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让掉队者跟上大潮流
——天津市西青区破解薄弱村发展难题

发布: 2014-06-25 |  作者: 芦晓春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作为天津市环城四区之一,西青区2013年全区生产总值755亿元,农民人均可支配收入18948元,主要经济指标多年位居全市区县前列。

  然而,亮丽背后是有的镇街依然存在一些经济薄弱村,它们成了阻碍全区实现城乡统筹发展的“烫手山芋”。

  直面问题,对薄弱村“说不”

  “我们所界定的18个经济薄弱村只是相对于西青整体发展水平而言,主要是指村级集体经济组织收入偏低,村政开支入不敷出的这些村。这些村无法维持正常运行,农村基础设施、基本公共服务滞后,不但农民不满意,也影响了全区协调发展。”近日,西青区委研究室主任柴林在接受采访时告诉记者。

  究竟是什么原因造成了这18个村充当了经济薄弱村这样的尴尬角色?

  “可以用六个字来概括,即少、重、乱、偏、散、软。”柴林直言。“少”指的是村子可利用资源偏少,“重”指的是村子欠账多、历史负担重,“乱”指的是村务管理混乱,“偏”即村子地理位置偏,远离园区、主干道和城市中心,“散”则指当地群众心气散,村民较少关心村子发展,“软”指的是村级组织软弱涣散,班子能力有待提高。

  “十八届三中全会强调了统筹城乡基础设施建设,推进城乡公共服务均等化的改革任务,天津市委、市政府也就帮扶工作做了专项部署并提出了目标要求,对于西青区而言,实现这个目标,就必须对这些薄弱村给予特殊扶持,让改革发展成果惠及每个角落。”柴林说。为此,西青区委、区政府决定转换角度,树立了“抓薄弱村也是抓发展”的理念。

  舍得财力,先“输血”保生存

  今年2月份,西青区委、区政府便出台了《关于支持经济薄弱村发展的若干政策意见》,从经费保障、基础设施保障、基本公共服务保障、政策倾斜、减轻集体经济负担、建立对口帮扶、管理指导服务等诸多方面对扶持经济薄弱村提出了一揽子政策。

  “我们一直希望这些村能够通过自我发展摆脱落后状况,但这么多年来它们自身都没有发展起来。”柴林表示。

  “要舍得拿出财力,先通过输血,保证这些村的生存。”西青区几经调研,反复论证,最终敲定了扶持薄弱村的思路。

  为此,西青区设立专项帮扶资金,每年拿出1500万元,给这18个村补足基本运转经费,改善农田基础设施、村内公共基础设施和公共服务,包括道路硬化和亮化、公厕改造、环境治理及其他公共服务设施的新建、改建和维修等。2014年,已拨付村级运转补贴经费675万元,确立了第一批13个基础设施项目,已有三个帮扶项目开工建设。

  特殊支持,增强“造血”机能

  薄弱村自身造血能力尚欠缺,但单纯依赖输血又难以持久,怎么办?西青区对这一问题进行了探索实践。

  为了激活薄弱村发展动力,西青区对这些村实行了五个方面的特殊支持:一是“特区”政策,对坐落在村域内,符合规划和资源集约利用要求的企业,进行改造升级支持,其所纳税区留部分,全额返还企业所在村,用于发展集体经济;二是特殊支持,每村给安排5000~10000平方米商务楼宇,指定地点、对口单独核算,鼓励经济薄弱村与产权单位共同招商引资,所引进企业税收区留部分返还给薄弱村;三是特别倾斜,现有各类优惠政策要向经济薄弱村倾斜,适当降低门槛,放宽标准,需村级配套的资金由区帮扶办统一安排;四是特免收费,严格清理面向村级的不合理收费,确需向薄弱村收取的费用,由帮扶办安排先收后返,减轻村集体负担;五是特定帮扶,按照薄弱村的所需所急,结合各部门职能特点,确定对口帮扶,明确帮扶任务。

  结合群众路线教育实践活动,西青区从制度源头上解决薄弱村长期存在的发展难题,取得了很好的效果。西青区委组织部部长、帮扶办主任李东升对记者说:“政策出台并运行三个月以来,不但被帮扶村干部群众表示欢迎,而且其他街镇村也很理解和支持,这也证明了这个政策的公平性。”

TAG: 天津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