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猪肺炎性疾病需要注意的6个热点问题(二)

发布: 2013-09-29 |  作者: 佚名 |   来源: 互联网

上一篇 下一篇

          在免疫以后,中猪必须一直采食药物饲料预防混合感染,特别是副猪嗜血杆菌的感染。因为疫苗的保护力不高,或者保护范围太小。况且,由于通常APP疫苗需要与其它的疫苗在同一周内接种,能造成接种猪的采食量降低,影响生长速度。

    如果我们要使用所有肺炎疫苗(如肺炎支原体、放线杆菌、PRRS疫苗),应该怎样制定免疫程序?

    首先我们比较一下以前的免疫程序和加入肺炎疫苗的免疫程序。以前肉猪的免疫程序可能主要接种猪瘟、口蹄疫、伪狂犬等,每种疫苗要接种 2 次。如果再加上肺炎支原体、PRRS、APP 等,免疫程序就会很密集,不得不在某些周内接种 2 次疫苗。问题是为什么我们要接种这样多的疫苗;注射这样多的疫苗,仔猪的应激太大,仔猪能受得了吗?因为免疫的成本太高,我们能够从中得到回报吗?只靠疫苗接种足以控制疾病吗?
    
    研究表明,仔猪接种太多的疫苗,可以消耗很多的营养物质以产生抗体;在免疫应答的同时,淋巴细胞可以产生一种细胞因子,抑制仔猪的食欲,导致仔猪采食量下降;况且,疫苗接种本身也是一种应激反应,这些因素的综合作用,导致了仔猪的整体免疫力降低。没有一种疫苗的保护力是100%的,其它没有疫苗接种的疾病发病率可能更高。
    
    疫苗接种的成本很高,特别是灭活疫苗,有些疫苗接种 1 头猪需 10 元左右,这样通过疫苗接种获得的效益有可能低于疫苗接种的投入。因此,投入和产出不成比例。

    应该怎样同时使用肺炎支原体疫苗和放线杆菌胸膜肺炎疫苗以及支原净?

    怎样在常规的免疫程序中结合肺炎疫苗的免疫和支原净的应用?

    在保育阶段,特别是6-9周龄的阶段,是仔猪抵抗力最低的时期。因为在此阶段,仔猪经常发生PRRS、支原体肺炎、2 型链球菌病、副猪嗜血杆菌病、放线杆菌胸膜肺炎、断奶后多系统衰弱综合征等疾病,并且在此阶段还容易受霉菌毒素的影响,导致采食量降低,饲料转化率降低,死淘率升高。
    
    饲料中添加支原净、金霉素等可清除胃肠道中的 2 种螺旋体和细胞内劳索尼亚菌;控制支原体诱发的肺脏感染和降低其它疾病的发病率,因为支原体可以促进PRRSV的感染,延长感染的持续时间,同时容易引起多杀性巴氏杆菌、链球菌、副猪嗜血杆菌、胸膜肺炎放线杆菌等继发感染。
   
    猪场主要在以下4个阶段使用支原净、金霉素,以切断支原体等细菌性病原体的传播环节:
    
    ① 通过使用“后备母猪管理程序” 净化后备母猪体内的所有病原菌和支原体;
    
    ② 通过泌乳料中添加支原净,切断细菌性病原从母猪向仔猪的传播和通过寄养造成的产房内的水平传播;
    
    ③ 在断奶仔猪母源抗体降低时,切断不同来源(胎次、单元和猪场)的断奶仔猪混群饲养发生的水平传播;
    
    ④ 在 13-15 周龄和 18-22 周龄切断育肥猪舍中呼吸道疾病综合征的感染环节。

    支原净联合用药方案

    6-8周龄若经常出现痉挛,或经常出现消瘦、被毛粗乱、呼吸困难等症状,仔猪饲料中可以添加以下药物组合,如支原净100 ppm+金霉素 300 ppm+阿莫西林150 ppm,于断奶后连续使用15天,可以解决保育猪舍中的大部分问题,并能预防育肥期猪的发病。 

    避免过多的疫苗接种
  
    在饲料中添加药物可以避免过多的疫苗接种对猪造成的不良影响,提高猪群的生产性能。因此可以继续采用原来的免疫程序,只是在发生支原体严重感染或到60-80公斤体重时经常发生严重的呼吸道疾病综合征,可以加上肺炎支原体的免疫。试验证明,虽然肺炎支原体疫苗结合药物的使用成本提高了,但最终可以提高猪场的经济效益。在饲料中添加霉菌毒素吸附剂,特别是在梅雨季节,有利于降低霉菌毒素对猪群造成的损害,提高猪场的生产性能。



TAG: 肺炎 问题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