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少施肥三分之一,蔬菜水稻不减产

发布: 2015-11-19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本报讯 (记者 毛庆 实习生 赵修丽) 平时不怎么施肥,蔬菜照样长得旺盛而且水灵灵的,在江宁区高桥门的一个大棚里,南农大教授熊正琴的蔬菜试验大棚让周边的农民大开眼界。由于平衡施肥和按合理时间段施肥,这一季青菜少用了至少三分之一的氮肥。近日,因在碳氮循环和粮食安全及生态环境保护研究领域提出水稻、蔬菜高产、氮肥高效的低碳减排模式,熊正琴获评2013—2014年度“江苏省十大青年科技之星”。

  昨天,在蔬菜试验大棚里,熊正琴正带着学生采集菜地排放出来的气样和土样,并小心翼翼地装进一个个小瓶子里。“这些都要拿回去分析测定,看看不同处理条件下释放的温室气体量有何不同,又是通过什么过程产生的,再确定合理的施肥管理措施。也就是说,在保证作物产量、土壤质量的情况下尽可能少施化肥。”

  熊正琴研究领域是农田碳氮循环与农业和环境效应。通常我们所说的温室气体是二氧化碳,大约占八成左右,但仅占一成的氧化亚氮产生的温室效应不容小觑,是同等量二氧化碳的近300倍。此外,二氧化碳可以通过植物光合作用固定下来,氧化亚氮却非常“顽固”,在空气中可以持续存活100多年,而氧化亚氮的主要来源就是田间地头所施的氮肥引起的。很多发达国家对农田氮肥的使用都有严格的标准,但是我国人口众多,耕地资源非常有限,提高粮食产量成了亟待解决的问题,氮肥超标施用的情况屡见不鲜。研究碳氮循环及其对生态环境的影响是国际上普遍关注的科学热点。

  经反复测算,熊正琴团队试验发现,一般农民现在采用的施肥方案肥料很大一部分被损失到环境中浪费了。如何在保障国家粮食安全的条件下提高氮肥利用率、减少温室气体排放、改善土壤质量等就成了团队关注的科学问题。

  联合国粮农组织已经正式确定每年12月5日是世界土壤日,2015年是国际土壤年。据介绍,熊正琴正尝试适量适时施肥、增加农业生物质的循环利用,比如秸秆还田、在氮肥中加入由秸秆制成的生物炭或者配施有机肥等,用于改良因化学氮肥施用过多造成的环境污染、土壤酸化板结等问题,打造健康的土壤。

(文章来源:南京日报)

TAG: 蔬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