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增生性肠炎(PPE) 的防治

发布: 2009-05-14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猪增生性肠炎是猪常见的一种胃肠道综合性疾病.猪增生性肠炎并非是一种新病,早在1931年,英国就作过相关报导.目前,本病广泛发生于全球,许多国家和地区均有本病,特别是近几年有关病例的报道逐渐增多。猪的无名高热病中此病较为多见.

  长期以来,肠上皮一种弯曲杆菌认为是本病病原。90年代以来,由于分子生物学等方面技术的发展和应用,也用于本病原的鉴定。现该病病原称为细胞内罗松菌(细胞内劳森氏菌)。该菌仅能在活细胞内生长繁殖。

  流行病学病猪和带菌猪粪便带有病原菌,并随粪便排出体外,污染外界环境、饲料、饮水等,主要经口感染。天气变化、运输、饲养密度过大、不良卫生条件等应激因素,是引起本病爆发的主要原因。

  本病的危害被感染的猪群死亡率虽然不高,仅有5%-10%,但由于患猪对饲料利用率下降(比正常猪下降17%-40%),生长迟缓,被迫淘汰率升高,猪舍占用时间延长,经济损失比较严重。此外本病还可以引起猪免疫抑制.

  流行特点本病潜伏期3-6周,常发生于6—20周龄的生长育成猪,有时也发生于刚断奶的仔猪和成年公、母猪。有急性型与慢性型之分。患猪中,急性型占的比例小,慢性型占的比例大。无论是急性型还是慢性型,如无继发感染,体温一般都比较正常。

  急性型急性型的患猪,主要表现为突然严重腹泻,排黑色油状粪便或血样粪便,不久虚脱死亡,也有的仅表现皮肤苍白或贫血等表现,未发现粪便异常而在挣扎中死亡(常被误诊为脑膜炎型链球菌或伪狂犬)。笔者认为猪增生性肠炎很可能引起猪的肠道毒素的迅速感染而导致猪的急性死亡.

  慢性型患猪可出现或不出现临诊症状。猪增生性肠炎症状较轻,不一定出现腹泻。在断奶后至育肥阶段,常见食欲不振,间断性腹泻,生长发育不良。此病一般在发病4—6周后康复。以上病猪常由于肠粘膜的发炎或坏死而发展为局部性回肠炎或坏死性肠炎,呈现持续性腹泻,生长迟滞,皮肤苍白,有的出现死亡。增生性出血性肠病主要发生于年轻成年猪,呈急性出血性贫血,病程稍长者,排黑色油状或绿色稀粪,后期转为黄色,脱水死亡.

  病理变化剖检可见小肠后部、结肠前部和盲肠的肠壁增厚,直径增加,浆膜下和肠系膜常见水肿(常误诊为水肿)。肠粘膜呈现特征分枝状皱折(横向或纵向),粘膜表面湿润而无粘液,有时附有颗粒状炎性渗出物,粘膜肥厚。增生性出血性肠病的病变同增生性肠炎,但很少波及大肠,小肠内有凝血块,结肠内有混有血液的粪便。

  防治措施本病常与猪的霉菌中毒混合感染,所以预防过程中也应同时添加脱霉剂,以减少发病几率,从而降低损失.

  (一)预防1、加强饲养管理,减少外界环境不良因素的应激,提高猪体本身的抵抗力。2、出猪空栏时栏舍应彻底消毒,空闲7天后,方可进猪。3、在流行期间或调运前或新购入猪只,可在饲料中添加药物以作预防。

  (二)治疗抗生素对本病防治有一定效果。目前常用的抗生素有多西环素(佛莱强力)、泰乐菌素(喘呼嗜血康)、奎诺酮(LM-K)类等。各猪场可根据本场发病情况,采取间断性给药方法。另外以下几种药物,可采用添加剂的形式防治此病。

  1.沙拉头包+氟莱特

  2.新百痢威+氟莱特

 

TAG: 母猪 仔猪 饲料 添加剂 饲养 猪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