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农业合作社的“华丰样板”
——湖北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调查与思考(上)

发布: 2013-10-29 |  作者: 何红卫余爱民胡小芳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近日,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正抢收中稻。农民日报记者何红卫摄

  编者按:习近平总书记今年7月下旬在湖北视察讲话中要求,好好研究土地流转问题。近期,农民日报社湖北记者站联合湖北省委政研室农村处、华中农业大学公共管理学院有关专家,在对全省土地流转问题进行深入采访调查中认为,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是合作社的样板,在土地流转、规模经营等方面具有普遍推广价值。记者结合全国和湖北土地流转情况及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的经验,思考和研究了土地流转的七个重大问题,本报从今天起推出两篇长篇通讯《农业合作社的“华丰样板”》、《土地流转七个重大问题》,敬请关注。

  当周围以每亩一两百元零散流转土地的时候,他们竟以每亩1120元以上的“天价”成片流转土地,很多人笑他们是个“天门苕”,他们还真“苕”,流转来的土地,一不种菜种花,二不养鱼养猪,只种粮食作物,“不仅有得赚,而且赚得多”,他们向科学种田要产出效益,向民主管理要合作效益,社员年均收入8万多元,附近农民“挤破头”想加入这个合作社,目前土地规模经营面积达到6.5万亩,横跨天门、仙桃、汉川、沙洋、钟祥、京山等六个市县多个乡村,获得湖北省“五强农民专业合作社”和“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称号——这就是湖北天门市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一个集“流转高价位、土地高产出、社员高收入、管理高效率”于一体的现代农业合作社样板。

  最大利益流转给农民

  天门市位于江汉平原腹地,是中国著名的棉仓和粮仓,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茁壮成长在这片广袤肥沃的土地上——2006年成立,现有社员232人,农机总装备380台(套),固定资产总额1.2亿元,土地规模经营面积6.5万亩,机械作业涵盖耕整、育秧、插秧、植保、收获、烘干、仓储及农田水利建设等10多项,机械作业面积达到80万亩(次)。

  理事长吴华平讲起话来声洪嗓大,农机农艺很专业,法律政策很熟悉,经营管理很有一套,特别有豪情和气魄。

  谈起今年的收成,吴华平乐哈哈地说:“看得见啦,好得很啊,又是一个丰收年!”

  问起土地流转价格为何超高?吴华平边走边说:“办合作社的目的就是要带领群众共同致富,让老百姓从土地流转中获得最大利益是实现的一条路径,也是合作社得到迅速发展的重要基础。说白了,农民最讲实惠,只有价钱出得高,农民才更乐意把土地流转给你,才可以把一家一户的小流转变成一组一村甚至一个区域性的大流转。”

  吴华平介绍,超高流转价也是这两三年才涨上来的。合作社从2006年起步,从事机械作业服务;2007年开始流转土地,当年2080亩,每亩价200元;2008年流转8300亩,每亩价250元;2009年流转1.2万亩,每亩价380元;2010年流转2.3万多亩,每亩价460元;2011年流转3万亩,每亩价600斤稻谷;2012年流转4.4万亩,每亩价800斤稻谷;今年流转6.5万亩,还是800斤稻谷价。这个价是每年10月25日那天的中稻市场价,2011年是每市斤1.35元,2012年是1.4元,折算为每亩田1120元。

  “太划算了!”天门市石河镇姚岭村5组61岁的姚保安高兴地跟我们算了笔账:他家有8口人、9.5亩田,两个儿子媳妇都在外打工,老两口在家种田带两孙子,没劳力种这些田,所以种得马虎,插秧收割还得请工,每人每天200元,加之种子、肥料、农药等开支,每亩田生产成本不低于900元,一年到头累死累活只落得万把元钱。2012年3月,他将全部农田流转给华丰,当年10月底结账,纯租金收入1.1万元。他腾出手来做点小工,100元一天,全年挣了几千元。收入增加了一些,更主要的是人轻松了一多半。

  “农民都会算这个简单明白账,都很愿意把田交给华丰种。”姚保安说,这么多年来有些农户土地给别人种,多半不收钱,对方能够拿百把元钱、给百把斤谷就不错了,因为都是乡里乡亲的,有的还是亲戚朋友,没有谁来当这个真、要这个钱。后来有些种田大户找农民收田种,价钱出到一两百元那就“日破了天”(到顶了)。突然冒出华丰合作社几百上千的高出价,乡亲们肯定是谁的价钱高就给谁呗。

  姚岭村支书杨双平给我们讲了个“兄弟亲不如钱亲”的趣事。有个姓杨的农户,种了五六户的田,有30来亩,都是兄弟和亲戚的,每亩田给个百把元钱,华丰冒出来后,他没法接招,只好硬着头皮提高价格,每亩田提到500斤谷,兄弟们都没话说(无意见),可妯娌们不满意,说是只给他种今年一年了,明年全都交给华丰。老杨一边责怪妯娌无亲情,一边也准备投降,不赌这个冤枉气了,明年他的田也不种了,全都给华丰,反正很划算,不仅收入不减,还可发别的财去。

  吴华平说,高价位只是把最大利益流转给农民的一个方面,更主要的还在于根据农村“有田无力种”和“有力无田种”的状况,探索了三种流转方式供农民选择。一是长期流转。合作社与整组整村流转土地的农户签订10年以上合同,每年每亩支付流转费以当年10月25日800斤中稻市场折价,如市场价格高于国家保护价,以市场价为准;市场价格低于国家保护价,以国家保护价为准,所有风险由合作社承担。流转村组的机耕道,最后500米的排、灌,水沟、渠、塘堰的清理,土地的平整都由合作社负责,彻底改变田小埂多、田块分散的状态,达到机械化作业的要求。二是合作种植。与种田大户签订合作种植合同,种田大户提供土地及所有生产资料的成本,合作社提供全程的农田作业机械、技术、田管劳务。对产量达到900斤后,种田大户向合作社支付机械作业费、技术费、田管劳务费每亩280元;亩产超过900斤部分,按六四比例分成,种田大户得六成,合作社得四成,风险共担。三是季节性流转。合作社支付农户每亩流转费100元,每年秋播时种植一季小麦或油菜,于次年6月中旬将土地耕整后交还农户种中稻,挖掘“冬闲田”潜力,做到“人懒田不懒”。

  天门市农机局长段喜廷对此总结为“全方位满足农民群体需求的华丰流转模式”:想种田的不影响你种田并增加你的收入;想当种田大户的支持你当大户,给你提供服务并减少风险;想不种田出去发财的中青年人,或想当甩手掌柜图个清闲的老年人,确保你的农田不丢并帮你整理、收入不减并没有风险。段喜廷风趣地说:“华丰流转模式的核心就是将利益最大化给农民,而把全部风险留给合作社,所以别人叫他们‘天门苕’。”

  最大效益回报给土地

  一亩田的利润空间究竟有多大?把最大利益流转给农民后,合作社还有赚头吗?从哪里赚?

  “不仅有得赚,而且赚不少!只有一个平台可以赚回来,那就是从土地里刨金。土地流转的目的既在于规模经营,更在于科学经营,现代化经营,也就是说既要有数量,更要有质量,质量就是土地的最大产出率。”吴华平说,“合作社赚钱主要赚在实现规模经营、节约种田成本、优化种植模式这三大块上,一句话,赚的是现代化农业的钱。”

  我们找几位社员和附近农民算了个成本对比账。合作社种的每亩田,种子3斤54元,复合肥50斤70元,尿素30斤24元,农药60元,水费30元,机械(耕、插、管、割)160元,共计成本398元。农民种田成本比合作社每亩要高出300元左右,主要高在肥料种子农药零售与批发差价上,高在机械作业零散与成片差价上。比如农户单买复合肥180元一包,合作社成吨批发140元一包;机械作业农户每亩耕120元、插秧80元、植保50元、收割80元,还有运输,仅机械这一项就要400元左右,比合作社多出了240元。

  所以合作社种田“有得赚”:2012年每亩中稻收1370斤,按市场价每斤1.4元算,毛收入1918元;返回流转金800斤稻谷折价1120元,还余798元,除去成本398元,每亩纯收入400元。每亩收入再乘以4万多亩,肯定“赚得多”。

  这还只算种一季呢!现在农民“有点懒”,一般只种一季中稻,农业合作社“勤快”,普遍种两季,稻稻模式或麦稻模式、油稻模式,种的都是高产优质品种,麦稻两季可获纯利650元,双季稻接近800元纯收入。优良品种和优良模式让合作社“赚得更多”。

  农民种田人均一两亩,户均四五亩,最多十来亩,一年忙到头也只有万把元纯收入。合作社人均规模种植411亩,人均规模服务3165亩。人均耕种量在人多田少的天门市遥遥领先,在全省乃至全国都是名列前茅。这是最大的成本节约,也是最好的模式优化,它让社员“人人干得多也赚得多”。所谓减少农民才能富裕农民就是这个道理。

  石河镇副镇长汪家祥一直联系服务华丰合作社,他说:提高土地产出率,必须科学种田,走现代农业发展之路,华丰抓住了三大基础要素,一是高素质的人,二是高标准田,三是高效益的机械。

  人的高素质靠培训。合作社把培养高素质的现代农民当作一项主要职能和责任,明确要求每个社员都要成为“两手”和“两师”:“两手”是起点层次,即成为农机手和种田能手,会开车和会种田;“两师”是中间层面,即成为农机师和农艺师,那是有严格考核标准的。最高境界还不在这,合作社致力培育创业人才和农民企业家,这才是人才培育终极目标。合作社每年制定培养计划,每月都有培训课,每项重大农事都有培训指导,课堂培训和现场培训相结合,课堂培训要考试,现场培训看操作。最严格的考试还是“秋后算账”,超产有奖,去年农民李仁军等人就得了粮食超产奖每人2000元,减产要赔,也有人赔过。主持合作社人才培训的不是别人,就是理事长吴华平。他早年当过农技员,后来自费到武汉高校进修,还到中国农业大学“陪读”过两年。他在长期实践中摸索发明的“青沙育水稻机插秧苗”技术成果获得中国工程院院士的肯定并在全国推广,今年上半年,他还被湖北省农业厅以农业专家身份特邀参加院士考察团。他给社员们所传授的不仅是农机和农业技术,更多的是经营管理理念和创业当老板的思想。

  田的高标准要整理。立足自力更生,争取项目支持,加强农田基本建设,重点是小型水利建设。流转一块,整理一块,确保土地平整、成方成块;道路通车、能进能出;沟渠连通、能排能灌;好种好管、旱涝保收。在上级的大力支持下,华丰合作社承担了两万亩的土地整理项目,这又是全省第一家由农民专业合作社吃下的“螃蟹”。眼下正是秋收时节,合作社即将掀起土地整理的高潮,今年投资3000多万元,累计投资过亿元。

  生产机械高效率便是全程机械化。合作社最早立足于农机作业,这些年农机服务一直都是重头戏也是重要收入来源,眼下正是中稻收割黄金期,合作社大小机械大展雄风,每天收割2000亩以上。有个问题也一直没有解决,这是全省乃至全国农机的共性问题,就是水稻机插育秧成本大,技术要求高。合作社勇于担当,在省市两级的支持下,投资近500万元建成了占地面积4200平方米的育秧工厂,一天可催谷种3000公斤,除了满足合作社机械化作业外,还可为周边农民提供秧苗服务。有此突破,华丰合作社最先实行了水稻全程机械化作业。目前华丰又配备大型烘干机和完成大粮仓建设,总投资5000多万元,占地60多亩,日烘干能力达到1200吨,仓储容量1亿斤。

  最大权益交还给社员

  华丰合作社是我们见到的组织最规范、章程最管用、管理最民主、社员收入最高的合作社之一,它所采用的是企业型管理、市场化经营、合作社分配模式,他们的目标是要建立现代化合作社管理制度,宗旨是给社员以最大权益。

  农民入社需“三带”:一是带农机入社,按照农机新旧程度折资,每50元算作一股;二是带田入股,农民把自己承包地按照500元/亩折一股,除了赚取流转费用外,还可参与第二次分红;三是带资入股。每个社员限定5万元,1000股。

  合作社实行民主决策。整个决策和指挥机构为“2会、4部、12作业组”。由成员大会选举产生理事会、监事会。理事会负责合作社的日常工作,下设生产部、财务部、科技部、综合部。生产部分为12个生产作业小组,负责生产作业服务;财务部负责财务、合同档案管理和收入分配服务;科技部负责技术培训、新技术推广和机械维修服务;综合部负责合作社人事、福利及其它服务性工作。监事会负责对理事会的日常监督、民主评议,提请召开社员大会等工作。

  华丰合作社“不是理事长一人说了算,而是人人都当这个家”。谈到民主管理,社员们很骄傲地说出这些话:“我们人人都是领导、人人都被领导、人人都知道”;“人人都为合作社,人人都为自己”;“每个人都有权力参政、有权力知情、有权力说话、有权力谋事做事”,并且“都能平等海选提拔、平等接受培训,平等享受三险(医疗保险、养老保险、意外伤害险)”。

  合作社生产经营实行“五个统一”。统一决策:对投资方向、生产经营范围、利润分配方案等重大事项,由理事会提出议案,交由成员大会表决;统一生产:由合作社统一确定土地种植模式和品种,制定作业质量和产量标准;统一调度:合作社对机手、劳务、车辆、机械统一调度,确保机械整修、人员轮训不误农时;统一价格:合作社购销生产资料,以及对外收取机械作业费用采取团购的模式统一确定;统一核算:合作社所有收支财务统一管理核算。

  有件事让我们感到很新鲜,合作社像工厂一样实行生产和生活的集体管理。每天早上7点钟社员集中,安排当天生产,中晚餐统一吃食堂,吃晚餐时汇报一天农活。农忙时节供应早餐,并送饭到田头。吃饭免费,每人每餐标准5元,每天10元,农忙加3元。每桌四菜一汤,两荤两素,饭管吃饱,菜可添加。家里来客了可以到食堂里享受免费餐,老人和孩子也可以到食堂吃。整个合作社去年食堂统一就餐开支20多万元。社员们告诉我们,合作社食堂可不同于人民公社大食堂,那里吃不饱,这里吃得好!我们当即决定中餐不去餐馆、就吃食堂。我们去得迟了一些,社员们吃过了,大家选定一张大圆桌,锅在旁,菜现炒,有鱼有肉有白菜萝卜还有很下饭的辣菜,吃得很香很舒服。

  合作社公开分配,阳光操作。采取的是“工资+股份收入+机械作业返还”的分配制度。2012年,全体社员人均收入8.023万元,比2011年人均收入6.38万元净增1.643万元。2012年合作社总产值达到1.6亿元,经营总收入2640万元,纯收入1800万元。除了提取公积金和公益金5%、预留生产发展风险金10%之外,剩下的85%全部用于社员分配,其中工资20%,按股分红15%,机械返还50%。

  最大价值奉献给社会

  华丰社员人人说,合作社办得好,关键就靠吴华平。

  吴华平从小吃苦,1979年高中没读完就辍学了,校长亲自上门来接他回学校,但家里就是出不起25元的学费,他家有7兄妹,家大口阔,劳力少,是个有名的超支大户,每年生产队决算他家都超支四五百元钱。穷则思变,吴华平说他从小就不是一个“老实农民”,一方面认真学研农技知识,成了群众公认的农技员,另一方面商业意识强,一有机会就搞起“投机倒把”。1983年分田到户后,农民对肥料需求量大,他利用父亲战友的关系,从快要倒闭的企业里弄出肥料来,低价销给乡亲,每袋赚2元差价,很快成了“万元户”,后来赚了好几十万元,1985年就在家盖了一栋小洋楼,成了名震一方的“财老板”。穷怕了的乡亲们都想早一天富起来,把他请回来当村干部,后来到乡里当农技员。1999年开始,他租了上百亩田,当起了种田大户,后来不断扩大面积,成了全市最大的种粮专业户,每年收入十几万元,曾被国务院授予“全国种粮售粮大户”称号。

  一家富只能算个小本领,带领乡亲们家家富那才是大本事。吴华平一直思考着如何帮助乡亲们脱贫致富奔小康这件大事。他从农村劳动力大量外出打工、农村留守老人种田艰难、农田产出率低甚至出现越来越多弃田抛荒的现状中,发现了自我发展与服务群众相结合的路径,那就是利用自身优势为群众提供农机与农技服务。2006年,他倾其家当,购买了耕整机、收割机等大型农机,联合邻村几位农机手成立了天门市水稻机插服务队,当年虽然没有赚到几个钱,但终于打开了一条路,虽然14个农机手后来有9个退出了,但还有5个愿意坚守,他看到了希望。后来有了个学习机会,他自费到武汉农校读书,还到中国农大陪读。实践之后的学习,不仅让他掌握了农机技术和农业科技知识,更使他思想上有了一个新的飞跃。2007年4月国家颁布《农民专业合作社法》,他眼前豁然一亮,找到了既服务农民、又带领群众共同致富的最佳路径,那就是成立农民专业合作社。当时成立的是农机服务队,2009年4月注册登记为华丰农机专业合作社,后来不断发展,更名为现在的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

  如同华丰这个名字,吴华平的艰辛付出源源不断地得到丰硕回报。加入合作社的乡亲们都富了,流转土地的乡亲们都满意了,十里八乡的农民兄弟“挤破脑壳”都要求加入合作社,只可惜因为条件限制不能“岔着进”,今年只“扩招”67名农民。他和他的合作社十几次获得全省和全国殊荣,仅2012年,华丰合作社获得“全国农民专业合作社示范社”、“全省五强农民专业合作社”称号,吴华平个人获得全国20佳农机合作社理事长称号,湖北唯一;获得中国农民合作社理事长特等奖,奖品是价值9万多元的星光联合收割机一台。合作社智能化育插秧工厂、早稻机械插秧现场作为湖北省春季农业生产现场会参观点,与会领导和代表给予高度评价,省委副书记张昌尔多次给予肯定,认为“华丰模式值得大力推广”,省内外各地领导和组织纷纷到华丰参观学习。10月25日,副省长郭有明到天门市调研时要求,进一步总结创新“华丰”经验,积极探索现代农业发展新路。在华丰合作社职工食堂,郭有明高兴地与合作社社员共进午餐,共谋发展。

  吴华平对未来发展充满期待充满信心,他有个“六个一”的发展规划,未来5至10年,华丰社员将达到1000人以上,农机装备总量1000台以上,土地流转面积超过10万亩,年经营收入过亿元,打造产、学、研于一体的高效农业发展平台,同步搞好社会化服务,建设社村一体的新型农村社区,对留守儿童、空巢老人做好爱心、孝老的新型社会化服务,使华丰农业专业合作社成为雄视荆楚、逐鹿全国的现代化农业专业合作社。

  天门市委书记柯俊、市长吴锦认为,华丰模式代表了农村生产力发展方向,有效解决了谁种田、如何种田、科技怎样推广等问题,市委市政府将出台更多政策支持华丰做大做强。

TAG: 湖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