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猪病 症状

发布: 2013-09-10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概  述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Porcine circovirus type 2 infection)是由猪圆环病毒2型所引起的一系列疾病的总称,包括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皮炎-肾病综合征(PDNS)、繁殖障碍、肺炎、肠炎、先天性震颤等。1991年加拿大首次爆发该病,随后世界上许多国家和地区都有该病的报道。在我国,2000年通过血清学调查证实了北京、河北、天津、江苏、上海等地的猪群中存在PCV2感染抗体。2001年,与PCV2感染相关的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开始在南方地区流行,2002年全国各地规模化猪场暴发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给我国养猪业造成了相当大的经济损失。目前,本病已经遍及世界各养猪国家,已成为养猪生产中突出的问题之一。近期研究表明,PCV2与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猪的流产和繁殖障碍、猪增生性坏死性肺炎(PNP)和猪先天性脑震颤(CT)等的发生密切相关。PCV2常与猪呼吸与繁殖综合征病毒(PRRSV)或猪细小病毒(PPV)并发感染或继发细菌感染,使患病猪病情加重,死亡率升高。

病  原

猪圆环病毒2型(PCV2)属圆环病毒科(Circoviridae)圆环病毒属(Circovirus)。是一种小而无囊膜、二十面体、共价闭合、环状的单股DNA病毒,病毒粒子直径平均为17nm,分子量为0.58×106Da。PCV2在氯化铯中浮密度为1.37g/cm3,蔗糖梯度离心的沉降系数为52S,对pH 3的酸性环境、氯仿作用或高温环境(70℃)有较强的抵抗力。不凝集牛、羊、猪、鸡等多种动物和人的红细胞。PCV2完整的基因组大小多数为1768bp,少数为1767bp。各分离株之间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大于96%,而与PCV1分离株之间的核苷酸序列的同源性小于80%。PCV1和 PCV2的ORF1的核苷酸和推导氨基酸序列的同源性分别为83%和86%,而ORF2的仅为67%和65%。PCV2可在PKl5细胞上良好生长,但不产生细胞病变。也可在其他猪源细胞上生长,同样不产生细胞病变。用300mM的D-氨基葡萄糖处理接种PCV后的细胞培养物30min,能够促进病毒的增殖。病毒在原代胎猪肾细胞、恒河猴肾细胞、BHK-21细胞上不能生长。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耳部、臀部、全身有疹斑

流行病学

猪是PCV2的天然宿主,各种年龄、不同性别的猪都可感染,但并不都能表现出临诊症状。病猪和带毒猪是主要的传染源。经口腔和鼻内实验感染新生仔猪能复制出典型的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易感猪与发病猪接触后引发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证实PCV2可在猪群中水平传播。已有证据表明PCV2可通过胎盘垂直传播。

由PCV2感染所致的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主要发生在哺乳期和保育期的仔猪,尤其是5~12周龄的仔猪,一般于断奶后2~3天或1周开始发病,急性发病猪群中,病死率可达10%。在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发病猪群,常常由于并发或继发其他细菌(如副猪嗜血杆菌)或病毒感染而使死亡率大大增加,有时可高达50%以上。在疾病流行感染过的猪群中,发病率和死亡率都有所降低。

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主要发生于保育和生长育肥猪,一般呈散发,死亡率低,由PCV2感染引起的繁殖障碍主要危害初产的后备母猪和新建的种猪群。


猪圆环病毒2型感染:耳部、臀部、全身有疹斑

临床症状

1.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  有6个方面的基本表现,最常见的临诊症状是消瘦或生长迟缓,这也是诊断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所必需的。此外,还可见呼吸困难,淋巴结肿大,腹泻,贫血和黄疸。在一只猪可能见不到上述所有的基本临诊症状,但在发病猪群可以见到所有的症状。其他比较少见的临诊症状有咳嗽、发热、胃溃疡、中枢神经系统障碍和突然死亡。一些临诊症状可能与继发感染有关,或者完全是由继发感染所引起的。猪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急性发病猪群,病死率可达10%。但常常由于并发或继发细菌或病毒感染而使死亡率大大增加。各种环境因素如拥挤、空气污浊、各种年龄的猪混养及其他各种应激因素也可能加重病情。

2.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  最常见的临诊症状是猪皮肤上形成圆形或形状不规则、呈红色到紫色的病变,病变中央呈黑色,病变常融合成大的斑块。病变通常出现在猪的后腿、腹部,也可扩散至喉、体侧或耳。感染轻的猪可自行康复,感染严重的猪可表现出跛行、发热、厌食、体重下降。

3.繁殖障碍  PCV2感染母猪可出现繁殖障碍,临诊表现包括流产,产死胎、木乃伊胎和产弱仔,仔猪断奶前死亡率升高。

 
TAG: 猪病 猪圆环病毒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