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上海街头蝈蝈大多来自山东河北 叫得越响卖得越贵

发布: 2013-08-12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据讯:炎炎夏日,除了知了在放声歌唱外,大自然里还有另外一位歌唱家,也在鸣唱着大地的诗歌。英国浪漫主义诗人济慈曾在《蝈蝈与蛐蛐》一诗中写到,“大地的诗歌从来不会死亡,当所有的鸟儿因骄阳而昏晕,隐藏在阴凉的林中,就有一种声音,在新割的草地周围的树篱上飘荡”,这就是蝈蝈的歌唱。

  一对细须、两只翠眼,鼓鼓的肚子一呼一吸,双翅振动时发出“唧唧、唧唧”的声音。蝈蝈各地叫法不同,南方叫“叫哥哥”,山东、河南叫“蚰子”,河北叫“乖乖”。在老上海眼里,它早就成为夏日生活的一部分。不过,城市环境的改变,让这种原本可在树丛草地觅得的昆虫逐渐消失。记者从花鸟市场了解到,如今本地的蝈蝈几乎已消失,绝大部分叫卖的蝈蝈产自山东与河北。尽管如此,养蝈人依然兴致不减,“夏蝈”、“冬蝈”畅销依旧,骨灰级玩家甚至愿为此虫一掷千金。

  夏蝈蝈没冬蝈蝈金贵

  记者近日走访了本市几家较大的花鸟市场,不用问路,只需循着响亮的叫声,就能找到售卖蝈蝈的店面。在一家店门外,挂着好几串拳头般大小、用秫秸秆编成的笼子,每个笼内有一只蝈蝈。笼内的蝈蝈似乎没有因空间的狭小而丧失兴致,依然叫得格外欢畅。

  几家店铺的老板告诉记者,目前上海市场上的蝈蝈大多从河北保定、山东等地进货,每只价格在10元到25元。“去年卖5元一只,今年要15元。”一名姓王的摊主告诉记者,由于气温高和雨季频繁的缘故,店里的野生蝈蝈的价格与去年相比翻了三番。

  “现在市场卖的是夏蝈蝈,冬蝈蝈一般在秋季上市,价格差距也较大。”中国科学院上海昆虫博物馆馆长殷海生表示,冬蝈蝈价格较贵,品相好的蝈蝈,比如有些“铁皮蝈蝈”,能卖到几百元甚至上千元。

  据了解,夏蝈蝈一般养在秸秆编制的笼子里,好一点的用竹笼或藤编虫笼,而冬蝈蝈则是养在葫芦里,以便揣在怀里保温。因为冬蝈蝈一般由人工繁殖而来,温度适宜才会唱歌,因此放置冬蝈蝈的器具很有讲究。历史上记载的放冬蝈蝈的葫芦,最早可上溯到唐宋时期,在明清极为繁盛。其中,明清时期,甚至有大臣把放置蝈蝈的葫芦揣在官服里,为心爱的蝈蝈保温。

TAG: 山东 河北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