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探访安徽水果产业做大做强之途

发布: 2012-04-16 |  作者: 佚名 |   来源: 安徽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今年以来,安徽省各类水果连连丰收,砀山酥梨、长丰草莓、怀远石榴、萧县葡萄、三潭枇杷、全椒鲜桃……一批叫得响的品牌壮大了水果产业,丰富了水果市场。日前,记者深入水果生产大县实地采访,探访水果产业做大做强之途。

    “禁烧”调结构 逼出“水果村”

    国庆期间,合肥包河区大圩镇新河村村民王成芝忙着收拾葡萄园。 “葡萄在地里就卖完了,价格比送超市还划算。 ”王成芝告诉记者,她把家里4亩地改种葡萄,今年一季葡萄每亩收入1万多元,原来种油菜和水稻,纯收入每亩不过500多元。

    大圩镇利用合肥近郊的区位优势,调整农业结构,放弃传统作物,大力发展葡萄种植,如今声名鹊起。 “目前大圩葡萄已达400多公顷,年产无公害葡萄9000多吨,有巨峰、京亚等10多个品种。全镇有1600多户农民从事葡萄种植。 ”该镇有关负责人介绍。

    同样,不久前记者在长丰县罗塘乡看到,这里的田地到处是刚刚栽下的草莓。“到春节前,草莓基本上在地头就能卖光。 ”罗塘乡花堂村农民仇多凯告诉记者。长丰县今年草莓种植面积达16万亩,预计总产值在10亿元以上。

    “近年来,各地立足本地优势,大力推动农村产业结构调整,水果种植成为主要选择之一,形成很多特色水果专业村、区、县。 ”省农委有关负责人告诉记者。比如,在葡萄种植带动下,大圩农民人均纯收入年均增长15%以上,2010年达到8800元,葡萄被当地农民称为“致富果”。

    水果产业发展还带来农业结构优化。过去,焚烧秸秆导致烟锁庐城,一直是让当地政府和市民头疼的事情。现在,通过发展水果等特色农业,压缩油菜、小麦等传统种植,秸秆焚烧问题迎刃而解,并带动滨湖现代农业示范园、大圩葡萄主题公园、黄港蔬菜园等特色园区建设,提升现代农业发展档次。

    发展水果产业,推进结构调整,在江淮分水岭地区效果更为显著。岭区特殊的自然环境,发展传统作物投入大、产出低,而因地制宜发展特色水果,变对抗性农业为适应性农业,效果不错。数据显示,目前全省水果栽培面积约200万亩,年总产量220万吨,水果总产值已达到70亿元。

    产业欠成熟 果实尚“青涩”

    水果种植契合都市近郊农业发展需要,是带动农业结构调整行之有效的方法。水果产业是我省确定的农业十大主导产业之一,“十二五”期间更多的扶持政策将陆续出台,发展水果种植前景广阔。

    整体上看,我省大部分地区的水果种植,还存在农产品优质率低、商品率低、加工率低和规模化、基地化、专业化程度不高等诸多问题,在促农增收、引领结构调整上效果不够理想。

    越是效益好的水果,种植技术难度越高。眼下,技术推广不足仍是普遍问题,导致很多大有前途的水果品类无法推广。记者在长丰走访时就发现,同样的草莓,“红颜”就比“丰香”效益高两倍。但不少农户掌握不好种植技术,无法种植。与之相反,凤阳正在推广的蓝莓种植,就得益于中科大教授的技术支撑。

    销售是个“拦路虎”。无论是“长丰草莓”、“萧县葡萄”,还是“砀山酥梨”,都遭遇过严重的滞销。定远县农民罗庆堂告诉记者,有专业合作社在带着发展油桃,但他始终没敢干,“这个投入不小,几年才见效益,谁知道能不能卖掉?能卖个什么价钱? ”罗庆堂的担忧,说明发展水果种植,农民最担心的还是销售问题。

    “卖难”的背后,是缺乏稳定的销售渠道。我省是水果大省,但水果加工龙头企业整体规模小、数量少、范围窄,不能把市场和农民很好地连接起来,没有形成较稳定的经济利益共同体,导致有些地方的果树种了又砍,农民一跤摔得爬不起来。

    规模不大,专业化程度低。记者调查发现,一些地方水果种植规划缺乏科学性,不切合当地实际,或者优势不突出,缺乏特色。规模化不足则产品缺乏统一标准,销售上各行其是,制约产业发展壮大。

    规划宜长远 叫响“果品牌”

    对地方政府而言,发展水果种植,调整产业结构,首要的是制订科学、系统的长远发展规划。 “结构调整涉及面广,直接影响一个地区农业发展和农民增收。 ”专家强调,在结构调整中需要因势利导,因地制宜。要做好各种服务支撑体系,如市场开拓、运输配送、技术服务等。同时根据需要加强水利工程建设,重点建设田间灌排工程、小型灌区、非灌区抗旱水源工程,改善生产条件。

    业内人士表示,无论是已经成熟的水果区域,还是正在发展的地方,都面临品种提升和优化问题。长丰县有关负责人介绍,经过多年发展,当地草莓主导品种正面临升级的迫切需要。

    在解决“卖难”上,要提高果农的商品意识,通过政府引导和专业合作组织带领,对水果进行精包装,大力发展“农超对接、农校对接、农厂对接”等新型产销模式,构建农产品从生产基地到餐桌的产销一体化链条。

    “规划时最好能考虑到深加工问题,引进龙头企业,延长产业链,既解决销售问题,也提升效益。 ”专家建议,要以龙头企业、农民专业经济合作组织来组织农民,主动开拓市场,与购销商保持一种长期稳定的购销关系,才能更好地化解市场风险。

    “长丰草莓”、“大圩葡萄”的发展都证明,有了品牌,附加值就高,上了规模才能带动基础设施、产业标准建设。当前,消费者对水果的要求已经上升到了生态、安全的高度。为此,必须实施无公害标准化生产,这不是“小打小闹”可以达到的。

    在更高层次上,则需要以品牌和标准化建设,推动专业化基地生产。 “只有农业生产的规模化、区域化和专业化发展,才能提高农业生产技术水平、农产品质量以及市场竞争力。 ”专家提出,整合各类基地,完善布局,推进农产品标准化,水果产业发展才能提质增效。题图:10月9日,歙县新溪口塔坑村果农在橘园里剪摘柑橘。今年“三口蜜橘”产量可达6000吨以上,创历史最好收成。(记者 史力 施广德 摄) 

TAG: 安徽 水果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