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住在农村比住在城里还滋润”
——贵州省水城县法那村创建“富民型”基层党组织见闻

发布: 2012-05-26 |  作者: 肖克刘久锋 |   来源: 农民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富民型”党组织是指以富民为宗旨,按照“围绕发展抓党建,抓好党建促发展”的思路,紧紧围绕农民增收、农业增效、农村稳定和全面建设小康社会的总体要求,牢固树立“富民优先”的执政理念和政绩观,具有较强的“富民功能”、“服务功能”、“凝聚功能”等主要特色的农村基层党组织。贵州省水城县蟠龙乡法那村党支部就是一个这样的农村基层党组织。

  党员示范带富群众

  出水城县城10多公里,水黄公路如一条玉带镶嵌在巍峨的观音山半腰。从水黄公路下眺,法那村就在脚下。

  村子边,2000多亩绿油油的菜地紧挨着缓缓流淌的百车河。2004年以来,法那连续7年被评为省级无公害蔬菜基地。这里常年种植莴苣、白菜、黄瓜、西红柿等20多种无公害蔬菜。

  法那村坝子上种菜,山上则种梨、桃、杏、枇杷等果树,面积比蔬菜还大,有2200多亩,亩产值有5000元左右。

  村里成排青瓦白墙灰线条的小楼依山而建,路边是连片的碧绿蔬菜,菜地旁有一条清澈的小河,碰上雾天,你会有“人在画中游,云在身边走”的感觉。

  “我们这些年能够发展起来,多亏有一个好党支部,要不是这些党员的带领,我们哪有今天的发展呀。”在村里,记者走访了很多农户,听到最多的就是这样朴实的话语。

  法那村党支部按照“抓两头、带中间”的思路,结合全县实施的“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大力实施典型示范带富。目前,全村培养了年收入达10万元以上的种植、养殖大户20户,培养党员致富能手33名,科技示范户32名,青年创业能手68名。村里组建了果蔬协会、农民专业合作社,带动周边464户农民奔上了小康路,走出了一条“支部+协会+农户”的发展模式。

  村民自治创新机制

  法那村有8个村民组,868户3500多人,面积2.72平方公里,光靠几个村干部,就算有三头六臂也管不过来。

  村党支部书记李昌辉介绍,法那村在全县率先开展了“一机制多内容”的村民自治工作。他解释,“一机制”就是“县督查、乡指导、村为主、户落实”的村民自治机制,“多内容”就是计划生育、社会治安综合治理、禁毒、整脏治乱、基础设施建设等多项工作。

  法那村是一个大的自治组织,以自然村寨为基础,20至30户农户联合组成一个诚信自管小组。自管小组有组长,组内的所有事务均由组里的农户自行决定。如有违反,按村规民约处罚。

  “我们没有处罚的权力,但成立自治小组后,根据村规民约,他们自己就有这个权力了。”村党支部书记付金刚说,“出现问题,找到组长就OK。”

  法那村经民主选举,产生了27名“诚信自管小组长”,全面管理村民各方面公益事务的同时,推行“一事一议”和“重要村务票决制”。

  乡党委书记李显平说,其实这些手段和方法都是为了全面深化党务、村务公开,同时提升群众的社会管理水平,更有力地发挥农民的主体地位。

  一年多来,法那共召开群众会议8次,通过“一事一议”表决村级各类事务42件,有效凝聚了民心、民力和民智。

  山歌一曲唱给党听

  5月6日,记者来到一家名为“造纸人家”的农家乐,两栋两层的小楼,里外都是吃饭的客人,好不热闹。

  主人叫顾建平,今年48岁,祖上是造纸的。坐在他家宽敞的院子里,提起农家乐,他滔滔不绝,其实他开农家乐也仅仅半年的时间。让顾建平引以为豪的是,他家的农家乐曾经接待了由8个国家人员组成的参观团。

  “半年下来,我家赚了10万块钱,这是个保守的数字。”老顾用手掩着嘴巴悄悄说。

  顾建平赚钱了,家里的5亩地就索性无偿送给了村里3户人家种蔬菜。“这3户人家,经济相对困难点儿,我应该帮助他们。”

  回顾创业经历,老顾感慨万千,他说:“受益于党的惠农强农政策,近年来,蔬菜种植业、休闲观光农业带动法那农民走上了致富路,上学、就医、养老全不用操心。新农村建设、美好家园建设让破旧的房子变成漂亮的小楼,狭窄的烂泥路变成通畅的水泥路,住在农村比住在城里还要滋润!”

  老顾还自创了一首《再唱山歌给党听》的本地山歌,感谢党和政府对农民的关怀,歌中唱道:

  “唱支山歌给党听,党是我们亲母亲。费心费力抚养大,成长路上不放心。您怕我们负担重,皇粮国税全免征。又怕我们生大病,医疗保险来支撑。孩子读书全免费,您让百姓放宽心。惠农政策抓到位,处处都是新农村。您的好处说不尽,再唱山歌表表心。”

TAG: 农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