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链球菌病(StreptococcosisSuis)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猪链球菌病(Streptococcosis Suis)

广西大学动科院 余克伦教授

链球菌病是由几个血清群链球菌感染所引起多种病的总称。急性的为败血症和脑炎,慢性为关节炎,心内膜炎为特征。
病原:
链球菌广泛存在自然界中,在动物及人的肠道、呼吸道、生殖道中。链球菌为G+球菌,排列成链状排列,呈长短不一的链状,但猪链球菌多数成短链或成对排列。尤其引起急性败血型,培养在含有鲜血或血清平板上生长良好,有些菌株在病料中或血清平板上形成荚膜。在鲜血培养基中有β和α溶血。
血清型 : 
(1)群特异性多糖抗原(细胞型中)称为“C”抗原,兰氏将链球菌分为20个血清群(A-L,缺A、J)。(2)型特异性蛋白抗原(位于C物质外层)称表面抗原,多数与菌体毒力,免疫力有关,如C群120多个型,D群10个型,C群11个型,常引起猪败血症脑炎,关节炎等。(3)荚膜型来源猪败血症感染,α溶血,鉴定属于兰氏R、S、RS和T群,后三者属于兰氏D群,归于链球菌荚膜I型,R群为荚膜II型。目前在英国、日本流行,也可感染人。 
流行病学
病猪及带菌猪是重要传染来源。病猪尿、血液、肌肉、内脏、关节含有较多的病原,病原通过伤口,呼吸道而侵入,如空气、喷雾、注射、断脐、阉割而侵入,主要危害仔猪,尤其断奶后10多天到转栏的仔猪发生败血症及脑炎而死亡,哺乳仔猪及母猪多发生关节炎及脓毒症。本病一年四季均可发生,但5-11月份发生较多,本病在世界各国均有发生。
我区在1972-1974年,首发生大规模流行,败血症急性死亡主要C群兽疫链球菌,属于荚膜I型,1990在广东、广西流行,断奶仔猪发生脑炎败血症属于D群链球菌,均属荚膜1型,后来在分离某此菌株,发现荚膜2型。1998年-1999年江苏猪场暴发引起仔猪脑炎败血症、关节炎、支气管炎。经分离鉴定属兰氏R群,为荚膜2型,也感染了人。目前在广西一些猪场发生仔猪关节炎,断奶仔猪产生神经症状、败血症而死亡,经分离鉴定属于荚膜2型。 
症状及病理剖检变化:
急性败血症主要发生在断奶后保育仔猪(一般生后35天-60天)成年猪也有发生,为C群兽疫及类鸟链球菌,D群及C群链球菌。
最急性突然死亡。一般可见体温升高至41-42℃震颤、废食、便秘、发绀,常有浆液性鼻漏,眼结膜潮红、流泪。在耳、颈、腹下出现紫斑,个别猪出现关节炎、跛行。有些猪出现运动共济失调,空嚼或昏睡等神经症状。 
后期出现呼吸困难,常在1-3天死亡。死亡后剖检变化,以出血性败血症浆膜炎为主。主要变化为皮肤出现紫斑,全身淋巴结肿大,充血、出血。全身浆膜出现出血斑或出血炎。内脏器官充血出血,心肌有出血,胸膛、心包有淡黄色的积液,有时胸膛、腹腔有纤维素性渗出物。 

脑膜脑炎型 主要为兰氏R群荚膜2型,也有兰氏E群链球菌,多见于断奶后仔猪。病初体温升高40.5-42.5℃,不食、便秘,有浆液性粘液性鼻漏,很快表现神经症状,如共济失调、转圈、空嚼、神经敏感,继后后肢麻痹、前肢爬行、四肢作游泳状或昏迷不醒等,个别猪有关节炎,关节肿大。几小时或1-2天死亡。慢者3-5天死亡。剖检:全身出现败血型症状外,主要脑膜充血、出血,严重者溢血,脑膜下积液,脑切面见有出血小点。 
慢性为关节炎、心内膜炎、化脓性炎症,为R群。C群引起仔猪关节炎,初生仔猪见关节肿大、关节炎。切开关节有黄色渗出液,公、母猪成年猪关节炎,有时关节肿大,切开有黄色液体,一些跛部损伤,引起关节炎、关节化脓。
诊断:
猪链球菌从临床症状,发病时间可初步诊断,败血型脑膜脑炎多发生在断奶后仔猪,急性、败血性而死亡。但区分其血清型必须进行细菌学及血清学试验。猪链球菌为G+球菌,但荚膜2型革兰氏染色易于退色有时为G-。在知平板上细小菌落有β或α溶血,而荚膜2型为α溶血。链球菌纯培养或材料注射兔子一般在24小时死亡。
血清学可用兰氏分群,血清及荚膜型抗血清进行分型。
防治:
用于链球菌疫苗的有弱毒苗(C型兽疫链球菌),死菌苗。有C型兽疫链球菌、D型及荚膜2型等单价或双价苗。由于荚膜1型和荚膜2型交叉保护率。只有80%多,因而选用C型或D型及荚膜2型双价油乳灭活苗,效果好一些。但必须在30-35天进行免疫。哺乳期发现关节炎的最好在母猪产前1个月免疫。
治疗:
多种抗菌素璜胺对该菌有抑制作用。如庆大霉素、卡那霉素、青霉素、链霉素均有作用,但应用庆大霉素加地咪(强心剂)效果最佳,急性发作时采用静脉注射效果更好。


TAG: 链球菌 猪链球菌病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