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当前猪传染病的发生特点、原因及防制对策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佚名 |   来源: 互联网

上一篇 下一篇

        近几年猪病的发生和危害日益加重,其中传染性疫病占总发病率的70%以上,它发病率高,死亡率高,流行蔓延迅速,已成为养猪生产的“瓶颈”。今将当前猪传染性疫病的发生和流行特点,造成这种状况的原因及应采取的对策分述如下。

  1 当前猪传染病发生和流行的特点

  1.1 疫病种类明显增多危害加剧

  我国原有的猪传染病一个也没有消灭,反而年年增加,据资料显示,从七十年代以来,新增加的猪传染病有21种;其中近十年内增加了七种。而近几年更有些在国外发现不久的疫病,如尼帕病(Nipah Disease)、猪盖它病(Getah Disease),由细胞内罗松菌(Lawsonia  intracellularis;Li)引起的猪增生性肠炎、猪增生性坏死性肺炎、肠道病毒感染等,已初步证实了在我国某些猪群中存在,而还继续有一些新猪病,也有传入我国的迹象。每增加或传入一种新病,有的往往先呈急性爆发,迅速蔓延,表现明显的危害,经几年后逐渐慢性化,并以后长期在绝大多数猪群中存在,成为一种以隐性感染为主的条件性或应激性疫病,严重影响猪的生产性能,危害深远,难以清除,如在五十年代传入的猪喘气病(猪霉形体肺炎,MPS)及近几年传入的猪繁殖与呼吸障碍综合征(PRRS)属于此类。还有些在传入后未表现明显危害,但因觉察太晚或认识不足,待认识到它的巨大危害时,实际在许多猪群中已经广泛存在和流行,如以猪圆环病毒(PCV-2)为主要病原体所引起的断奶仔猪衰弱综合征(PMWS)等均属此种类型。到目前为止,在我国常见的猪传染性疫病有40多种,其中频频发生、危害严重的在20种以上。不少猪场的死淘率在15%以上甚或更高,也有的在哺乳或保育阶段的猪屡屡“全军覆没”,造成养猪生产线“断层”的局面。

  1.2 多病原混合感染成为当前猪病发生的主要形式

  从近几年猪疫病的实验室、临诊和剖检等多种手段做综合性诊断,结果可以确认,当前猪病主要是由于多种致病因子的协同作用而造成的发病,它们导致的复合性疫病危害极为严重且难控制。其中病原体的混合感染既有细菌+细菌,也有病毒+病毒和细菌+病毒,往往是几种病原体,既有原发,也有并发和继发,更由于急性感染激发了一些潜在的条件性、环境性病原体的发病,而一些免疫抑制性疫病更使病情加重。另外饲养方式、环境条件、饲料营养以及寄生虫病等一些致病因子,都成为当前多因子猪病发生的相关因素,这种多种致病因子引发的猪病,确诊难度大,防治效果差,造成损失严重。

  1.3 猪呼吸道病复合征(PRDC) 问题日益突出

  在病、死猪的剖检中可以看出,从初生仔猪到出栏的育肥猪,90%以上猪的肺部有各种不同类型的病理学变化,尤其是哺乳猪和育成猪最为严重,其中可见有肺淤血、水肿、大叶性肺炎、间质性肺炎、肉样变和肝变、肺斑驳样出血,肺局灶性硬结或脓灶,肺纤维化以至“橡皮肺”,纤维素性胸膜肺炎和有胸水的也不少见。另支气管和细支管黏膜炎性肿胀和被大量泡沫性分泌物的阻塞也普遍存在。这些病变是由多种病因所引起的,而且在各种病因之间形成了极为复杂的相互作用和关系。如现今MPS虽在猪群中普遍存在,但极少呈急性或单一发病,可是由于它造成呼吸道黏膜纤毛系统、上皮细胞和淋巴细胞等的损伤和破坏,使机体的天然屏障变得千疮百孔,给许多病原的侵入打开了门户,一些以侵犯呼吸道为主的病原体如猪传染性胸膜肺炎(APP)、猪副嗜血杆菌(HPS)、多杀性巴氏杆菌(PMT)、猪链球菌、支气管败血博德氏杆菌(B.B)、猪流感(SI)、猪萎缩性鼻炎(AR)等的入侵或趁机并发,使呼吸道发生多种严重病变,而伪狂犬病(PR)、非典型性猪瘟(CHS)、衣原体(SC)感染及PRRS、PCV-2等病对呼吸道的直接和间接危害使病情更加严重。并常与一些饲养管理失误和环境条件等致病因素相加,致使了PRDS的问题日益突出。

  1.4 繁殖障碍综合征普遍存在

  由许多不同病原体引起的猪繁殖障碍综合征(SMEDI)在国内存在极为普遍,目前已证实与此综合征有关的病原体达30多种,而且仍在不断增加,如可引起猪繁殖障碍的副粘病毒科病毒,最近已证实在我国发生繁殖障碍的猪群中存在。当前在我国此综合征中以PRRS、PR、细小病毒(PPV)感染、乙型脑炎(JEV)、衣原体(SC)感染及繁殖障碍性猪瘟的发生流行和危害最为普遍。

  1.5 病原体发生遗传变异或血清型发生改变

  近些年来,有些病原体的基因发生某些程度的遗传变异,或血清型发生了改变,从而增加了诊断、免疫和防制的难度。如猪瘟因长期普遍使用弱毒疫苗等因素,改变了猪瘟病毒(HCV)原有的生态环境和病毒群落,致使流行特点等方面发生了重大变化,多以非典型性猪瘟为主;有些外观健康的猪常带有强毒。我国原来发生的猪链球菌病绝大多数是由C群的马链球菌兽疫亚种链球菌引起发病,用标准菌种ST171制做的弱毒菌苗,免疫效果良好。而近一、二十年,不少地方发生的链球菌是由猪2型链球菌引起的发病,所以用原来标准株ST171菌苗免疫无效,同时还又发现了数种其它血清型的猪链球菌,致使其用疫苗免疫问题变为复杂。还有原来猪肺疫的病原菌多是荚膜B型,但近十几年在一些省、市发生的猪肺疫是由多杀性巴氏杆菌荚膜A型的5∶A和8∶A菌引起的发病,所以用原来的6∶B标准株制成的菌苗免疫不能产生保护力。
  1.6 临床表现形式发生改变或毒力增强

  既往的猪瘟发病临床表现及剖检变化都比较典型,但近一、二十年主要以非典型猪瘟的温和型为主要表现形式,除呈隐性的持续感染外,更出现母猪的繁殖障碍和仔猪的先天性感染等多种形式。许多传染性疫病呈现了一病多型、一病多症、一症多病的特点。既往APP多为种猪的隐性感染,而近几年发展成为应激性发病,且常有急性群发。过去PRV对猪的感染极为温和,但近些年,已发展成为危害全球养猪业最为严重的猪传染病之一。

TAG: 传染病 对策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