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你的位置:51猪价网 >> 养猪资讯 >> 致富经 >> 台湾鲷一亩赚19万 >> 详细内容 在线投稿

台湾鲷一亩赚19万

发布: 2011-11-18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很多人都吃过鱼,也知道吃鱼之前要先把鱼鳞去掉的常识。可是在台湾鱼鳞不仅可以吃,而且还带来了不错的效益。当然并不是所有的鱼鳞都可以吃,能吃鱼鳞的是一种名叫台湾鲷的鱼。

 


  台湾鲷是目前世界上公认的最经济、最营养的鱼之一。乍看台湾鲷,个头形态有点像鲫鱼,只是尾鳍和边鳍较长。在位于张浦镇尚明甸的台湾鲷养殖基地,记者采访了历时三年、成功将台湾鲷引进昆山的台湾农钓有限公司总经理林永青。

  清水养殖,每亩投8000尾

  林永青说,他养殖的台湾鲷长相酷似罗非鱼,是优质化的改良品种。 台湾鲷,其实就是加吉鱼,据介绍,罗非鱼最早于1946年由吴振辉、郭启鄣从新加坡引进我国台湾省,为纪念这两个人,又称"吴郭鱼"。1957年从越南引进我国内地,又名"越南鱼"。因其原产于非洲,形似本地鲫鱼,故又有人叫它"非洲鲫鱼"。

  虽然眼下秋高气爽,但养殖池塘里的增氧机还在冒着气泡。林永青说,台湾鲷养殖密度高,对水体含氧量要求也高一些,在这样的天气条件下,还是会适当给水体增氧。目前,基地31亩养殖池塘每亩的投放密度在8000尾以上,这个密度是常规养殖鱼类的3倍,在良好的水质调控管理下,台湾鲷的养殖密度可以达到1万尾以上,从而实现高产高效。

  和其他养殖池塘不同,虽然养殖密度高,但台湾鲷的养殖池塘水质特别清澈,看不到杂质和漂浮物。林永青说,这也是台湾鲷养殖的又一个不同,台湾鲷属于清水养殖,而正常水产品属于肥水养殖,因此台湾鲷的养殖用水更为清澈、干净。据介绍,台湾鲷是"活水"循环养殖,进排水管一天24小时在对养殖用水进行轮换。

  在林永青经营的位于思常路的水中屋茶餐厅,记者看到,他养殖台湾鲷的池塘旁边是一条小河,养殖的尾水流放到河道,周边的芦苇长势良好,荷叶到现在不败。

  养殖不用药,防病靠姜

  养殖过程中,病害防治最为关键。台湾鲷养殖是怎样进行病害防治的呢?据了解,台湾鲷采用生态养殖方法,而且其本身防病能力也比较强,因此无需在养殖池塘里直接投放药剂。"台湾鲷和普通水产品不一样,吃得很杂,也非常健康,不仅吃饲料、蚯蚓、小虾、水草,而且经过驯养后,还可以听从人的安排吃蔬菜和姜蒜,通过这样的健康饮食,台湾鲷养殖基本可以不用药剂就能达到防病的目的。 "

  林永青说,台湾鲷的这些特殊习性并非天生,而是后天慢慢培养起来的。 2006年在台湾的时候,他就开始对台湾鲷进行繁育和驯化,大大提高了台湾鲷的适应性。养殖过程中,工作人员会对其进行养殖驯化,比如击动水花、诱导鱼群聚集喂食等。同时,培养台湾鲷吃食姜蒜、蔬菜饲料,达到绿色养殖的目的。

  一般品种的台湾鲷没办法过冬,为了使鱼体适应温度环境变化,通过多年的品种选育,林永青试养的台湾鲷的鱼苗能够承受的养殖环境最低温度从14℃降低到4℃,从而可以在本地推广养殖。

  台湾鲷现在是世界水产业的重点科研培养的淡水养殖鱼类,且被誉为未来动物性蛋白质之主要来源之一。因为它肉质嫩,没有小刺,很受市场的欢迎。现在一公斤的台湾鲷差不多50元台币,一条鱼如果是一公斤的话,它可以取330克的鱼片,330克鱼片可以卖80元台币,所以我们一条鱼只取鱼片卖出去的话,我们就已经赚钱了。

  台湾鲷浑身是宝,他们当然不会只取了鱼片来卖。据了解,宰杀鱼取鱼肉时只从脖子上切一刀,除了增加放血速度、提高鱼肉品质的目的以外,另一个目的就是为了保留完整的鱼下巴好向外出售。

  一般来说,一个鱼下巴的重量在40克左右,一公斤鱼下巴就可以卖100元台币,相当于两公斤活鲷鱼的价钱。除此之外,鲷鱼的鱼头和鱼肚肉也都能卖出不错的价格,特别是鱼肚肉,一公斤就可以卖到240元台币,几乎是鲷鱼价格的5倍。而最不起眼的鱼皮、鱼鳞也都是大有用处。

  一直以来,人们都是吃肉不吃鳞,有时候吃完肉剩下的鱼鳞一天就有100多吨。后来有人打起了鱼鳞的主意,渐渐也有就有了鱼鳞的各种吃法。那这台湾鲷的鱼鳞有什么特殊之处,具体又该怎么吃呢?

  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将新鲜的鱼皮放在85摄氏度的热水里,然后汆烫差不多5-10秒以后,马上捞过来放冷水里,利用热胀冷缩的原理,那个鱼皮和鱼鳞会自动脱离。鱼皮我们可以拿来制作明胶,也可以拿来制作一个食用的冷菜——冷熏鲷鱼皮。最重要的就是这个鱼鳞了,脱离完之后,它可以做化妆品,也可以做人体的一个保健品。

  鱼皮和鱼鳞脱离完之后,鱼鳞的用处更多,它含有比较丰富的胶原蛋白,可以制作成多种化妆品。除了各种化妆品,台湾鲷的鱼鳞还能做成各种口服用的胶原蛋白。鱼鳞胶原蛋白的经济效益比较高,一条鱼的鱼鳞可以产出500元台币的产值。

  可能很多人不会想到,一条台湾鲷仅鱼鳞的最终身价就可以相当于十斤活鱼。不过,台湾鲷的利用到这儿并不算完,除了以上的鱼头、鱼肉、鱼下巴以及鱼鳞、鱼皮以外,鱼的骨头和下水也不会扔掉,都被加工制作成了肥料。总的来说,台湾鲷一共被分割成了六七个部分,充分利用了原材料的同时,附加值也大大提高。

  开拓苏州市场,设立“生态池”

  从今年4月放苗养殖到9月成鱼上市,台湾鲷在昆山试养成功并取得了良好的效益。据了解,当前上市成鱼基本在1斤左右,由于其营养丰富,脂肪含量与热量低,肉质鲜嫩且无细骨,深受消费者喜爱。

  据林永青介绍,由于高密度养殖,当前一般每亩可产台湾鲷1万斤左右,眼下市场上台湾鲷的销售价格是38元/斤,也就是每亩的效益为38万元,扣除养殖成本等,净收益在19万元左右。“昆山水质资源丰富,水体优质,加上清水养殖技术,鱼体成长速度由正常的6~8个月缩短为5~6个月,台湾鲷在昆山有很好的养殖推广前景。 ”目前,林永青正在做第二期养殖规划设计,计划明年扩大200亩的养殖面积。随着养殖技术的日趋成熟,他将向更多的昆山养殖户推广台湾鲷,对他们进行专业培训和辅导,达到共同致富的目的。

  在市场销售方面,林永青说,除了向一些中高档餐馆配送以外,还将进入北方的各大超市。此外,今年底,他将在苏州东港新村菜场试点,建设首个“生态池”销售台湾鲷。“现在生态池的图纸已经设计好,争取明年在苏州开出10个销售点”,林永青说。

TAG: 蚯蚓 饲料 水产 鲫鱼 肥料 蔬菜 营养 繁育 养殖 养殖户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