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当前规模化猪场主要流行疾病与综合防控策略

发布: 2009-05-19 |  作者: 陈国云 |   来源: 互联网

上一篇 下一篇
         随着现代养猪模式的转变,规模化猪场猪群的疾病出现复杂化、全球化。过去“小米加步枪”的观念是远远不够的,必须有一套完整的科学的防控体系和猪的良好生存环境。要有生产兽医学的新观念,不能还停留在过去的临床兽医学和预防兽医学观念上。
        一、当前规模化猪场主要疾病

        过去十多年前,猪场害怕暴发猪瘟、口蹄疫、猪肺疫、猪丹毒,近几年来这些疾病已得到控制,猪丹毒似乎已销声匿迹,而相继出现新的病毒性、综合性、免疫抑制性疾病,使病情复杂化,给诊断治疗带来困难,使猪场管理者和兽医深感困惑。

1、细菌性疾病 细菌性疾病主要有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猪副嗜血杆菌病(HPS)、链球菌病、支原体肺炎(MH)、巴氏杆菌(PM)。还有常见的大肠杆菌、沙门氏菌、弯曲杆菌病、梭菌病、衣原体等。

2、病毒性疫病 圆环病毒(PVC2)、蓝耳病(PRRS)、伪狂犬(PRV)、细小病毒(PPV)、口蹄疫、流感(SIV)、乙脑。

3、综合性疾病

3.1 呼吸道病综合症(PRDC):由上述病毒性疾病及其它细菌性疾病混合感染,以呼吸道病症为特征的传染病,是当前猪场流行的主要病症。细菌性疾病包括放线杆菌胸膜肺炎(APP)、猪副嗜血杆菌病(HPS)、链球菌病、支原体肺炎(MH)、巴氏杆菌(PM)。呼吸道病综合症常见的混合感染有下面几种:PR+PPV+MPS+HP;PCV2+PPV+MPS+APP;CSFV+PRRSV+PM;PCV2或PRRSV跟其它条件性病原体混合感染发生PMWS、PRDC、PDC。PRDC近年出现了新的特点:以PRRSV、PVC2为主继发和混合感染其它细菌或病毒;发病时间由以前的18周龄墙转为断奶后各阶段均可发病。

3.2 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 主要由PVC2感染引起的以渐进性消瘦,黄疸贫血,腹泻,体表淋巴结肿大,呼吸困难,多发病于6-8周龄的断奶后仔猪。

3.3 猪皮炎肾炎综合征(PDNS) 也是感染PVC2的另一种征候群,主要病变在皮肤和肾脏,皮肤形成中间黑色的圆形疹块,肾脏肿大,呈苍白斑驳状。

3.4 猪无名高热出血综合症 这是今年6月份以来,华东、华南地区的许多猪场的中大猪、保育猪及部分母猪暴发的以高热,全身皮肤发红发紫,全群发病,死亡率达50~90%,治疗效果很差的一种多病原体混合感染的综合症。病原体有多种病毒、细菌和支原体、弓形体、附红体,病毒以猪瘟(HC)、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V)、猪流感病毒(SIV)、伪狂犬病毒(PRV)、猪圆环病毒(PCV2)为主,细菌主要为多杀性巴氏杆菌(PM)、猪胸膜性肺炎放线杆菌(APP)、猪霍乱沙门氏菌(SC)、猪链球菌属、副猪嗜血杆菌(HP)等。

 

免疫和保健工作不健全,各种应激因素和霉菌毒素是该病暴发的原因。

3.5 产后母猪无乳综合症(MMA)

4、寄生虫病

4.1 体内寄生虫:蛔虫、毛首线虫、纤毛虫、食道口线虫、肺丝虫。

4.2 体外寄生虫:疥螨。

4.3 原虫:附红细胞体、球虫、弓形体。

5、免疫抑制性病:包括猪繁殖与呼吸综合症(PRRS)、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症(PMWS)、PDNS、支原体肺炎。

二、控制猪群疫病的三大法则

1、消灭病原体

2、切断病原传播途径

3、保护易感动物

众所周知,中断上述任一传播环节,任何疫病将无法传播,任何有效的防制措施均是三大法则的延伸,万变不离其宗。

三、前规模猪场主要流行疫病的综合防控策略

1、 全进全出(all in all out) 全进全出是防制传染病,提高仔猪成活率最有效的办法。全进全出要求每一阶段的猪群同时进入同一猪舍单元饲养,转群时又同时全部转出去,进入下一阶段饲养或出售,并对空栏舍按严格的消毒程序消毒,避免小日龄猪与大日龄猪交叉感染。实践证明,实行全进全出,仔猪下痢和其它疾病明显减少,兽药费用显著减少,兽医和饲养员的劳动强度大大下降。结合其它防控措施,产房成活率可提高到96%以上,保育舍也能提高到98%以上。

2、 推行仔猪隔离早期断奶(SEW)、药物早期断奶(MEW)、改良药物早期断奶(MMEW) 

为仔猪提供良好的保育环境和高质量饲料,仔猪尽早学会吃料,是实现早期断奶的前提,母猪产前特定病原疫苗注射,仔猪药物保健,利用早期断奶时仔猪的母源抗体较高,可以抵御大部分疾病,此时与母猪隔离断奶,可切断母猪所带的病原体传给仔猪的途径,减少疾病由母猪向仔猪传播的机会。

3、实行小单元二阶段保育,多点式工艺

3.1 小单元二阶段保育 是把断奶仔猪从过去的一个阶段改为二个阶段,分别在二个小单元保育舍内保育饲养,根据仔猪生理要求和当前疾病流行特点,3—7周龄为第一阶段,此阶段为PRDC高发周龄,同时对温度要求较高,8—10周龄为第二阶段,此阶段小猪生长迅速,要注意通风,适当减少密度。

3.2 多点式饲养工艺 根据不同阶段猪的疾病与生长特点,工厂化养猪工艺流程,从原来四阶段饲养到五阶段饲养,近年来又在阶段饲养中出现二点式饲养、三点式饲养工艺,甚至四点式饲养,各饲养点距离间隔250m—10km,这些模式都是集约化猪场防控疫病非常有效的手段,有条件者应更新观念,积极推行二阶段保育多点式饲养工艺,改地上保育为高床网上保育,试图不改善养猪设施,提高猪的生活福利,又想有高回报是不可能的。

3.2.1 二点式饲养 在四阶段饲养基础上,把母猪和保育猪分开,结合仔猪早期隔离断奶,把仔猪转移到250m以外的场内保育。如下图:

 

配种怀孕舍→分娩舍250m—10km     保育舍→生长舍→育成舍

 

3.2.2 三点式饲养 是在二点式饲养基础上,再把保育猪与生长猪分开,分别饲养于相对独立的场内,相距250m—10km。如下图:

 

配种怀孕舍→分娩舍250m—10km    保育舍250m—10km    生长舍→育成舍

 

3.2.3 四点式饲养 是把后备种猪、经产母猪、保育猪、生长育成猪分别在相距250m以上独立的场饲养。

总之,不论是仔猪早期隔离断奶,还是小单元二阶段保育、二点式饲养到四点式饲养,都是为了切断不同阶段病原纵向传播环节,根据不同阶段的易感性,推行的有效防控疫病的养猪新工艺。
TAG: 猪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