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蓝耳病的流行现状和控制对策

发布: 2010-04-03 |  作者: 杨汉春 教授 |   来源: 《科学养殖》|中国农业大学动物医学院 100094

上一篇 下一篇

 

    猪蓝耳病是由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所致的一种病毒性传染病,以妊娠母猪的繁殖障碍及各种年龄,特别是仔猪的呼吸道疾病为特征。
流行特征     
感染率高     从各地送检的血清样本检测结果来看,病毒感染的阳性率在10%~88%。该病的感染率可以在一定程度上反映一个猪场的饲养管理水平和卫生状况。
持续性感染和隐性感染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具有持续性感染的特性,可在血清、淋巴结等组织中长时间存活,并向环境排毒。日龄大的猪只和种猪表现为隐性感染。如果营养状况、管理水平、卫生条件好,感染的猪只也不会表现临床症状,一旦产生应激,将暴发该病。
种猪带毒    在我国猪群中,种猪带毒现象比较严重,从母猪血液和种猪精液中常可检查到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病毒可通过胎盘和精液传播。
潜在的危害大   虽然该病总体比较平稳,对养猪业的危害,特别是潜在的危害很大。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可以引起猪体免疫功能下降,对疾病的易感性增强。
流行美洲型    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有两个血清型,即美洲型和欧洲型。目前,我国流行的毒株属于美洲型。因此,购买国内推广的活疫苗,要搞清楚是哪个型的毒株。
控制对策
使用疫苗   目前,市面上有两种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即活疫苗和灭活疫苗。根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疫苗的安全性和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的致病与免疫原理,笔者建议,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活疫苗不使用为好。至于灭活疫苗,尽管其免疫效力有限,但从安全性角度来讲是没有问题的,因此,可以考虑给母猪接种灭活疫苗。
饲养管理   实行全进全出,如果条件不允许,至少做到产房和保育两个阶段全进全出。建立健全规模化猪场的生物安全体系。做好各阶段猪群的饲养管理,保证猪群的营养水平。建议在妊娠母猪产前产后、哺乳仔猪断奶前后、转群等阶段,按预防量适当在饲料中添加抗菌药物,如支原净、土霉素、金霉素等。搞好其他疾病的免疫接种。定期对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病毒的感染状况进行检测。   

TAG: 猪蓝耳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