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乡思九里
——在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三解三促”驻村调研的感悟

发布: 2014-07-02 |  作者: 蔡恒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四化”同步推进战略布局下,如何更好地传承农耕文化、建设乡村文明和发展生态农业?新型城镇化、新农村建设和现代农业如何在乡村平台上“三位一体”协同推进?“立夏”刚过,带着这样的问题,结合“三解三促”活动,我与同事赴江苏省丹阳市延陵镇九里村驻村数日,走村串户,与村民同吃同住,了解民情民意,接地气汲取群众智慧,在与他们接触中产生的火花,不时让我们眼前为之一亮,积淀的九里情愫不时在心头泛起涟漪。

  印象九里

  九里,一个兼具历史文化积淀、传统农家味道和现代农业气息的美丽村落。九里所在的延陵镇是丹阳四大古镇之一,史料记载有2500多年的历史,是春秋时期“德圣”吴季札三让王位、弃室而耕的封邑之地。村中的季子庙是江南四大庙宇之一,庙前“呜呼有吴延陵君子之墓”十字碑,由圣贤孔子所书,传颂着季子至德诚信、仁义天下的美德。村中的独特奇观“沸井涌泉”,井面翻腾鼎沸、滚浪有声,六口井水三清三浊、味道各异。

  阳光一米,鸟鸣九里,住在九里的清晨都是被叽叽喳喳鸟叫声唤醒的。九里村域10平方公里,境内没有工业,主要产业是以季子文化为主的传统旅游和以稻麦种植为主的农业生产,这恰恰造就了九里树茂草绿、农田连片的优美环境。走在九里的自然村落中,整洁的水泥路到村到户,清澈的河塘边经常有老妇在洗衣,家前屋后处处是花草和菜地。整治一新的香草河穿村而过,河道岸绿景美、堤路通畅,岸边时常可以看到栖息的水鸟。新建的农民集中居住小区,既保留了农民原来独门独户、左邻右舍的居住方式,又引入了现代小区的管理理念,错落有致、环境优美、设施配套。

  九里村现有耕地6800亩,村里稻麦种植面积超过耕地一半。这里的粮食规模生产基地、一茗堂苗木生态园、城投苗圃、青虾养殖基地以及种粮大户正在建设的烘干场,反映出九里现代农业发展的新态势。基地里,小麦长势喜人,一片绿油油的景象。集苗木种植、生态旅游、农耕体验于一体的一茗堂苗木生态园,流转土地1500亩,已投资3000多万元用于道路、沟渠等基础设施建设,基地苗木种植基本到位。水产养殖也是许多村民的主要收入来源,村里现有养殖水面3000亩,以养殖四大家鱼和青虾为主,村民韦白手夫妻俩承包了70亩水面养殖青虾,一年收入超过20万元。

  探问九里

  在九里,除了白天座谈和走访了解外,每天清晨天一亮我就起床,早饭前花上2个小时走村串户家访村民,亲眼看看农家情况,当面问问村民想法,切身感受村容村貌。

  九里是传统的农业村,在这样一个纯农业村,老百姓是如何发展现代农业的,还有哪些困难?“基本都是大户流转、规模种植了,零散种的很少”。村支部书记郦友良介绍,这些年农业补贴政策力度不断加大,村民发展现代规模种养的积极性还是比较高的,村里拥有种植养殖大户42户、家庭农场3个、农民合作组织6个,大户规模经营提高了效益,外出务工的村民流转耕地每亩每年也能拿500-600元流转费,大家都高兴。在村里聊到强农惠农政策,老百姓都说现在政策一年比一年好、力度一年比一年大,但针对性和配套方面还需要完善。种粮大户汤加林承包480亩田从事粮食种植,他向我们反映,为解决稻麦收获“两晚”问题,政府这两年开始补贴烘干设备,但实际情况是烘干基础设施方面的花费更多,而且国土部门又不批地,老百姓投入大不说,心里总是不踏实。另外,他还谈到规模种植后,从种到收所有都要自己投入,压力太大。我建议村里在发展土地适度规模经营的同时,发展专业化服务组织,分工分业提高集约化水平,村里同志很认可这个建议。

  如何突出特色加快新农村建设,如何让留在农村的人过得更好?九里有着自己的做法。九里村由原来九里、五星、旧县三个行政村合并而成,下辖11个自然村,在推进新农村建设时,村里坚持因地制宜,不搞大拆大建,突出环境和民生改善,得到了老百姓的认可。在自然村蒋庄,我们看到,村民原有的生活共同体——村落还保持着大致的轮廓,这几年村里通过村庄整理、道路硬化、环境整治等,改善村民生产生活环境,看上去同样干净清爽,还另有一番味道。村民们都说这几年村里的生产生活条件变化很大,村村都是4—5米宽进村路,平时环境保洁员定期打扫,小病在卫生服务站就可以看,孩子上学有校车每天定时定点到村接送,九里的做法让我很受启发。当然,现在留在村里的除了老人、妇女和儿童,就是因病致贫、因残致贫的困难群体。目前,丹阳市和延陵镇正准备采取一户一策的办法对这些困难群体进行帮扶,让他们生活好起来。由此我想,改善农村民生,确实不仅要提供基本服务、满足大多数,更应多雪中送炭、关爱困难户。

  乡村文化是农村的原生文化,也是农村建设的“软实力”。如何保护好、挖掘好、发展好乡村历史资源和乡土民俗文化?这是个值得思考的问题。在九里,谈到季子、聊到“沸井”,乡亲们都说这是村里的宝,季子庙集道教、佛教、儒教三教合一,有2000多年的历史,去年村里集体经济收入116万元中很大部分都来源于季子庙景区的旅游收入,可以说九里因为季子而得以关注和发展。但目前村中主体还是以发展季子庙和“沸井”两个景观为主,对季子文化的挖掘、农耕文化的传承等方面还有很多值得做的事情。一直以来,为了保护季子庙,许多村民付出了很多努力,村民陆三宝说,当年重建季子庙老百姓热情高涨,他义务做工就400多个,这两年村里准备扩大季子庙风景区,周边村民积极配合搬迁,大家最希望的就是能早受益、多受益。季子庙负责人佘志强感慨,这几年村庄漂亮了、香草河美丽了,村庄面貌因为季子庙的名气而改变、季子庙香火却没有因为村庄的改善而更旺。言语中希冀,季子庙不只是九里季子,更是延陵季子、丹阳季子、江苏季子。这不禁让我联想到,劳动号子会成为民歌,但我们没有权利让老百姓承担传承号子的责任。

  感悟九里

  驻足香草河桥,清风徐来,伴着淡淡的麦香,直沁人心,沿河望去,一边是青瓦白墙、绿树掩映的新农村社区,一边是古朴幽静、香火缭绕的季子庙景区,仿佛置身于一幅古代传统文化与现代生态文明交相辉映的魅力画卷。此时此刻,来时想着的问题好像有了些答案。

  留住农耕净土。九里虽在苏南版块,却由于属茅山老区,工业较少,总体来看耕地质量、自然资源和生态环境还是不错的。但放眼全省,在工业化、城镇化快速推进背景下,资源开发强度走高、土地承载能力下降、农业环境污染加剧的现象日益突出。我们常说,取消农业税,加大补贴政策,减少农民负担,让农民喘了口气;不搞大拆大建,整治农村环境,推进城镇化与新农村建设两个轮子一起转,让农村喘了口气;现在该是让土地喘口气的时候了。着眼于保护,重视农田生态功能。农田是自然生态环境的重要组成部分,除了生产功能,生态功能也是重要方面。不管工业化、城镇化如何发展,守住生态安全防线,首先要守住并善待稻田湿地。着眼于“减负”,促进肥药减量使用。生产中化肥、农药大量使用,造成土壤酸化、地力衰竭。让土地喘口气,关键要给土地“减负”。必须坚持良种良法配套、农机农艺结合、生产生态协调,减少肥药使用,推广高效低毒低残留农业投入品和病虫害物理防治、生物防治,推行测土配方施肥和增施有机肥,提升土壤肥力。着眼于“减压”,加快资源循环利用。发展低碳循环农业,注重节地节水节能,推进废弃物再利用、种养业循环,同时加快中低产田改造、土地整治、污染耕地修复,实现农业资源永续利用。

  留住乡村美景。九里美,美就美在桥和水;九里灵,灵就灵在季子名。乡情和美景是农村永恒的资源,我们要建设的美丽乡村应该是农民生产的美景田园、村民生活的美好家园和市民向往休闲的美丽村庄。农村建设要有农村的特色。城乡一体化不是城乡一样化。和谐的人与自然、温馨的人际关系、悠然的生活节奏,不能被建立在物质文明发展基础之上的发展观所绑架,村落应该成为可供选择的生活空间之一,而不分高端低端。农村生活要有农村的习惯。日出而作,日落而息;屋旁种菜,河边洗衣……这就是简单朴实的农村生活。农村人居环境整治必须尊重农民的生活习惯和日常风俗,才能取得理想效果。如九里村生活垃圾处理,不用村民自己放到集中垃圾箱,只需每天放到自家门口,由保洁员统一收集,在村中转转几乎看不到任何生活垃圾。农村管理要用农村的方法。城市有城市的管理方法,农村有农村的乡规民约。现在农村的居住形态、人际关系和生活方式都发生了变化,但村民自治、自我管理的方式不能变。现代农村管理必须在法律制度框架下,尊重村民的乡规民约,促进村民自我服务、社区公共服务和市场商业服务相结合,同时运用现代信息手段,推动村民生活、村务管理和社区服务的信息化,提高农民的生活质量和水平。

  留住从业农民。劳动力大量转移、青壮年进城打工现象,在九里村也不例外,目前在村里除了一些零星耕地由老人、妇女自耕自种外,从事农业生产的主要是一批种养大户。现代农业发展只有转型没有定型,解决“谁来种地”、“怎么种好地”问题,必须要加快农业转型,留住从业的农民。经过调研,我觉得“新型经营主体+新型服务组织+新型职业农民”将是现代农业重要的路径选择。培育新型经营主体就是培育农业集约化、专业化、组织化和社会化经营的载体。以独立市场主体、规模经营和商品生产为特征,大力发展专业大户、家庭农场、农民合作社和龙头企业等多元化的新型经营主体,在农业补贴、贷款、配套设施用地上给予支持,引导在各自适合的领域各展所长、共同发展。培育新型服务组织就是培育现代农业发展的支撑。现代农业区别于传统农业,不只是生产规模简单扩大,也不是单一微观主体包揽从种到收、从产到销的整个过程,而是农业分工分业逐步细化、各环节专业化程度不断提高的现代产业形态。这就要求与产业链条紧密联系的农业社会化服务得到迅速的发展,形成一批覆盖全程、综合配套、便捷高效的农业专业化服务组织。培育新型职业农民就是培育“三农”发展的未来。这是一项重要的基础性工作。以职业经营者、农业产业工人和农业投资者为对象,以职业农民培育、创业培训为重点,开展多层次多渠道多形式培训,鼓励和支持青壮年农民在农村留下来,在现代农业领域就业创业。

  留住乡土文化。农村是传统文明的发源地,以延陵为例,除了九里季子文化外,境内还有凤凰山遗址代表的新石器时期马家浜晚期文化、纪念南宋秣陵关总兵贡祖文智救岳飞之子的贡氏宗祠等,都是宝贵的文化遗产,必须保留、继承和弘扬下去,不能断了文化的脉络。传承“老宅子”。农村的古迹、庙宇、祠堂、老街积淀了厚重的历史文化,新农村建设中必须注重保护、传承和挖掘,让历史的瑰宝散发出灿烂的光芒。调研中,丹阳市从市到镇再到村,十分重视村中古迹的保护,九里村的季子庙、“沸井”、柳茹村的贡氏宗祠、王公祠、韦氏宗祠等等文化古迹得到较好的传承和发展。传颂“老故事”。农村口口相传的民间故事和传说,是一个地方历史文化渊源的见证,具有广泛的群众性和民间传承性。延陵通过“季子文化旅游节”、“麦溪村元宵灯会节”、“柳茹村贡氏文化节”、“《乡音ⷤ𙡦ㅂ𗤹᦭죀멀ᦖ祌𖨿𛦝𑢀𝣀ᢀ𜥐𔩣𚩟𕦰𑩗𔦖稉𚨡쨡𗨡覼𔢀𝧭首祌𖦴𛥊诼짔言᧙𞥧𓥖𜩗𛤹𐨧᧚䦖𙥼祿੢⧝ॽ𓥜𐧚䥎楏𒣀⤼উ좀𜨀ᦉ먉𚢀𝣀⨀ᦉ먉𚣀ᨀ᤽𜥝ꦘ露�楏𒧚䧉饌𖥑觎𐯼쥾襤𚩃𝥜襆𜦝𑨵𗦺𐣀ᥜ襆𜦝𑥏𑥱𕯼쨀짎𐥜覭㩀𐦸𐦶襤𑣀ⶰ多岁的陈腊狗有箍木桶的手艺,交流中他不无担心地说,现在子女都出去打工不愿学,这手艺估计很快就要失传了。必须把农村渐行渐远的“老手艺”传承发扬下去,这也是重要的非物质文化遗产。

  (作者为江苏省农业委员会副主任)

TAG: 江苏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