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你的位置:51猪价网 >> 养猪技术 >> >> 乌鳢疾病防治技术2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乌鳢疾病防治技术2

发布: 2007-10-31 |  作者: 吴仕根 |   来源: 《中国水产》|江西省余干县水产技术推广站

上一篇 下一篇
三、乌鳢病的诊断
    
诊断乌鳢疾病的方法很多,在实际生产中,目检是检查乌鳢疾病的主要方法之一。为了有效地治疗乌鳢病,就要对乌鳢病进行正确的检查和诊断,才能对症下药。步骤和方法如下:
    1.
现场观察
    2.
肉眼检查及时从乌鳢池捞出频于死亡而未死的病鱼3尾~5尾,重点检查体表、鳃、肌肉、内脏(包括肝、胆、肠、胃、鳔)等部位。
    3.
镜检(即用显微镜、解剖镜、放大镜检查)
    
镜检查是在肉眼观察基础上找到病变部位进行取样,即从病变部位取少量组织或粘液,进行镜检。没有显微镜的养殖户,将病鱼用湿布包好,迅速找附近的水产科研和技术推广部门诊断治疗。
    
四、乌鳢几种常见病的防治
    1.
腐皮病
    
病原及症状:为细菌性鱼病,病原不详。症状类似白鲢、鲤打印病,发病部位不定,初期在鱼体表某部位出现红点,随着病情发展,红点处鳞片脱落,病灶溃烂,红肿或脓肿,严重的出现烂尾,断尾、口腔、头溃烂,发病初期为10%20%,此病极易引起相互感染,一周内,发病率为100%;病程长,死亡率极高。
    
防治方法:
    
1)谨慎操作,勿使鱼体受伤;
    
2)全池泼洒福尔马林,用量20mL/立方米~50mL/立方米。泼洒福尔马林最好在下午17时~18时进行。在使用福尔马林时,由于对浮游生物具有较强的杀灭作用,所以使用药物要及时增氧(下同)。
    
3)全池泼洒二溴海因(按本品说明使用,实际用量再加大1/3)。
    
4)全池泼洒漂白粉,用量为1g/立方米~7.5g/立方米,连泼23天,或二氯异氰尿酸钠或三氯异氰尿酸0.3g0.5g
    
5)全池泼洒大黄液或乌柏叶2.5g/立方米~2.7g/立方米或五倍子2g/立方米~4g/立方米。
    2.
水霉病
    
病原及症状:病原体为水霉菌。早期无明显症状,数天后病灶部位长出棉絮状的菌丝体,在体表迅速繁殖扩散,形成肉眼可见的"白毛"。菌丝寄生处,有严重的点状血斑和肌肉腐烂。病鱼焦躁不安,食欲减退,病灶部位黑色素消退,鱼体失去光泽,离群独游,有时停留于水面、水草丛中,组织坏死直至死亡。水霉菌营腐生生活,鱼体受伤是发病的诱因。以早春、晚冬水温在1520时常见。
    
防治方法:
    
1)鱼种捕捞、运输后用3%5%食盐水浸泡5分钟~15分钟;
    
2)发病时,可用食盐与小苏打合剂(11800g/立方米浸泡病鱼24小时;
    
3)全池泼洒新洁尔灭0.5g/立方米~1g/立方米;
    
4)全池泼洒单链季胺盐碘0.5mg/立方米;
    
5)发病期间用福尔马林40mL/立主为米全池泼洒,或用高锰酸钾全池泼洒,使池水呈30g/立方米~50g/立方米的浓度,均有较好的疗效。
    3.
粘孢子虫病
    
病原及症状:病原体为粘孢子虫。粘孢子虫种类多,寄生部位广泛,表现病状和造成危害也各不相同。当寄生在乌鳢的皮肤时,体表形成肉眼可见的大小不等的灰白色点状、块状或瘤状物胞囊,当瘤状胞囊数量多,面积大时,会引起大量皮肤组织破坏,鱼体失去平衡,影响游泳与摄食。当粘孢子虫寄生在鳃上时,破坏鳃组织的正常机能,影响呼吸。当粘孢子虫大量寄生在胆囊时,引起胆囊肿大,胆汁变色,有时胆汁外溢,污染肝和胃、肠道。当粘孢子虫寄生在肾脏时,肾脏被捣毁,直至死亡。当粘孢子虫寄生在鱼的脑神经系统或感觉器官时,病鱼在水面打转,时上时下,侧向一边游泳,失去平衡和摄食。该病在乌鳢幼鱼、成鱼中均有发生,易感染幼鱼,导致大量死亡。流行于59月。
    
防治方法:
    
1)每亩用生石灰100kg150kg彻底清塘,以杀灭淤泥中的孢子。最好在施生石灰后的第二天,用铁耙将淤泥搅动。病死鱼深埋,并洒上石灰。
    
259月,每隔15天用晶体敌百虫(90%0.5g/立方米全池泼洒;鱼种用晶体敌百虫(90%1g/立方米的浓度药浴3分钟~10分钟,具有良好的预防效果。
    
3)晶体敌百虫(90%60g100kg饵料投喂,可治疗肠道寄生的粘孢子虫。
    
4)鱼种放养时,用高锰酸钾500g/立方米溶液药浴30分钟;或用石灰氮500g/立方米悬浮液药浴30分钟,能有效杀灭60%70%的孢子;或用磷酸氯喹5g/立方米溶液药浴鱼种,杀灭粘孢子虫的营养体。
    
5)福尔马林20mL/立方米~50mL/立方米全池泼洒,有一定疗效。
TAG: 乌鳢 疾病防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