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病防控新思维,防治八大多发病!!!

发布: 2016-11-15 |  作者: 佚名 |   来源: 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1、猪流行性腹泻

  该病是目前猪场发病最严重的疾病之一,主要发生于1周龄以内的小猪,呕吐、急性水泻、严重脱水以及高死亡率是该病主要的特征。首先,病毒变异是导致该病暴发的主要原因,其次是疫苗因素和混合感染导致。所有传染病的最终控制和最经济有效的手段永远是接种疫苗。然而对于本病却很难做到,首先很难分离到流行毒株,即便分离到流行毒株后,也很难在短时间内转化成商品疫苗。所以,临床控制本病一般都采用返饲和接种自家苗的方法。

  返饲, 在经过不断的应用后,发现存在很多的问题:一是返饲效果不突出。母猪食用发病小猪剁碎的肠道后,并没有出现严重拉稀的症状。母猪腹泻的严重程度代表产生母源抗体的高低。母猪不拉稀或轻微拉稀,表示母猪产生的抗体水平并不理想,因此, 仔猪就不能通过母乳,获得足够的抗体,产生保护。二是返饲的病料中带有其他病毒(猪瘟、猪伪狂犬病等),使母猪感染其他疾病。曾经有一个存栏1100头母猪的猪场,2013年时该猪场猪伪狂犬病的阳性率不足5%,但是经过两次返饲后,母猪阳性率超过了90%。对此我做了很多实验,发现返饲的病料中40%有猪伪狂犬病毒存在,猪瘟病毒是30%多。这也是大部分猪场短时间内猪伪狂犬病转阳的重要原因。三是返饲后,腹泻病在很短的时间内仍反复发生。一般单纯的腹泻感染,返饲后在未来的8~12个月内很难复发。而实际生产中不少猪场在2个月内该病又会卷土重来,这主要是外源病毒(如猪瘟病毒、猪伪狂犬病毒)感染的原因。简单地说,就是小猪在刚出生时,一定时间(8~15日龄)内,消化道的门没有完全闭合(很多小猪的消化道病都发生在一周以内),8日龄以后如果没有外源病毒感染,会慢慢闭合。如果在这期间,小猪感染猪瘟或猪伪狂犬病毒,本来要关闭的门,会被打开或拉长它闭合的时间,由于那道门没有关闭,腹泻病毒就会不断感染小猪,所以,猪场腹泻病反复发生。

  对于制作自家苗,我想说两点:一是让病毒从肠内容物中充分释放出来,也就是要做好提纯,这点很重要。二是一旦从病料中测到外源病毒,最好做灭活苗,虽然不一定能保证效果,但是安全。

  在对疾病的防控上, 第一,关注产房温度。特别是在寒冷的冬季,产房温度一般在18℃~22℃,而小猪保育箱内的温度是30℃,过大的温差,也会导致小猪拉稀,所以,要尽可能地缩小产房和保育箱的温度。第二,做好母猪乳头的清洁工作。由于母猪的乳头被带毒的粪便污染,又不注意清洁,导致小猪从该途径感染、发病。针对母猪乳头的清洗次数,我做了很多的实验,发现每天擦6次以上,小猪就可以获得很好的保护效果。第三,正确看待卵黄抗体的使用问题。卵黄抗体同样存在抗原的来源问题,因为如果用疫苗株做卵黄抗体,效果会很差。如果用肠毒,效果虽然好,但面临两个问题,一是产能低,二是如果猪场只有单纯腹泻感染,注射后效果很好。但如果有猪瘟、伪狂犬的感染(目前70%~80%的病例这两种疾病的感染),注射后效果就会很差,这就是猪场注射卵黄抗体时好时坏的原因。第四,对于发生本病的猪场,清洗圈舍时,用70℃以上的温水消毒10分钟,可以有效地防控该病。

  2、猪伪狂犬病

  近年来,免疫猪带毒比例逐年增高。2011年河南省的母猪带毒率为6.8%,但在2012年时该病大面积转阳,40.1%的母猪带毒,2015年升高到63.5%。目前学术界关于该病的病原存在很多学说,其中最受关注的是病毒变异。我针对病毒变异也做了很多的研究,在采集的50多个病毒(病毒来源与省内外的猪场和河南省各个养猪大县的猪场)中,进行变异毒株分离,遗憾的是我未能分离到。由于该病毒是很容易分离到毒株的,没有分离到变异株,我推论变异株可能存在,但绝对不是优势流行株。

  对于该病大面积转阳、发病严重的原因,我分析与以下因素有关:第一,返饲造成该病大面积感染。伪狂犬病的传播是多途径、多方式的,既可以水平传播又可以垂直传播,既可以直接接触又可以通过精液传播,既可以通过消化道又可以通过呼吸道黏膜感染,所以口服污染有伪狂犬病料的物质,是绝对可以感染的。第二,种公猪带毒。如果养猪场的种公猪带毒,不管猪场是本交还是人工授精,全部的母猪都会轮一圈,从而造成母猪被感染。第三,后备猪带毒。经过化验,发现后备猪的带毒率高达54%左右。第四,疫苗的问题。这里并不是指疫苗的质量问题,而是指疫苗的免疫程序。正常情况下,该疫苗的免疫保护期是6个月,一年免疫两次即可,但目前不少猪场在没有经过检测的情况下,常常是一年免疫4次,这就造成了人为的接种病毒,导致猪场发病,这也是该病大面积转阳的原因之一。当然,对于发病十分严重的猪场,在经过抗体检测的情况下,需要免疫4次的,才可以免疫。

  3、圆环病毒病

  圆环病毒病是导致猪免疫抑制最严重的疾病,因此又称它为“猪艾滋病”。2011年后随着商品疫苗的使用,发病率显著减少。自去年开始该疫苗的使用率出现下降,只有30%的场在使用,一是由于去年行情低迷,又因该疫苗价格高,大部分养殖场不再使用。二是养殖场普遍反映该苗效果不突出导致。由于圆环病毒最大的瓶颈——体外培养问题没有得到解决,所以,疫苗的效价始终不能突破6,导致免疫效果一般。三是免疫剂量不足。由于疫苗成本高,很多猪场在推广免疫一次,或者一次打一毫升的,而不是一头份的错误做法。对于免疫的剂量和免疫次数,我曾做过相关实验,发现猪场免疫两次比免疫一次效果好,且一次免疫2头份性价比最高,但由于成本较高,推荐免疫1头份,14日龄首免,35日龄二免。在这里我只想说一点,圆环病毒疫苗一定要防,防的目的不在于它本身,而是避免因该病造成的机体免疫抑制。

  4、猪瘟

  该病目前为止最大的问题是母猪带毒。母猪带毒会造成小猪先天性的免疫耐受,临床表现刚出生几天的小猪倒提,肚皮下的淋巴结发青、发紫,有蓝色和褐色小点,乳头发青,对于这种小猪免疫疫苗是不会产生保护的。当带毒小猪与健康猪混养时,可水平传播疾病,猪场就会不断发生猪瘟。造成这种情况的因素很多,如母猪是否有免疫抑制病、管理因素是否到位、种猪是否带毒以及疫苗质量等。

  猪瘟疫苗的种类很多,细胞苗的检测结果令人堪忧,最好不要使用。建议选用脾淋苗和ST传代苗。

  5、猪蓝耳病  对于蓝耳病的防治存在很多争议,蓝耳病是否一定要防疫; 防疫是使用活苗还是灭活苗; 防高蓝株还是经典株;此外,还有的人认为欧洲株也要防。所以,很多人对此病的预防都无从下手,目前,国内外对该病的防控仍无公认的有效方法,美国也是依靠接种疫苗,而疫苗的有效性是建立在做好生物安全措施和管理的前提下。

  我对该病防控的观点是一切以稳定为出发点,不管猪场免疫的哪个疫苗,只要发病不严重,比较稳定,就不要随意更换疫苗。免疫时最好灭活苗+活苗一起使用。灭活苗尽管抗体保护不高,也可能存在抗体依赖增强,但肯定是有效的。对于活苗的选择,在猪场没有条件做血清驯化的情况下,一定要培育猪群中的优势毒株,就是用哪个疫苗就一直用哪个疫苗,不要随意更换,避免不同疫苗毒株重组。对于没有免疫过该苗的猪场,一定要测SP值,如果SP值的结果处于病毒血症期,禁止接种疫苗,特别是怀孕母猪,因为接种后会导致母猪流产。

  6、猪气喘病

  猪支原体的感染率在国内是100%,因为该病一般不引起死猪,即使发生死亡,最严重的死亡率是5%~15%,而且发病后有药物可以医治,所以,养殖场不把这个病当回事,导致该病感染率很高。支原体的感染途径主要来自内源和外源感染,外源是指环境中支原体病菌的存在,通过这个途径感染猪的概率很低。临床中,主要还是以内源感染为主,也就是母猪带菌。小猪在哺乳期内被感染,在保育期逐渐形成肉芽,育肥期或育肥早期形成肉变,所以,临床中猪咳嗽总是在70日龄以后。当然,不排除个别小猪在刚出生时就发生肉变,但是这个概率很低。

  该病有效的控制手段是接种疫苗,虽然药物也能控制该病,但是药物并不能根治。目前,支原体疫苗有两种:一是进口的灭活苗,二是国产活苗。这两种苗效果都很好,选择时要综合比较,支原体是一个以占位免疫为主的疾病,在这一点上灭活苗的效果虽然好,但是没有活苗产生抗体快,所以,应选择国产活苗。需要注意的是这个病一定要给小猪免疫,因为给母猪免疫,它产生的母源抗体很少,不足以保护小猪。

  7、副猪嗜血杆菌病

  副猪嗜血杆菌病的诊断很简单,临床根据呼吸道和关节炎症状以及浆膜炎病变,需要注意的是该病必须解剖看到浆膜炎的病变,才可以确诊。由于该病有15个血清型,还有120个菌株没办法定型,不同血清型之间的交叉保护很低,所以,疫苗不能解决该病的防控问题。发生后可以使用敏感药物,如头孢类和替米考星等药物,同时加强饲养管理,也可考虑做自家苗。

  8传染性胸膜肺炎

  该病的发生有明显的季节性,每年的4~6月份和9~11月份是高发季节,昼夜温差过大是发病的主要原因。该病血清型较多,彼此之间交叉保护率低,另外,还有明显的地域性,所以疫苗免疫效果很差。

  对于发病后使用敏感药物(头孢类药物和替米考星)治疗时,效果并不理想,是因为该病的发生70%病例都与支原体有关,所以使用该病的敏感药物效果不理想,建议治疗时,选用同时对支原体也有效的药物,如恩诺沙星。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相关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