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肉鸡笼养模式交流与培训会”在太原召开

发布: 2015-09-24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2015年9月14-16日,由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生产与环境控制研究室、山西省产业技术体系联合山西大象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山西大晋农农牧科技有限公司共同举办的“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技术——肉鸡笼养模式交流与培训会”在山西太原顺利召开。来自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的专家及其团队成员,全国规模肉鸡生产企业技术总监、养殖部经理及公司主管,以及山西省鸡产业技术体系成员,共约500人参加了会议。中国农业科学院李金祥副院长、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环境控制研究室主任张宏福研究员、山西省农业厅雷郭堂副厅长、山西省省畜牧兽医局姚继广副局长、山西省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曹宁贤研究员、山西大象农牧集团有限公司吕锐锋董事长出席开幕式,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研究员主持开幕式。

  十二五以来,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在农业部大力倡导与推动下,特别是在由农业部组织的标准化规模化示范场带动和示范下,我国肉鸡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发展十分迅速,取得了很大成效,经过5年的发展,白羽肉鸡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在原本就相对较高的基础上,又有了很大提升,其中肉鸡笼养技术是标准化规模化养殖快速发展的一个主要技术模式,近年来国内很多大型肉鸡养殖企业正在逐渐尝试,走出了成功的路子。

  根据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2015年度工作安排,为进一步推进环境控制研究室的重点任务之一——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撑技术集成与示范(CARS42-01A)顺利开展,本次会议聚焦了标准化规模化肉鸡笼养技术,以“肉鸡规模化养殖技术——笼养工艺模式交流、总结”为大会主题,邀请多位专家及企业代表作专题报告,同时,设置互动交流环节,就标准制订、标准化建设,十三五产业需求、研究选题,肉鸡率先无抗生产的可行性,进行深入探讨,最后,安排一天时间的现场观摩,参观山西大象农牧集团三层五列立体笼养鸡舍。

  本次会议产-学-研结合紧密,会议议题集中,主题明确,专家报告交流内容聚焦产业热点,着力提升产业技术水平,分享经验凝聚健康养殖共识,明确产业技术方向,参会代表纷纷反映,这是一次全面、权威、专业、实用的技术培训与交流,受益匪浅。

  1 肉鸡养殖规模化的界定

  1998年,农业部畜牧兽医局基于“适度”规模原则,结合各地实际,制定了一套规模养殖户标准,也为国家统计系统使用。其中家禽规模化标准为“家禽出栏2000只”。这一标准显然已不能适应现代家禽业发展的现状。对此,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首席科学家文杰研究员在其报告“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中分享了产业体系的一份调研成果,并建议以“年出栏5万只以上作为肉鸡规模化界定的起点边界”,主要理由有:年出栏5万只以上的养殖场户在不考虑家庭散养户外的专业肉鸡养殖中提供了超过40%的肉鸡产量,在近3年的生产监测数据中甚至超过了60%,是我国肉鸡生产的主体;年出栏5万只以上的养殖场户在养殖方式上趋向专业化和正规化,其更注重对生产设施设备的投入。

  2 肉鸡规模化笼养模式技术交流

  鉴于肉鸡立体笼养的高密度、大规模的核心优势,近年来正越来越受到肉鸡养殖企业的高度关注,本次会议就相关内容邀请山西大象农牧集团基地养殖事业部技术总监杨文超、山西大象吴泰农牧机械有限公司技术总监陈文斌分别作“层叠式立体养殖模式实践与体会”“肉鸡笼养工艺关键技术及设备选型”的专题报告。在生产技术环节,杨文超从肉鸡立体养殖的生产特点、核心优点、管理要点、通风要点、管理理念等方面,对该企业肉鸡立体笼养的实践进行了详细报告,报告指出:肉鸡笼养的核心优点是养殖密度比平养提高了3倍,净利润增加了1.5-2.0元/只,出栏天数减少了10%,均匀度提高了10%,笼养药费平均仅为0.5元/只。而要达到这一生产成绩,环境控制是重中之重,需要加强环境控制和技术创新,适时调整温度、湿度,减少上下层温差,达到有效体感温度,并把握不同季节的通风技巧。对于上下层笼温差过大的技术难题,大象集团通过地热的有效利用,成功地将三层五列鸡舍(长100米,宽16米,每批养殖量为3.5万-3.8万只)上下层笼的温差控制在了1℃以内。这也是其立体笼养的核心技术之一。

  3 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环境控制研究

  为更好地服务产业,减少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对环境造成的影响,近年来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环境控制研究室围绕“肉鸡标准化规模养殖支撑技术集成与示范”这一重点任务,从无抗养殖、节能减排、畜禽粪便资源化利用等方面进行了系统研究并取得重大进展。就此,本次会议分别邀请肉鸡体系生产与环境研究室主任张宏福研究员、国家肉鸡产业技术体系饲料营养研究室主任呙于明教授、肉鸡体系北京试验站团队骨干肖凡高级畜牧师、肉鸡体系岗位科学家陈继兰研究员、体系岗位科学家占秀安教授、体系团队骨干陈长喜教授,分别作“肉鸡无抗养殖实践与体会”“肉鸡无抗饲料营养关键技术”“种鸡场生物安全管理和种源净化”“肉鸡光照技术研究与实践”“肉鸡减排及废弃物资源化利用”“物联网技术在肉鸡养殖及环境控制中的应用”的专题报告,就相关领域的研究进展进行了介绍。

  张宏福主任认为:从环境入手,维护畜禽自身健康迫在眉睫。报告中,张宏福主任详细介绍了“少用药、慎用苗”,着力从饲料营养与环境控制入手维护肉鸡自身免疫健康的理念和原理,介绍了酶制剂、益生菌对肉鸡舍环境的有效改善作用,并分享了该团队欧洲指数达319的肉鸡全程无抗饲养实践。由此建议,白羽肉鸡应在我国率先实践无抗养殖,并通过“技术+设施+管理+政策”的组合拳来实现。呙于明教授提出了家禽无抗饲料营养几个关键技术要点:消除病原/抗原/毒素,强化消化道有益菌群,促进消化道、呼吸道和生殖道的屏障发育,改善饲料消化吸收,增强机体免疫机能。陈继兰研究员通过肉鸡光照技术的研究与应用实践,认为肉鸡不需要全天光照,并强烈推荐使用节能效果显着的LED灯源。占秀安教授对饲料源头减排提出具体措施:肠道健康营养调控技术,理想的蛋白质营养技术,植酸酶技术,添加有机微量元素,可提高养分消化吸收和利用率的先进饲料加工工艺。

  4 把握产业发展方向才会拥有未来

  标准化规模化、健康无抗养殖是我国畜禽养殖业的发展方向,肉鸡笼养作为近年快速发展起来的一项养殖技术模式,正逐渐被行业所关注和接纳,本次会议超出预期2倍以上的参会代表人数也恰恰说明了这一点。通过本次大象集团肉鸡立体笼养成功实践的技术与设施的全面展示,更为业者增添了信心。可以预测,立体笼养一定是白羽肉鸡养殖的未来发展方向。作为一种新的肉鸡养殖技术模式,立体笼养还有环境参数、自动化控制等很多技术可以进一步优化提高,配套饲养管理水平要求较高,同时其单元饲养规模大、一次性投入也相对较高。当前,我国白羽肉鸡、黄羽肉鸡地面平养、网上平养、立体笼养,或是散养并存,应根据企业经营方向、技术水平选定。食品安全、健康养殖已成业界内外的共识,把握产业脉搏,技术方向,发展先进的生产模式才能更好地拥有未来。

TAG: 肉鸡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