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规模猪场几种重要传染病的免疫

发布: 2014-03-01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六 细小病毒病

    猪细小病毒病又称为猪繁殖障碍病,各种类型的猪均可感染本病,但除了怀孕母猪以外,其他各类猪感染本病后均无明显的临床症状。
    (一)病原;为细小病毒科的猪细小病毒,对热、对消毒药和酸、碱的抵抗力均很强,可在被污染的猪舍内生存数月之久。
    (二)流行特点:猪是唯一的易感动物,病猪和带毒猪是传染源,一般经口、鼻和交配感染,胎儿也可经子宫内感染。多发生于春夏季或母猪产仔和交配后的一段时间。
    (三)症状:仅怀孕母猪感染后有临床表现,以病毒对怀孕期母猪感染时间早晚的不同,可分别造成母猪产木乃伊、死胎、流产或弱仔等不同现象,产后母猪有的表现发情不正常或久配不孕等。 剖检:主要表现为母猪子宫内膜的炎症,胎儿有被溶解吸收现象,或充血、水肿、木乃伊坏死等病变。

    (四)预防:

    1、引进种猪要作好检疫和隔离观察。 2、疫区:可对后备猪在配种前30天和15天两次注射猪细小病毒灭活苗各5毫升。种公猪每半年注射一次灭活苗。
    七 口蹄疫
    口蹄疫是偶蹄动物的一种急性、热性、高接触性传染病,以蹄冠、口腔、乳房等处的皮肤或黏膜出现水泡或烂斑为特征,也是人畜共患的传染病。
    (一)病原:口蹄疫是由口蹄疫病毒引起的。口蹄疫病毒具有多型性、易变性的特点,目前已知道有七个不同的血清型,A型和O型分布最广危害最大,各型之间无交叉免疫。这些病毒对外界环境因素和化学消毒药抵抗力很强,对高温和酸碱的抵抗力较差。


    (二)流行: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以冬春和秋季气侯较寒冷的时候多发,传染性极强,可直线和间接传播,病猪和带毒猪是最主要的直接传染源,排泄物污染物及动物昆虫鸟类等则可造成间接传播,病毒随风引起的气源性传播在口蹄疫流行方面可能起着决定性的作用。
    (三)症状:病初体温上升,相继在蹄冠、蹄踵、趾间、口腔、黏膜、乳房、鼻腔等处出现水泡和烂斑,母猪泌乳量下降,初生仔猪和哺乳仔猪发病后,常因急性肠炎和心肌炎而突然死亡。
    (四)剖检;一般表现消瘦,口底、鼻腔、蹄部、乳房等部位出现水泡,重症的猪可见有虎斑心、急性胃肠炎等,仔猪大多数呈现败血症的症状。
    (五)诊断:根据临床表现、剖检及流行病学调查一般可作出初步诊断,确诊则必须结合实验室诊断。
    (六)防制:少量发生时,须采用综合紧急防制措施,包括:扑杀和淘汰病猪、隔离、封锁、消毒、疫苗接种等。确有必要治疗时以加强饲养管理、预防并发感染为原则,有条件的还可用痊愈血清或全血进行治疗。
    预防接种:用口蹄疫灭活油苗,按标签规定剂量在猪耳后皮下接种,免疫保护期可以达到六个月。

 
TAG: 猪场 传染病 规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