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当前国内外猪的重要疾病与控制

发布: 2010-04-03 |  作者: 姚龙涛 |   来源: 上海市奉贤区畜牧兽医站

上一篇 下一篇

 

 

中国历来是世界上最大的养猪生产国;在一系列重要猪病的防制中取得了举世瞩目的成绩,20世纪50年代研制成功的猪瘟兔化弱毒疫苗,对控制和消灭猪瘟在我国乃至全球范围内成效斐然。近半个世纪来,在养猪集约化生产的推进,经济全球一体化的步伐加快,种猪和畜产品的国际间交流频繁的新形势下,人们对防范猪病的认识不足和措施不力,从而导致一些新发现的传染病快速传播和已控制的疫病重新流行,给养猪业造成了严重危害。
    近10年来,笔者和站内卫秀余等同仁涉足全国各省、自治区、香港特区和台湾地区的1000多个猪场检测了近20万份血清样本并剖检病、死猪近万头。另外积极参与国际猪病学术交流活动,先后参加了第十六、十七届世界猪病大会和第四届国际新出现和再出现猪病会议,同时还访问了17个国家和一些国际上著名的研究所和实验室。通过上述活动提高了对国内外猪的重要疾病认知度,现就有关内容陈述如下,供作参考。
    1、猪口蹄疫
    流行毒株的变化。根据国内外有关实验室的报道,南亚和东南亚有关邻国猪口蹄疫的流行毒株为对牛、猪都可感染的o型泛亚(pan asia)株,按国际惯例应用流行毒株制备灭活疫苗为佳。
    1.1 免疫
    中国的国境线特别长,邻国多,又多数属发展中国家或不发达地区,口蹄疫疫情比较复杂,中国对受威胁地区的易感动物免疫,达到“免疫无口蹄疫”才是上策。台湾1997年暴发猪口蹄疫后,实施全岛猪群免疫接种,已连续3年无猪口蹄疫发生,2003年3月经国际兽疫局检查认定为“免疫无口蹄疫”地区。
    1.2 免疫程序
    有关研究和实践证明,在种猪群每年实行2-3次免疫的情况下,仔猪何时进行首免至关重要,由于细胞中和试验结果不能表明仔猪的母源抗体水平,因此只能以iha试验效价来确定,当抗体水平在1:16和1:32之间时为适时免疫期,此时仔猪正值 10~12周龄。第2次免疫间隔2-4周。
    2、猪瘟
    2.1 发病特点
    由于大规模实施猪瘟疫苗的计划免疫,在集约化猪场里。已基本消除了种猪和生长猪的临床发病病例。但在一部分猪场中,种猪的亚临床感染依然存在,有持续感染和潜伏感染两种表现,前者表现为繁殖障碍(死胎、流产)和两周龄内的仔猪发病死亡,后者主要表现在保育期仔猪的发病死亡。持续感染母猪的血清中检测不到抗体或者只有低水平的抗体,而且加强免疫不可能使其猪瘟抗体水平提高,流产胎儿经pcr检测猪瘟抗原呈阳性结果。潜伏感染的种猪,猪瘟抗体水平偏高,通常较常规免疫抗体高两个滴度以上。
    2.2 免疫
    种猪免疫:每年注射疫苗2次或每胎注射1次。剂量:每次450~600个兔体感染量,即目前药厂标示剂量的3~4头份。仔猪免疫分超前免疫和常规免疫。超前免疫:在染疫猪场应用,即在仔猪出生后马上注射猪瘟疫苗,并隔离1小时再吮初乳,由于猪的产程一般都在2~3个小时,甚至更长时间,所以疫苗稀释后要置于带冰的保温杯{桶}内,超免的剂量经研究证明注射1头份足矣。仔猪常规免疫:有两次免疫和一次免疫两种方法。两次免疫法的首免在20日龄,二免在60日龄,大量的实践和试验证明,首免由于母源抗体的干扰,易导致免疫失败,成了无效劳动。因此笔者建议,应推广50~60日龄一次免疫的方法,剂量每仔3头份。
    2.3 过敏反应
    通常见于实施超前免疫的初生仔猪,尤以高瘦肉率的品种猪,特别是皮特兰和含有皮特兰血统的后裔为多见,可能与氟烷基因有关。由于猪瘟疫苗的生产工艺比较落后,在成品苗中非抗原蛋白的含量偏高,即过敏原的含量偏高,因此对仔猪超前免疫时以使用l头份剂量为安全。
    3、猪繁殖与呼吸综合征(prrs)
    3.1 发病特点
    本病自1987年美国暴发至今,已成为全球范围内流行的、危害最严重的猪的重大传染病。目前中国的规模化猪场有八成染疫,临床表现已从“流产风暴”为特征的暴发型转向损害保育猪为特征的“呼吸障碍”型,并已成为仔猪、生长猪呼吸病综合征 (prdc)首位原发性病原。
    3.2 免疫
    对染疫猪场实施疫苗免疫接种,已被绝大多数国家的兽医和养猪业主接受,据美国农业部公布的报告确认,该国有53%的猪群接种疫苗,其中大型猪场接种者达70%,使用弱毒疫苗的占 65.5%。中国免疫猪的数量正在迅速扩增,估计2003年已超过2 000万头份。广东某公司对1.6万头母猪和其繁殖的仔猪全群实施弱毒疫苗免疫接种,并已历时3年,有效地控制了本病的危害,且未发现有不安全现象。免疫程序应严格按供苗单位的说明书执行。
    3.3 免疫监测
    美国及欧共体已有多种弱毒苗和灭活疫苗注册上市,但中国尚未有注册疫苗,目前试用的疫苗绝大多数是中试产品,免疫效果不稳定的矛盾还比较突出,因此试用单位应将免疫抗体的监测列为日常工作,如发现问题可及时补救,以免造成不必要的损失。
    3.4 病毒的变异
    william l.mengling(美国)认为任何2株 prrsv分离株具有相同的基因组序是不常见的。实验证明,rna病毒通常突变点出现于密码子的第三个碱基位置(所谓不稳定位置),因此不会改变病毒的毒力或抗原性等重要的表型特征。现在的研究证明,至少某些基因重组参与了建立prrsv的多样性。有这样一个实验,让猪同时接触5种不同的 prrsv毒株,结果在病毒血症中发现了包含多达4种新代毒株的重组病毒,通过对重组体的分析,1个新代毒株由毒力最强的毒株提供了编码病毒聚合酶的大部分领域。另一实验还证明强毒株与弱毒株在猪体内的重组可能性不大,当猪同时感染4x10s tcid50的减弱(疫苗)prrsv株和40tcid50强毒株,感染后第七天第一次从血清检出病毒,强毒株在猪体内成为优势或唯一的毒株。同时还认为在毒力方面,没有理由相信prrsv美洲株在其总体抗原组成中有巨大改变。在1980年分离的一株prrsv制备的疫苗,给猪提供的保护力,能抵抗10年后分离的高强毒株攻击。另外有多个国家的学者研究证明,美洲株弱毒疫苗能有效保护基因差异较大的欧洲株的攻击。
    3.5 净化
    国内外现有的研究和实践证明,目前还不可能在一个国家或一个省市的大区域范围内实施净化措施,但采用sew技术建立一个新的无prrs猪场是能做到的,但是要保持无此病状态是十分困难的。
    4、猪圆环病毒2型(pcv2)
    4.1 发病特点
    国内外的研究证明,pcv2是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猪呼吸病综合征(prdc)、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的重要病原,在多种肠炎病的发生方面亦有重要的推波助澜的作用。pcv2作为独立的病原体,在仔猪先天性震颤和引发孕猪流产、死胎方面已得到确认,特别对初产母猪引发繁殖障碍尤为突出,应引起重视。
    4.2 断奶后多系统衰竭综合征(pmws)
    本病自1996年首次报道后,近8年中几乎遍及所有养猪比较发达的国家。在中国新世纪初,开始引起人们的关注,许多规模化猪场受到重创,致使不少染病猪场保育猪死淘率达20%,少数猪场甚至高达50%。本病的主要临床症状为进行性消瘦,腹股沟淋巴结突露性的明显肿大。剖检病变主要可见肠系膜淋巴结肿大、肺部病变以间质水肿和肺浆膜面斑点状出血。实施“小单元”“二阶段”全进全出的保育管理措施和同步做好prrs的免疫,以及选择如“加康”、“支原净”等效果较好的抗菌素提前保健投药,这已被公认为是控制本病的黄金守则。
    4.3 猪呼吸病综合征(prdc)
    本病在多数情况下,被视为pmws的孪生病,系prrsv或prrsv和pcv2混合感染,致使在免疫抑制状态下,发生多病原混合感染和后续感染出现的综合征,这些病原包括支原体、巴氏杆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大肠杆菌、沙门氏杆菌、葡萄球菌、链球菌。病毒方面的混合感染包括流感病毒、呼吸道冠状病毒、伪狂犬病毒,有时还可发现猪瘟强毒的混合感染,临床症状主要表现为咳嗽和呼吸困难,有时部分猪有全身潮红的败血症状和因微循环障碍导致的耳尖、尾端和股、前肢腋下皮肤淤血、出血,出现淤血斑点。剖检病理变化:大叶性肺炎、坏死性肺炎、胸膜肺炎、心包炎、浆膜炎、胸水和腹水增多等病理变化。本病的防制对策除采用 pmws的黄金守则外,应对相关病原做出正确的实验室诊断,选用细菌敏感的药物作为保健和治疗极其重要。对某些混合感染病毒做出正确诊断后,应采用相应的正确的免疫措施。
    目前在一些保育期pmws、prdc控制好的猪场和以外购断奶仔猪为主的生长阶段猪群中,这两种病的发生正在逐渐增加,病死率虽然较保育期低,但其带来的经济损失仍不可忽视。究其原因主要与保育期未接种prrs疫苗或prrs免疫失败,或生长期不能做到全进全出有关。
    4.4 猪皮炎与肾病综合征(pdns)
    本病主要发生在生长猪阶段,皮炎主要发生在背部、臀部和身体两侧,呈散在斑点状的丘疹,丘疹始呈红色,继由中心部位变黑并逐渐扩展到整个丘疹,上述特征可明显与疥螨性皮炎和渗出性皮炎及猪痘相区别。肾炎如不对尿液做实验室检查,一般不能正确诊断,剖检是诊断肾炎的直观手段,肾外观呈土黄色贫血状态,早期肿胀,肾包膜较难剥离,皮质易碎,中晚期质地坚实,透过肾包膜可见到散在的斑点状;大小不一、白色的坏死灶。现在研究证明上述皮炎和肾炎系由抗原、抗体复合物堵塞皮肤毛细血管和肾小管所致的m型超敏反应,又称免疫复合病(immune complexdisease,icd)。本病迄今为止,国内外尚未见有人工复制成功的实验,但在自然的临床病例中大多数能分离到pcv2和混合感染一些通常致病性不高的病原菌,所以多数学者认为 pdns与pcv2有关。本病在北美发病率较低,病死率亦很轻微,但在欧洲较常见,病死率可达10%~20%。本病在欧美国家未见呈季节性的报道,但在我国夏秋季发病率显著高于其它季节,笔者认为高温高湿的气候和蚊蝇的叮咬可能是其诱因。对本病的防制除搞好环境卫生、对病猪使用广东省腾骏动物药业有限公司研制的“加康”(氟甲砜霉素等多种抗生素合剂),据许多猪场反映有较好的效果。中药益母草具有活血化瘀功能,不仅能减少已形成的抗体数量。而且能抑制抗体细胞生成,对已沉积的免疫复合物有促进吸收和消除作用。笔者认为益母草易得,价格便宜,值得一试,如能辅以血藤、红花等活血化瘀中草药则更好。
    4.5 pcv2与肠炎
    据欧美一些国家报道,在一些pcv2和prrs控制较差的猪场,保育猪和生长猪肠炎的发病率明显增加,究其原因,与饲料中添加抗生素的限制越来越严和pcv2及prrs所造成的免疫抑制有关,从而导致肠道病原菌的增殖和危害。常见的病原菌有劳拉氏菌、密螺旋体、沙门氏菌等,笔者曾见江西某猪场的保育猪因本病死亡率高达30%。泰妙菌素和痢菌净对本病有较好的防治效果。
    4.6 pcv2与母猪繁殖障碍
    国外报道pcv2致使孕猪发生死产和流产已有多年,发病对象以初产母猪居多,并且已得到实验证实。近2年来我国也时有发生,发病对象也以初产母猪为多,特别发生在从无pcv2的种猪场引进的后备母猪。据报道,个别严重的猪场,初产母猪死产、流产的发病率高达80%。“粪便返饲”和引进的后备猪与自留种猪尽可能早地混群饲养有益于对本病的控制。笔者一河南知交在2个猪场做对比试验,实施“粪便返饲”的猪场,其初产母猪的分娩率显著优于对照猪场。
    4.7 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
    现有的研究已证明,pcv2与pcv1一样能引发初生仔猪先天性震颤,本病主要发生于初产母猪所产仔猪,一般发病率在1%-3%,但也有高达20%的。本病的病死率高低与人工辅助喂乳有关,人工加喂掺有5%-10%健康淘汰老母猪血清的脱脂牛奶,对提高病仔猪成活率十分有益。

(作者简介:姚龙涛,男,兽医学研究员,中国机械化养猪协会副理事长,原上海市奉贤兽医站站长,多年从事兽医学研究和技术推广工作。)

TAG: 河南 广东 江西 上海 兽医 母猪 仔猪 种猪 牛奶 饲料 农业 葡萄 传染病 疫病 检测 饲养 养猪 猪病 猪场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