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五种模式”促进国土资源节约利用
——湖北省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综述

发布: 2012-06-26 |  作者: 陈大才王世新熊保成杨高高志东 |   来源: 人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图为湖北省钟祥市农村一景。该市实施城乡建设用地增减挂钩、迁村腾地建设新农村,既改善了农村居住环境,又推进了农村土地节约集约利用,取得了明显成效。 韩亚卿摄

  自2010年6月24日全国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启动以来,湖北省根据国土资源部开展创建活动的部署安排,按照“一年起步试点,两年推广扩面,三年达标变样”的总体思路,坚持以强化积极主动服务、严格规范管理,探索构建保障科学发展用地用矿新机制,完善和落实节约集约利用资源的治本措施为出发点和落脚点,立足省情,全面部署,精心组织,积极试点探索,勇于实践创新,通过“五种模式”创新,全面推进国土资源节约集约模范县(市)创建活动,并取得初步成效。

  (一)以“工业梯田”、“人造平原”为代表的山区节地模式

  为拓展城市发展空间,湖北省十堰市根据山区城市“山多地少”的实际,按照“三少一无”(耕地少、林地少、拆迁少、无基本农田)的要求,大规模开展山地整理,不仅突破了用地瓶颈,还有效保护了耕地。一是人造“工业梯田”。根据企业生产工艺要求,利用海拔落差,依山就势打造“工业梯田”,实行土地的立体式开发。茅箭区普林工业园,整理山地3000余亩,从海拔228米到276米,建成8个梯级平台,入驻企业72户,实现工业产值100亿多元。二是“人造平原”。选择海拔落差较小的区域,通过削峰填谷,移山造地,以平方公里的规模推进山地整理。张湾区先后累计投资50亿多元,集中搬走上百座山头,连片开发平整1.2万亩“人造平原”,引进了26家大型企业入驻,全区工业增加值达120.75亿元,增长48%,走出了一条山区城市拓展发展空间、节约集约用地的新路子。

  (二)以“迁村腾地”、“增减挂钩”为代表的农村节地模式

  钟祥市彭敦村以“企业+农户”的模式,实施“迁村腾地”新建农民住宅184栋,通过旧宅基地复垦整理,净增耕地面积1400多亩,户均占地由原来的8亩多下降到200平方米以下,不仅节约了土地资源,还利用新增地建立起200亩精品蔬菜大棚和年产50万只的肉鸭基地,增加了农民收入。武汉东湖高新技术开发区佛祖岭社区,开展“增减挂钩”试点,建设高层住宅腾地安民,集中安置1.2万人,户均占地仅为66平方米,腾出土地超过6000亩,节约用地率达60%以上。结合新农村建设,全省近三年来通过土地整理、“迁村腾地”、“增减挂钩”试点归并自然村1200个,减少村庄用地20万亩,增加耕地16万亩。

  (三)以“零地招商”、“非生产性设施共享”为代表的开发区节地模式

  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坚持“严控总量、用好增量、优化存量、提高质量”的原则,严把供地闸门,充分挖掘存量土地潜力,鼓励企业在不增加用地面积的前提下增资扩股,实现从“零地价招商”到“零面积招商”的转变,今年“零地招商”已超过30多亿元。对投资额在3000万元以下的一般工业项目不单独供地,集中进驻多层标准厂房。在“企业非生产性设施共享”方面,武汉经济技术开发区在园区内分区集中建设集“倒班楼、食堂、娱乐中心、百货超市”为一体的园区综合服务中心2个,节约土地220余亩,解决了100多家企业近万名员工的就餐、住宿等难题,实现了企业生活配套设施的共享,避免因企业分散自建而浪费土地资源。

  (四)以“二次开发”、“退城进园”为代表的城镇节地模式

  武汉市城区老工业基地多,存量土地资源丰富,进行“二次开发”潜力巨大。近年来,武汉市把新办都市工业园与改造老工业基地结合起来,先后建设8个都市工业园,通过“进二退二”,清退高能耗、高污染、低效益的企业,引进科技类、环保类的都市型工业企业,激活存量土地1.25万亩,引进企业896家,实现年工业总产值500多亿元,提供就业岗位6.7万个。嘉鱼、宜都、蕲春三县(市)坚持走内涵挖潜道路,通过转让、收储、合作开发等方式,实现土地的“二次开发”,盘活存量建设用地600多公顷,显化土地资产40亿多元,有效缓解了县域经济发展建设用地矛盾。

  (五)以“矿产资源整合”、“磷矿采选加工一体化”为代表的矿产综合利用模式

  宜昌市的夷陵区、襄阳市的保康县等磷矿资源大县(区)以全面整顿和规范矿产资源开发秩序为契机,在治乱的同时,着力治散,努力治本,转变资源利用方式和管理方式。编制重点矿区矿业权设置方案,依据方案调整重置矿业权,优化磷矿勘查开采布局;明确“采选加工一体化”为市场准入和资源配置条件,引导磷矿开发上下游产业整合,拉长产业链条;组织矿山企业重新编制开发利用方案,实行磷矿全层开采、贫富兼采,提高回采率;大力发展选矿企业,促进采选结合,提高中低品位磷矿利用能力;实行磷矿计划开采和运销监管,控制开采总量和产品流向,维护市场秩序。

TAG: 湖北省 模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