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如何防范乡镇企业会计虚假行为

发布: 2012-08-08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全国乡镇企业财务会计研讨会专题 中国农产品加工网编辑)

    本文导语:在新准则、新形势下,乡镇企业如何面对、适应与衔接,是当前社会关注的焦点。新会计准则的实施是我国企业走向现代化、国际化的客观要求,乡镇企业有了一定发展,正处在转型期,其发展还存在诸多问题,企业会计弄虚作假的现象比较突出,但是其特殊的身份,乡镇企业给人感觉它的发展相对脆弱、被人同情,其存在的问题不被人们关注和重视,至此,许多问题难以解决,不利于乡镇企业的健康持续发展。 
    为规范企业会计确认、计量和报告行为,保证会计信息质量,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会计法》、《企业会计准则--基本准则》等国家有关法律、行政法规,财政部制定了《企业会计准则第1号--存货》等38项具体准则。针对新的《企业会计准则》的出台,如何应对和保证乡镇企业经营与新的《企业会计准则》对接,保证会计行为的真实和准确,是新制度下的一项重要任务。防范会计失真是真实反映经济运行情况的需要,更是财务人员的天职。乡镇企业虽有的发展,但在财务会计管理和发展领域仍然还滞后,与企业成长发展还不相适应,会计虚假的现象还比较突出,在经济加快发展的新形势下,在新的法规制度出台的背景下,如何适应新准则,推进企业健康发展是一项紧迫的任务,而会计信息质量保证更是至关重要、任务艰巨,下面对乡镇企业会计虚假失真的原因及要采取的措施作一下探讨。 
    一、当前,乡镇企业会计工作虚假、失真的原因 
    (一)内因方面 
    1、企业发展“需求”。 
    目前,乡镇企业的发展仍具有一定的特点:发展规模小、科技含量低、人才资源匮乏,经营理念落后等。企业和老板在最大的利润迫使下,为了自身的壮大发展,要求会计必须按照他们的意图行事,造成会计人员在职业道德和准则不得不无赖动摇,因为会计人员与老板在地位上是主仆的关系。由于这种从属关系,使得会计人员很难保证会计工作的真实。厂长经理为了达到实现绩效、合理逃避税等某种目的,往往会向会计人员施压,唆使会计人员违背会计法规,少缴或延缓缴税或夸大当期的经营业绩,将收益控制在某一范围;或通过调整会计科目、虚列往来帐、虚列收入转移收入,假帐真算或真帐假算;还有企业为规避税费,采取两套帐或多套帐,发生事情时老板一推了之,通过这些方法和举措,实现企业减轻负担,增加利润,达到茁壮成长,增量发展。因此,让会计人员格守职业道德,保证会计真实的难度可想而知。 
    2、会计业务的“滞后”。 
    许多乡镇企业会计是过去的村会计、集体企业的会计担任,尽管做事认真、踏实,但在会计业务上没接受深造,对待会计知识是半生不熟,蒙蒙胧胧,业务知识老化,默守陈规,缺乏钻研业务、精益求精的精神,缺乏职业理想和专业精神,依法办事意识不强,造成企业在财务会计方面不能满足企业发展需要,不能提供有质量、有价值的会计信息给企业决策,使得企业丧失和延误发展的良机。 
    3、发展观念的“落后”。 
    企业的成长关键靠人才,作为企业的灵魂人物的“老板”必须与时俱进,吸纳人才。有的企业负责人素质不高,不注重人才的培养,有的认为企业是自己的,财务上使用放心的人,而放心的人又不精通业务,造成会计工作上不了轨道;有的企业老板认为企业规模不大,请会计师要给高薪,一般的会计就能担挑这项工作,糊糊账,反正是我一支笔审批,不碍事,正是这种错误思想觉悟,造成企业在会计信息方面质量不高、分析不透、实用不强、决策不当,成为企业发展中的绊脚石,影响企业的常规发展。 
    (二)外部原因。 
    1、受地方经济和政府影响和干预。 
    工业是地方经济增长点,乡镇领导干部为了完成上级下达的发展目标,进行经济结构调整,出政绩,搞花架子,在发展经济难得情形下,要求企业编造虚假的账目和报表,而乡镇企业发展在许多方面依赖地方政府的支持和关注,在这种两难情况下企业不得不顺从政府,迎合地方领导的要求,达到不可告人的目的。微小型企业一下成了列统企业、规模企业、小强人,成为地方的“经济支柱”;一般企业一夜之间实现千万、上亿的营业收入,通过制造假象,来捞取政绩,严重地损害了企业的利益和形象,企业会计已经被动变味,改变和失去了真实的意义。 
    2、企业监督机制不得力。  
    在经济发展过程中,一些乡镇企业法律意识淡薄,时常有法不依,企业自治力较差。当企业的财务行为与会计法规制度发生抵触时,往往片面强调搞活经营,放松了对违纪违规行为的监督。目前我国会计监督、财政监督、审计监督、税务监督等监督标准不统一,在管理上各自为政、职能相互交叉,造成各种监督不能有机结合,不能从整体上有效地发挥监督作用,在违法违规方面,处罚力度不够、不到位,执法不严、人情味太重,使得企业弄虚作假的胆子越来越大,会计信息的失真成为必然,监督成为形式、成为口号,没有实质意义。 
    3、 会计规范体系也不完善。 
    企业是社会各方利益的联结点、投资者从中获取投资收益,管理人员从中获取薪金,政府从中获取税金。在许多情况下,各方利益经常发生冲突。投资者,管理者从个人角度出发更多考虑的是企业的微观利益,政府则从全社会角度考虑的是实现资源最优配置的宏观利益,微观利益与宏观利益的差异,在很大程度上诱发了会计造假的产生。由于社会审计监督和会计咨询、服务体系等法律监督机制尚未完备和充分发挥作用,会计人员常常身不由己。 



TAG: 会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