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中国人喝啥奶,奶牛说了算

发布: 2011-08-23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对乳品新国标的质疑声再在业内响起。据报道,广州市奶业协会理事长王丁棉反映中国乳业行业标准被个别大企业绑架,是全球最差标准。

    判断一个食品安全标准好坏最重要标准,显然是安全。但新乳品标准在原奶细菌数等指标上,存在倒退是不争的事实。据说,2010年调整国家牛奶质量标准时,有关部门曾征求地方奶协和专家的意见,但提出的意见95%都没有被采纳。其实,细菌数越高,安全系数越低,这不需要专家研究,就可得出结论。卫生部的标准非但不听专家的,也不听常识的。

    据说是因为中国国情。目前我国奶牛小规模散养比例较高,而养殖水平低造成生鲜乳菌落总数相对较高,设此“低标”可保护大量中小规模奶农的利益。

这是个奇怪的逻辑。牛奶生产出来并非只卖给特定的群体,奶农本身可能也是消费者。如果让奶农选择,是要经济利益还是要身体健康?答案可想而知。

    还有新闻说是听了蒙牛、伊利这些大企业的,这个说法靠谱一点。标准低了,最大的获利者不是奶农,是一些大型无良企业。另一个可能的原因是为了推卸责任。标准越高,违规的可能越大,监管的压力越大。而设定一个极低的标准,除了丧心病狂者故意加入有害物质,否则,监管部门就可以高枕无忧了。在这么低的标准之下,想生产不合格的乳品大概都难!

    “(君子)行有防表,谓有标准也。”标准存在的价值,本来是提供一个内在自省和外在监督的压力,如果一个标准设立得不需要如履薄冰、不需要做任何努力,就可达到,这标准似乎连存在的必要都没有。

    一个食品安全标准如何制定,不听公众意见、不听专家意见,却考虑生产者的难处,这从程序正义来说也有极大问题。如果这种决策逻辑可以成立,顺理成章的结果是,乳品企业说便宜收来的奶就是合格的,奶农说最低成本饲养的奶牛产的就是合格的。那国人最后喝到什么奶,就只能看奶牛心情了。
TAG: 奶牛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