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生猪产业供需结构分析与后期展望

发布: 2017-09-29 |  作者: 佚名 |   来源: 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FAO数据显示,我国2016年猪肉人均消费量32.51公斤,是世界平均水平的2.5倍,发达国家水平的1.4倍,日本消费量的2.1倍,韩国消费水平的1.2倍,接近欧盟国家的整体水平。而根据《中国食物与营养发展纲要(2014—2020年)》,发展目标明确指出:确保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全面提升食物质量,优化品种结构,稳步增强食物供给能力。到2020年,全国粮食产量稳定在5.5亿吨以上,油料、肉类、蛋类、奶类、水产品等生产稳定发展。推广膳食结构多样化的健康消费模式,控制食用油和盐的消费量。到2020年,全国人均全年口粮消费135公斤、食用植物油12公斤、豆类13公斤、肉类29公斤、蛋类16公斤、奶类36公斤、水产品18公斤、蔬菜140公斤、水果60公斤。主要任务包括大力发展畜牧业,提高牛肉、羊肉、禽肉供给比重。由此可以看出,当前我国猪肉的消费量超标严重,并不符合营养健康的要求,在国家保证谷物基本自给、口粮绝对安全的大前提下居民肉类消费结构未来或许会有大的调整。在优化结构调整,缩减生猪饲养量,降低猪肉消费的同时,鸡肉、牛羊肉的消费比例会进一步提高。

生猪产业供需结构分析与展望

生猪产业供需结构分析与展望

四、农业部生猪存栏监测数据探讨

9月14日,农业部公布2017年8月份400个监测县生猪存栏数据,8月生猪存栏环比下降 0.5%,同比下降5.6%;能繁母猪存栏环比下降0.9%,同比下降4.7%。农业部自2017年1月起实行新的样本数据轮换,由原来的4000个生猪监测点调整为400个生猪监测县并增加规模养殖场的监测数据,在2017年6月份继续调整样本方案,进一步增加规模养殖场的样本数量,目的是为提高样本代表性。由于2017年实行样本轮换,因此2016年与2017年的监测数据不具有样本统一性和连贯性,结合统计局的存栏数据推算每个月的生猪存栏没有太大的实际意义,指导性不强。 然而生猪定点屠宰量的监测数据源并没有出现较大调整,连贯性比较强,用来监测生猪出栏指标有参考意义。数据显示,2016年1-7月份定点屠宰量共计屠宰11524.60万头,2017年1-7月份定点屠宰量共计屠宰12239.08万头,同比增加6%。2017年除2月份屠宰量同比低于2016年外,其他月份同比增加幅度均在10%以上。由于2月份恰逢农历春节,屠宰企业屠宰量往往不是很大,可比性不强。每月生猪屠宰量同比均较去年有所增加,也从一定程度上反映出母猪存栏量同比是上升的,至少可以推算出在2016年的6月份母猪存栏同比就已经呈上升趋势,也就是说母猪存栏从底部回升已经至少有一年时间。从今年生猪价格持续下行的态势我们也可以得到印证。

农业部以2016年1月为基期(指数为100),开始公布母猪与生猪每个月的存栏指数。其中只有2106年的6、7、8、9、10月份指数大于100,截至到最新数据2017年8月,每个月的母猪指数均低于100,且母猪指数逐月下降,说明其产能较去年是下降的。这实际上与市场表现是相违背的。原因除了上面提到的由于调整样本造成的数据衔接上的问题以外,我们推测更有可能的原因是农业部选取的规模猪场样本还是数量不足,大型猪场的样本缺失或者太少造成的数据失真。自2016年环保拆迁以来,生猪存栏包括能繁母猪存栏持续筑底,受此影响最大的群体是中小规模散户,尤其是100-200头母猪左右这样的猪场。而农业部恰巧把200头母猪以上这样的猪场定义为规模猪场,监测数据当中可能受环保的影响比例更大,反而环保达标的更有能力补充后备母猪的这些场的样本量不够而导致监测指标失真,失去相应的指导意义。目前情况来看,对于农业部的数据我们还只能作为一个参考,只有结合市场验证才能更好把握生猪市场走势。

农业部淘汰母猪量的数据来源于山东临沂、河南商丘、江西上高、湖南湘潭等4个淘汰母猪集中屠宰地。从监测数据可以看出母猪的淘汰量在逐月上升,且2017年的淘汰数量远大于2016年,说明在2016年的大好行情下,人们淘汰母猪的意愿较低,淘汰量小。正是由于2016年母猪的大量补栏,生猪供给较2016年有明显的增加,生猪行情逐月走低,再加上环保期限将至,今年的母猪淘汰量逐月增加且淘汰数量远大于2016年。该数据指标有一定的参考价值。

针对农业部存栏数据,尤其是能繁母猪的存栏是否长期处于低位,我们电话调研了产业内的一些同行。下面将他们的观点也做一个简要陈述,仅供参考。

1. 河南某大型生猪调运商:要说环保影响生猪存栏肯定是受一定影响,但大型猪场的扩产更大,一个万头母猪场的产能基本上可以弥补一些非养殖大县因环保导致的存栏减少。再者拆迁至少有70%左右的是产能转移,影响没有想象的那么大。从眼前来说,现在生猪的屠宰量比去年同期要增加1/3,上量不加价,产能肯定是恢复的。

2. 天津正大某技术经理:区域范围覆盖京津冀,目前驻点沧州市场。从公司的饲料销售量上来看,今年的销量与去年同期相差不大。针对环保的影响,北京和天津部分地区受影响比较严重,但产能转移有相当一部分。河北主要是廊坊的香河、大厂、三河几个县拆迁比价严重一些,其它地区没有什么影响。我现在呆的沧州地区相反比去年的养殖量还要大一些。温氏、牧原、唐人神等集团公司在河北都在建场,部分投产,未来产能会进一步增加。现在环保唯一的担心的是冬季不能烧煤,其他替代性方案成本都比较高,如果保温措施做不好,会影响仔猪的成活率。

3. 山东某大型玉米贸易商:我们也监测全国很多猪场的存栏数据,农业部也叫我们报数据。我个人认为农业部的数据是不太准,大型规模养殖场的产能扩张可能没计算在内。

4. 安徽某集团猪场销售经理:2016年母猪没人舍得杀,去年从拆迁地调运母猪的车很多,加上去年母猪销售火爆,量早就上来了。今年行情不行,种猪卖不动,养殖户没人愿意补栏,对2018年的行情都不看好。但个人认为2019年的行情会好起来。

5. 广西玉林某个体老板:自己养地方品种猪,主供天地一号。当地三五百头的养猪户很多,环保影响不大,存栏比16年要增加很多。

blob.png

五、结论与展望

新的历史时期,我国农业发展尤其是畜牧业的发展站在了新的起点。2017中央一号文件指出,农业的主要矛盾由总量不足转变为结构性矛盾,突出表现为阶段性供过于求和供给不足并存,矛盾的主要方面在供给侧。产品供求结构失衡、要素配置不合理、资源环境压力大、农民收入持续增长乏力等问题仍很突出,增加产量与提升品质、成本攀升与价格低迷、库存高企与销售不畅、小生产与大市场、国内外价格倒挂等矛盾亟待破解。基于上述矛盾和问题,国家明确指出要发展规模高效养殖业。稳定生猪生产,优化南方水网地区生猪养殖区域布局,引导产能向环境容量大的地区和玉米主产区转移。加快品种改良,大力发展牛羊等草食畜牧业。

有鉴于此,我国生猪养殖业今后将发生一系列明显变化。第一,以全国性集团公司为首的现代化养猪模式在国内大量布局,大大提高生猪养殖效率。第二,养猪公司与农民的结合将更加紧密,专业公司提供种苗、生产资料、技术指导,合同养猪模式取代一家一户的分散养殖。第三,饲料公司向养殖端延伸,养殖端向屠宰端、品牌肉方向拓展,全产业链的构建有利于猪肉产品的信息追溯,为食品的安全性提供保证。第四,规模适度的家庭农场大受欢迎。第五,为满足人们多样化的饮食消费需求,休闲观光农业、订单式农业、品牌肉市场将大放异彩。

总之,国内养殖业的整合步伐正在加快,养猪不再单单停留在“猪”的层面,养猪者更应该定义为“猪肉生产者”,大食品的范畴正在形成。优质安全的猪肉才是好猪肉,只有着力构建良好生态循环养殖才是畜牧养殖业的未来。

 
TAG: 生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