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中西结合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

发布: 2010-04-03 |  作者: 江国仁 |   来源: 中国兽医杂志

上一篇 下一篇

 

                                    (江苏省如东县掘港镇畜牧兽医站,江苏 如东 226400)

 

    猪附红细胞体病是猪附红细胞体之立克次氏体寄生于猪、人等多种动物红细胞表面或血浆及骨髓中引起的一种热性、溶血性的人畜共患寄生虫病。国内外也曾有人称之为黄疸性贫血、类边虫病或红皮病等。近年来,随着养猪业的不断增多,其特征是引起猪生长速度缓慢、高热、黄疸性贫血、充血、消化机能障碍,种猪的生产性能下降,严重时,死亡率较高,给我国的养猪业造成了重大的经济损失。笔者在对该病进行了临床试验研究,探索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该病,效果良好。

1 临床症状

    病猪高热稽留4~7天,体温41~42℃,病猪精神沉郁,食欲减退或废绝,小于5日龄以下的仔猪主要临床症状是皮肤苍白或黄疸,1周龄后多可自愈,1月龄左右断奶时期的仔猪最初表现为贫血,后出现黄疸,生长发育不良,后期成为僵猪,育肥猪病初期眼结膜潮红,大便干燥,小便赤黄,精神委靡,食欲减退,颤抖转圈,不愿站立或离群卧地,出现便秘或拉稀,有时便秘和拉稀交替发生,病猪中后期可见胸前、耳朵、腹下、四肢红紫,指压不褪色,成为“红皮猪”。有的病猪流涎,呼吸困难,咳嗽、眼结膜发炎,病程3~7天,死亡或成慢性经过,对于较为慢性型的猪,体温一般在41℃左右,表现为贫血和消瘦、黄疸、生长缓慢。母猪的症状分为急性和慢性两种,急性感染的症状为持续高热,体温达42℃,厌食,偶有乳房和阴唇水肿,产仔后,奶量少,缺乏母性。慢性感染,猪呈现衰弱,眼结膜苍白及黄疸,不发情,或屡配不孕,如伴发其他疾病或营养不良,可使症状加重,甚至死亡。

 

2   病理变化

病理变化为贫血,黄疸,血液稀薄,凝固不良,全身肌肉色淡,皮下脂肪黄染,肝脏、肾脏、脾脏肿大,并且有大小不一的出血点或出血斑,脾脏边缘不整齐。有粟粒大小的结节,胆囊肿大,胆汁浓稠,心包积液,心肌苍白,心内外膜及心冠脂肪有针尖大小的出血点。全身淋巴结肿大,切面有灰红色的坏死灶,出血点,胃底部出血,坏死较严重,十二指肠黏膜脱落,肠管出血,膀胱积尿,颜色深黄色如浓茶样,胸腹腔有大量积液。

 

3 实验室诊断

采高热病猪耳静脉血,瑞氏—姬姆萨染色,后置镜检观察,可见红细胞虫体附着表面而变为锯齿状、星状等不规则形状,上下震动或左右摆动,血浆中有球杆形的闪光虫体,附着在红细胞表面。

根据流行病学、临床症状和病理变化可做出初步诊断,确诊为猪附红细胞体病。

 

4 防治

加强饲养管理,保持猪舍、饲养用具卫生,减少不良应激是防止本病发生的关键,夏秋季节要经常喷洒杀虫药物,防止昆虫叮咬猪群,采用万能碘消毒剂3 000~4 000倍稀释,进行喷雾消毒,在实施诸如断尾、打耳标、阉割等饲养管理程序时,均应做严格消毒,在流行季节内可给予饲料中加土霉素或金霉素添加剂连续使用30天。

目前由于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的药物有多种,但真正有效的不多,据治疗中观察,采用中西药结合治疗的方法,效果较为显著:

(1)西药:长效头孢多希(广州佰仕动物药业有限公司产)每公斤体重用5~7.5 mg,进行肌肉注射。

(2)中药:大青叶60 g,生石膏60 g,玄明粉60 g,黄芪35 g,当归35 g,煎汤灌服,此法用于50 kg猪治疗用量,一般只需用1剂,病猪即可痊愈,对于病情较为严重的,则隔日再用药1次。笔者临床治疗猪附红细胞体病93例,治愈89例,治愈率95.6%。1次治愈78例,治愈率83.8%,2次治愈11例,治愈率11.8%,死亡2例。

 

TAG: 猪附红细胞体病 红细胞 中西结合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