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峡江岸边起牧歌——巴东打造10亿元畜牧产业扫描

发布: 2011-06-11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记者 谭举先 通讯员 王本乾

日前,喜讯从峡江岸边的巴东县传来,该县成为全国生猪调出大县,获得中央财政扶持资金377万元。

“打造10亿元畜牧产业,创建畜牧大县!”年初巴东县委、县政府发出动员令后,在该县农村随处可见人们兴修畜禽栏舍、种植牧草、补栏猪羊、养殖科技培训等热闹场面。时下,在巴东县,抢占“产业兴县”制高点,跨越式发展畜牧业,已成为一道靓丽风景。

根据该县“十二五”规划,今年全县畜牧业综合产值将达到11.32亿元。如何做大做强畜牧产业,使其成为县域经济增长的亮点?近年来,该县着力引导养殖户改变“白天一把草、晚上一根绳”的传统饲养方式,采取以国家优惠政策推动、用品牌战略带动、用龙头企业拉动、用优质服务促动、用科技进步驱动的举措,科学发展畜牧产业。到去年底,全县畜牧业产值达到8.61亿元,占农业总产值的40.69%,接近全县工农业经济总产值的20%。

“今年畜牧业发展势头更猛。”县畜牧兽医局负责人介绍,到目前,全县已补栏生猪2.5万头、山羊3.15万只、牛5700头。

近段时间,水布垭镇波尔羊良种繁殖场老板张周金的手机一直没有消停过,全是联系买羊的电话。今年他已销售种羊54只,存栏的50多只小羊羔也早已被人预订了。绿葱坡镇地方母猪核心群繁殖场负责人唐毅说,场里的母猪刚配种,就有很多人排队等着要猪崽。3月26日,官渡口镇火烽村一组村民王先枝出售3头肥猪收入3900多元,随即拿出一部分钱又买了3头仔猪,顺便还买回100多元钱的饲料和牧草种子。像王先枝这样毫不含糊地把钱投到养殖业上继续“生钱”的养殖户,在巴东比比皆是。

市场牵龙头,龙头带基地,基地连农户。如今,巴东呈现出前所未有的畜牧产业发展新气象。由江苏雨润集团组建的巴东恒星肉类有限公司去年出栏生猪10.71万头,实现产值过亿元。不久前,巴东长源生态农业发展有限公司的土家腊肉加工生产线已完成入驻野三关工业园的准备工作。至此,巴东畜牧业加工规模企业达到4家。今年初,大支农种养殖专业合作社获“省级示范社”称号。目前,该县已注册畜牧类专业合作社111个,占全县专业合作社总数的63.4%。“公司+专业合作社+基地+农户”的畜牧产业链正高速运转。

“回家养猪创业的感觉真好。”48岁的谭志田在外打工多年,今年初毅然回到溪丘湾乡平阳坝村,投资12万元兴建一个百头生猪养殖场。请人设计、找工平地,谭志田忙得不亦乐乎。家住绿葱坡镇三尖观村六组的邓明强夫妇原在八峰药化打工,今年也选择回乡养山羊,现已饲养能繁母羊82只。据统计,今年该县农民工返乡创业变成养殖老板的有42人。“近日生猪行情每公斤13.6元……”金果坪乡沙岭村养殖大户王大应正在给猪喂食时手机响了,原来是该县畜牧兽医局群发给养殖户的生猪市场行情短信。今年来,该县利用“畜牧通”信息平台,每月编制3至5条畜牧业市场信息和养殖技术的短信发送给养殖户,进行宣传引导和技术指导。春季,该县还印发了15万份动物疫病防控知识宣传单,分发给各家各户张贴。日前,对每个村的畜禽养殖技术培训也全面展开。

“翻山越岭跑得欢,只为农民把钱赚。风吹雨打志不移,再苦再累心里甜。”这是巴东县畜牧战线广为流传的顺口溜,展现了该县党员干部“一心抓服务、全力促发展”的精神风貌,在老百姓心目中树立了新时期“泥腿子干部”的新形象。

TAG: 畜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