择弃养,亦有相当部分个体奶牛场在这次的搬迁中得到扩大。在白云、芳村两区的奶牛大幅减少的同时,花都区、增城市和从化市两地的奶牛存栏量则有较大升幅。至2002年末海珠区原有3000多头奶牛已全部搬迁完毕,2006年末荔湾区(原芳村区)只存有246头,白云区仅存998头。由于有近4000头奶牛搬迁到清远、珠海、韶关等地方,故致使广州2004年末的奶牛存栏量从最高峰期的2002年末18418头下降到不足14000头(不含挤奶水牛),降幅约25%;总饲养奶牛户数从2002年的l45户降至 75户,降幅达48.27%。

  2005年至今,广州市奶牛生产趋向稳步发展状态。近两年,由于贯彻落实中央关于农村用地的政策,农业用地得到保障,奶业生产亦得到稳步发展。2006年末,广州市奶牛存栏量202O0头,年总产奶量44400量(含1800头挤奶水牛及其产奶量)。另外,该市贯彻中央一号文件精神,市财政拨款20万元用于奶牛良种繁殖补贴(每头具有完整档案的受孕良种母牛补贴36元);拨款20万元对全市的奶牛开展推广奶牛生产性能(DHI)检测,提高该市奶牛群素质,保障奶源的质量,使广大市民喝上优质、安全的牛奶。

    (二)广州奶业在变革中求发展。原属镇办的集体所有制乳品加工企业广州金鼎乳制品厂,于2002年初由三人实行合股经营承包。三人接管后,立即投入巨资进行技术改造和新产品开发,新增加了一条液态奶的生产线,从而使该厂成为广东省内唯一的一家同具生产固、液态奶生产能力的乳品加工企业,日生产能力倍增,经济效益亦有较大的提高。2005年末又将原旧的生产线进行改造,使该企业趋向规模化和现代化。原隶属广州市农工商集团有限公司的广州市牛奶公司,于 2002年6月在企业体制改革中已被改称为广州风行牛奶有限公司,此一改革,使企业经营更具自主权和灵活性,风靡半个多世纪的“风行牛奶”这一品牌得到进一步深入广大市民。原广州市凤凰农工商联合公司第一、第二牧场,自行政体制上与广州市农工商集团公司脱钩后,立即向社会招集多元经济成分加盟合作,组建新的奶牛场。该司原有存栏奶牛1600头,在新组建的奶牛场中,只占33%的股份。三方联营合作后,所组建的新的经济实体叫广州天泉湖奶牛生态养殖有限公司,选址在增城市仙村镇。 (三)广州市的乳品加工能力在此期间有较大的发展。随着中国加入了“世贸”,广州的乳品加工企业加大了技术改造的力度和扩大了生产规模。广州风行牛奶有限公司新购置了一条较先进的TBA利乐19型包装生产线,从而使日生产加工能力提升至213吨;燕塘乳业有限公司,原日生产加工能力只有130吨,该公司新购置安装了两条TBA利乐19型和康美快速生产线,使日生产加工能力一跃提升至300吨。在近几年期间,广州又新增加了几问乳品加工厂,这些新生企业包括:天河区柯木朗村的广州强强兴乳品有限公司,总投资达2000万元,日加工能力可达60吨,是广东省目前为止唯一的实行牛奶生产、乳品加工、奶品销售三位一体一条龙运作的一家民营乳品企业。该司不但做自己本身的品牌,还曾为广州光明乳品有限公司加工生产玻璃瓶装巴氏杀菌奶,自身产品“练士”牌餐饮奶在广州地区甚受消费者的欢迎。第二家新兴乳品企业是广州光明乳品有限公司。上海光明乳业集团对广州达能实行全资收购后,在穗建立了第一家乳品加工企业。该司生产基地设在永和经济开发区,总投资为2.04亿元人民币,首期期工程日加工能力可达150吨,如二期工程完工后,总加工生产能力可达300吨。第三家新兴乳品加工企业是台商的“统一”企业,该企业在原有生产饮料的基础上,进行生产加工超高温灭菌奶,销售国内、香港和澳门,日销售量近100吨。上述这些乳品企业生产规模的扩大和几家新兴乳品企业所形成的加工能力,使广州市的液态奶日加工能力达到1100多吨。

  (四)学生饮用奶计划在广州市得到顺利推广实施。广州市是全国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实施的六个试点城市之一,经过一年多的筹备工作,学生饮用奶终于在 2002年3月开始实施,至今,已有近千间校园的学生饮上了由政府倡导的物美价廉的学生饮用奶。在推广实施的开始阶段,有l0万学生享受到了由市财政补贴 0.30元/盒的津贴,市财政共补贴600万元。2003年下半年取消了财政补贴后,该市的学生饮用奶计划还继续正常实施,到目前为止,广州市学生饮用奶计划推广实施是全国最好的城市之一,市区内有40%的中小学校、幼儿园的学生饮用“学生饮用奶”。学生饮用奶计划的推广实施,促进了广州市奶牛饲养与乳品加工业的发展,亦是培养年青一代饮奶习惯的好途径。

  (五)仍然保持奶品市场产、销两旺,奶品消费保持两位数的增长。广州市民的保健意识和饮奶意识已日益加强和提高,全市乳品加工总量虽然一年比一年增长,但从没有一家乳品生产企业造成积压商品的现象。2002年盛夏席卷全国的“无抗奶”风波、2003年“云燕奶牛场事件”和2005、2006年“牛奶标识” 等问题,对广州的牛奶消费并没有造成多大的影响。奶品价格基本平稳,市面上并未见明显的奶品价格大战或不公平之竞争的现象。从2000年至2006年这个时期,广州市的奶业生产特点是:奶牛饲养进一步规模化、规范化、机械化;个体饲养奶牛向集约化生产发展,规模不断扩大,国营奶牛场逐步改制,小型奶牛场、集体奶牛已成历史;乳品加工厂起龙头企业的作用,实行公司+基地+农户的生产模式。

  二、当前广州市牛奶生产和市场存在的问题

   (一)城市国际大都市化。随着社会的发展,广州市城市建设步伐日益加快,市区不断扩大,城中村不断改造,农业产业结构不断调整,奶牛饲养业受到土地不断减少、环境保护等多方面的制约。另外,由于奶业生产占地面积大,税收少,不能马上体现领导在任职期间的政绩,因此,不少地方领导都是以环保卫生为理由,不愿发展奶牛生产。

  (二)奶业生产的宏观管理问题。广州的奶业生产,如建场、买卖牛只,饲养许可证、乳品质量监督,饲料质量,牛奶价格等基本处于无序状态。表面上好像都有管理,如疫病属兽医站,质量有技监局等,但实际上对奶业生产这一行业重视不够,监管不够完善。广州市奶业管理办公室作为我市奶业的主管部门,对某些职责,行政上又未很明确,对协调全市做好市场经济条件下的奶业管理缺乏必要的条件。特别是依照“畜牧法”和“农产品质量安全法”的实施如何强化市奶业办的管理职能,协调各方面以加强政府对奶业的宏观管理,促进该市奶业稳步健康发展,应引起政府的重视并认真研究解决。

   (三)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炎热的气候,高湿的环境对奶牛生产很不利,“热应激”引发疾病多、受胎率低、淘汰更生率高、奶产量低,加剧了生产成本的增加。

   (四)外地乳制品大量涌入。随着社会主义市场经济放开,给人民的生活带来了影响和变化,并经过近几年对牛奶营养知识的宣传,人们对日常饮食的结构起了很大的变化,从要求温饱向讲究营养需要过渡,2006年末广州市人均消费液态奶量超过30公斤。由于未能解决高温、高湿环境对广州市奶业生产的影响,因此而导致产奶成本较北方高。虽然北方产奶成本低,但当地人民生活水平相对较低,所以北方乳品加工企业的乳制品大量进入广州市。另外,由于加工技术及加工设备日益发展,还原奶的出现,进口奶粉价格便宜,特别我国加入世贸组织后,进口奶粉不断涌入,企业使用进口奶粉还原生产液态奶,必然对我市奶业生产发展带来了负面的影响。

  (五)牛奶消费市场的发展受到一些因素的制约。从市场经济学的角度讲,市场是产品的最终归宿。然而,市场是依靠调动和鼓励消费来使其不断地扩大和成熟发展起来的。当然,在它的成长过程中无疑会受到诸多因素的干扰或阻碍。这些制约因素归纳起来包括有如下几个方面: 1.一是饮食习惯。亚洲人与西方人有不同的饮食习惯,膳食主体与方式也不一样,西方人以乳制品和茹制品为主食,亚洲人则以谷物为主食,而广州人早上的饮食习惯是喜欢喝早茶为主,不是喝牛奶。

   2.二是营养意识。有许多消费者都习惯于或奉行缺什么补什么的营养观念,且对牛奶的营养知识认识不够,只懂得煲老火靓汤。

  3.消费水平与能力。中国是一个发展中的国家,经济水平与个人购买力还不是很强。牛奶的消费,也与经济水平和购买力有关,不同的经济收入水平对牛奶的消费水平也不一样,高收入的家庭比低收入的家庭,用于牛奶消费的支出往往是多一些。

   4.牛奶在中国的消费市场刚形成不久,且至今算不上太成熟,消费引导和市场培育的力度不够。中国人之所以不喜欢饮用牛奶,除了经济因素,在很大程度上是观念和意识方面的问题。从哲学辩证法的发展观来说,影响牛奶消费的消费习惯、消费意识、消费选择、消费偏爱等这些因素,都是可以通过政府和专家的倡议、宣传和弓I导,使它们获得变化或得到改善。

   三、发展广州市奶业生产的建议

  (一)强化市奶业管理办公室职能,加快奶业管理的立法工作。广州市奶业管理办公室是该市奶业生产主管部门,通过制定相应的奶业管理政策,强化其职能。应加快制定和建立奶牛饲养申报、发放许可证、奶牛买卖、卫生防疫、质检监控和价格等管理办法一《广州市奶业管理办法》,完善广州市奶业管理制度,这才使该市奶业得到有序的发展。目前,我国有新疆、天津、重庆、内蒙古、哈尔滨、贵阳、南昌、呼和浩特、大连、大同等自治区、直辖市、市根据国家标准和各地的不同情况,制定了奶业管理的地方法规,取得了良好效果。

   (二)做好规划,优化奶业结构,合理调整奶牛生产布局,加强奶牛基地的建设,建立稳定的奶源基地。目前,世界畜牧业的发展趋势是大力推广发展草食动物,避免与人类争夺粮食。根据广州市的资源优势和区域优势,依照该市农业发展的三个圈层方针政策和借鉴上海市发展奶业生产的“长三角”规划,制定广州市的奶业生产中、长期发展目标,到2010年末奶牛存栏量必须保持20000头,年总产奶量超50000吨,才能确保让市民饮上优质的巴氏消毒奶。鉴于环保问题,近郊奶牛必需逐步向增城、从化、花都、等远郊转移。

  (三)按照产业化的要求加强生产基地和龙头企业的建设。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当前奶业发展的必要性和重要性,为奶业发展所需土地、资金、水、电、技术、和销售等方面提供优惠扶持政策,充分调动农民饲养奶牛积极性,培育和壮大龙头企业,增强带动示范功能。

  首先以优惠政策扶持芳村、天河、白云等三个区的奶牛场搬迁到增城、从化、花都乃至清远或博罗等远离广州市区居民密集的地方,确保奶牛不往外流失。其次乳品加工企业要有稳定的奶源基地。现广东省、市公路网络发展很快,交通运输快捷方便,奶源基地不要局限于在广州市区近郊,乳品加工企业可鼓励和支持农户在 100公里的半径范围内饲养奶牛,如清远、博罗、龙门等山区。可实行公司+农户、公司+基地、公司+合作社+农户等合作或股份制形式发展奶源基地,保证奶源质量和奶源的稳定。再是乳品加工企业要加快产品结构的调整,走技术创生之路,并加大新产品开发力度,生产营养、安全、方便、保健和特色的乳制品,开拓乳品市场。

  (四)建立健全防疫灭病和奶牛良种繁育体系。贯彻“预防为主,防重于治”的方针,建立疫情报告制度;通过引进、扩繁和选育,以便选育出适应广州市高温、高湿的气候环境和抗病力强的奶牛品种;全面实行良种登记、普及生产性能记录与评价系统,以及进行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技术的推广;继续进行奶牛良种繁殖补贴。

   (五)采取有利于稳定奶业生产发展的价格政策及相应的稳定措施。奶业生产是直接受自然环境影响,风险大。因此,世界奶业生产发达的国家对牛奶的收购和销售都实行最高和最低的限价,既保障生产者的利益,也对消费者实行保护。广州市奶业经济比较脆弱,奶牛生产投资较大,生产周期较长及市民的购买力水平不高等特点,目前乃至今后一个较长的时期内,奶价调整要眷顾生产者、加工者和消费者各方利益的原则下多方位、多渠道地进行。我们可以借鉴奶业生产发达国家设最高和最低的收购价和销售价,并实行分别按脂肪和蛋白质进行计价,以保障生产者、加工者和消费者三方的利益。

   (六)充分利用各种舆论工具,加大乳品消费宣传力度。饮奶习惯从小培养,应该继续做好推广学生饮用奶计划的实施。组织有关专家和新闻媒体举办各式咨询、宣传活动,以及充分利用“国际牛奶日”和“国际营养日”等作为宣传饮牛奶好处的契机,引导和提高消费者对牛奶营养保健作用的认识,鼓励、引导周边城乡居民对牛奶的消费,开拓市场,扩大消费,以销促产,从而促进广州市奶业生产稳定和健康发展。

TAG: 奶业 广州 形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