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虫口夺粮”如何做到“有病无灾”?

发布: 2013-06-19 |  作者: 王瑜 |   来源:

上一篇 下一篇
 

  随着小麦收获陆续进入高潮,全国小麦病虫害防控工作在6月初落下帷幕。今年小麦病虫发生重不重?“虫口夺粮”效果怎么样?中央财政扶持政策落实得好不好?带着这些问题,本报记者于近日采访了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两位岗位专家中国农科院植保所副所长陈万权研究员和湖北农科院院长喻大昭研究员。

  问:根据农业部调度,截至6月8日,全国小麦病虫害累计发生5.66亿亩次,比去年同期的6.60亿亩次减少0.94亿亩次。这是否意味着今年冬小麦病虫发生比往年有所减轻?

  陈万权:和往年相比,今年小麦病虫害属于中度偏轻发生。我国小麦病虫常年发生面积约9亿亩次,危害损失30~60亿公斤。今年5月底6月初,除蚜虫和麦蜘蛛发生面积跟往年基本上持平外,其他病虫害发生面积都小得多,去年在长江中下游和黄淮海麦区大暴发的赤霉病,目前发生面积也只有2000万亩左右。同时,由于防控行动早,措施实,力度大,防效好,发生的病虫害也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做到了“有病无灾”,没有形成大规模暴发流行的局面。

  喻大昭:从局部来看,一些病虫发生比较严重。根据国家小麦产业技术体系的调查,湖北北部麦区的条锈病,发生时间比往年晚一点,但来势很猛,如果没有及时防治,湖北宜城很多田块可能会绝收。长江下游流域赤霉病也比较重,我们在江苏省建湖市白马湖农场看到,没有防控的对照田块赤霉病病穗率达到50%以上。此外,江苏沿江一带白粉病比较重,一些没有防治的田块连麦芒也已染病,四川绵阳等地的蚜虫较重,陕西、河北、河南的吸浆虫面积比较大、程度也较重。然而,由于防控措施抓得早,抓得好,今年病虫危害基本被控制在点片发生,没有大规模流行,为夺取夏粮丰收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问:做到“有病无灾”,小麦病虫害防控主要抓了哪些方面?

  陈万权:小麦上发生的病虫害有六七十种,每年都会有一两种病虫害暴发成灾。比如三五年前小麦条锈病每年都流行成灾,前年蚜虫、吸浆虫大发生,去年是赤霉病、纹枯病大暴发,发生面积均超过1亿亩。今年蚜虫、麦蜘蛛发生面积相对较大,之所以能做到“有病无灾”,关键在于抓住了病虫害防控的“两头”——一是秋播的时候狠抓药剂拌种,压低病虫基数;二是中后期狠抓“一喷三防”,防止病虫暴发成灾。

  以条锈病为例,通过秋播时采取药剂拌种、推广种植抗病品种等措施,压低秋季菌源数量,减少越冬菌源基数,春夏季采取“带药侦查、打点保面”等措施,防止病害扩散蔓延,2010年以来,小麦条锈病基本上得到了有效控制。目前,成都平原等冬繁区小麦药剂拌种达到80%以上,抗病品种比例达到40%以上;在陇南等秋季菌源基地药剂拌种达到70%以上,抗病品种种植面积也在不断扩大,小麦大省山东、河南等要求做到秋播拌种全覆盖,杜绝“白籽下地”。正是因为关口前移,春病冬防,5月底条锈病实际发生面积仅在1300万亩左右,不到预测发生面积的一半,而2010年以前全国年均发生面积在6000万亩左右。

  对于中后期可能发生的白粉病、赤霉病、蚜虫、吸浆虫、麦蜘蛛等病虫害,在准确监测的基础上,针对不同麦区的主要病虫害,选择合适的药剂,通过“一喷三防”,喷洒杀虫剂、杀菌剂和叶面肥,一次施药达到防病治虫防早衰多种效果,对于抑制病虫害在中后期暴发流行至关重要。

  喻大昭:条锈病是一种风传病害,一旦植株感病,病菌孢子就会大量繁殖并随风蔓延,因此它的防治就像是一场“阻击战”,前面防住了,后面就主动。湖北正处于条锈病从西北、西南向黄淮、华北麦区传播的通道上,抓好湖北条锈病的防治,就切断了病害大面积传播的可能。今年3月下旬,湖北宜城和襄樊等地实施的田间“挑治”,“带药侦查,发现一点,防治一片”,可以说为华北主产区的条锈病防治赢得了主动。

  尽管赤霉病能使小麦损失产量30%,但并非无药可治。赤霉病传播流行就在小麦的抽穗扬花期,只要抓住了这个关键节点,在扬花初期科学用药、统一喷防,就能将赤霉病的发生率控制在5%以内。今年,江苏省赤霉病田间菌源量比去年高30%~40%,加上去年秋播时间长,病菌易感期从3~5天延长到7天,但由于“一喷三防”等防治措施比较到位,一般田块病穗率仅为2%~3%。安徽省赤霉病也呈偏重发生趋势,但由于防控及时,仅在沿江、江淮部分麦区零星见病。

  问:关键技术、关键区域、关键节点,是小麦实现“虫口夺粮”的技术保障。除此之外,今年病虫防控中还有哪些因素发挥了积极作用?

  陈万权:概括起来就是国家财政支持的力度大,行政部门抓落实的力度大,植保科技人员搞服务的力度大。

  这里我要特别强调的是专业化统防统治,对于病虫害有效防治非常重要。由于选药对路,防治时期准,防治效果就比较好。小麦专业化统防统治和农民自防相比,防效至少可提高10%~20%,减少农药用量20%~30%,每亩可以增产30~40公斤。更为重要的是,专业化统防统治解决了农民防病治虫难的问题,因为随着农村劳动力向城市转移,农村“老龄化”、“空心化”问题非常突出,对很多重大病虫害做不到及时防治。今年,中央财政增加了小麦、水稻病虫害统防统治补助资金,推动了主产省病虫害统防统治面积快速增长。

  植保科技人员服务,最重要的就是病虫害的监测预警——通过不断开展病虫害的系统监测,及时发布暴发流行的长、中、短期预测预报信息,为政府和病虫害防治组织提供决策支持。譬如,根据秋季菌源基地的菌源数量、全国小麦品种布局和气候发生趋势等因素,可以在前一年冬天准确预测第二年的条锈病发生发展趋势,但前提是植保科技人员要经常下地搞病虫害调查,系统监测病虫发生发展动态和品种抗病性变异情况,获得可靠的基础数据,这非常重要。

  喻大昭:今年,中央财政下拨17亿元资金对3.4亿亩冬小麦后期“一喷三防”给予补助,另外还安排1.5亿元用于1500万亩前期病虫害防治补助。尽管上述项目每亩补助只有5~10元,却大大提高了农民和农技部门的积极性。根据我们了解,基层都希望资金下达再早一些,让药剂采购时间更充裕;力度再大一点,让农技部门的工作经费有保障。

  另外,今年病虫害防治效果好,还要感谢各级农业植保部门的病虫害监测预警。病虫害预警,不仅包括对病虫发生时间、面积和流行区域的预警,还应包括对作物抗药性的预警。目前江苏、安徽有很多病原群体对多菌灵产生了抗药性,对此植保部门提出的赤霉病防治药剂替代方案,在今年的赤霉病防治中发挥了非常重要的作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