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华腾牧业:自动化农业的“操盘手”

发布: 2012-06-21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机器人作业

  装卸饲料

  自动化喂料系统

  技术人员研发

  送料系统一角
  

  大到价值200多万元的散装饲料生产系统,小到几百元的陶瓷料槽,华腾牧业用科技创新的无限热情,颠覆传统生产模式的桎梏。用不到100人的企业队伍,创造年产值破亿元的农业传奇。

  1个机器人码包工

  集结12人的劳动力

  在华腾牧业,曾经有一批码包工,他们用手抬肩扛的传统方式将一袋袋重达40公斤的成品饲料有序地堆放在层层货架上。这项工作劳动的强度大、管理难度高、人员流动性大,尤其人工费就是一笔不小的开支。

  这看似简单的装卸工作,着实让华腾牧业甚至很多饲料企业犯难。

  直到2009年下半年,华腾牧业在一阵寻觅中得知常州布勒机械公司有一种自动码包机器可以代替人工。从该公司工程师口中了解到,当时国内正好进口了一台自动码包机,正处于安装调试阶段。至于最终会达到怎样的效果还是个未知数。

  运行效果的不确定性顿时让华腾人的热情消减了大半,而其300万元的高昂“身价”迫使华腾牧业不得不偃旗息鼓。

  之后,华腾牧业二度出征,寻访到哈尔滨工业大学一个专门研究机器人的研究所,该研究所拥有一项价值60万元左右的机器人码包技术。然而深入了解后才发现,这项技术与人工码包存在较大的差异,不得已购置计划再次搁浅。

  时隔半年,三度出征的华腾人找到了拥有世界顶级机械臂技术的上海沃博机器人。“的确是好东西,这就是我们所需要的。”看过整套设备运行之后,华腾牧业仿佛瞬间觅得了知音,并最终以50万元的价格将码包机器人“请”回了企业。

  华腾牧业管理人员给记者算了这样一笔账:码包工人实行的是三班制,一个班一条流水线需要2名码包工,而饲料生产流水线有2条,总共要12名工人。按照每人年薪3万元来算,一年下来的人工费就要36万元。

  一个自动码包机器人就足以取代这12名工人的繁重劳动,轻松完成等量的工作,原本嘈杂繁忙的车间俨然成了机器人的“专属工作室”.不难算出,一个自动码包机器人50万元的投入仅仅相当于一年半时间的人工投入,也就意味着不到两年的时间即可收回机器人的购置成本。

  由于装卸系统较为完善,饲料生产流水线采用机器人码包后效率成倍增加。人工、管理成本下降明显,同时有效地解决了公司重劳动力短缺的问题。2010年公司员工流失率在5%左右,2011年员工流失率已经下降到3%以下。

  机器人除了劳动力优势不容小觑之外,其技术水平也是高出人工一筹,它的堆码高度和整齐度大大增强。原本人工只能叠到8个饲料包的高度,而且需要人站在饲料包上,机器人却可以不费吹灰之力叠到9个饲料包,仓库利用率得到进一步提高。 干活麻利,又事半功倍的机器人自然成了华腾人眼中的“宝贝疙瘩”,机器人码包工的消息不胫而走。想要一睹“风采”的饲料企业纷至沓来,一些知名饲料企业随后也加入到了机器人码包的技术队伍中。

  1套喂料系统

  冲破传统饲养的包围圈

  在华腾人看来,“让养殖户多一份收益”是他们工作的目标与动力。从2007年开始从事饲料加工以来,华腾牧业一直摸索着如何做好饲料,如何服务好养殖户,这当中,华腾牧业也把目光瞄向了养殖机械的改进上。

  2009年,与华腾牧业有业务往来的一位北方某牧场主在无意间提起:“按照现代畜牧业发展的特点和发展规律,饲料散装配送定是未来饲料行业的一个发展方向。”

  然而,对于那时候的华腾牧业乃至全省的农牧企业而言,“散装饲料”绝对是一个新鲜的词汇,只有在一些农牧报道中偶有涉及。

  但精益求精的华腾人敏锐地感觉到:“这是一个商机!”在总经理的带领下,华腾牧业的专家团队马上奔赴国内农牧企业最为发达的北方和台湾地区,进行实地考察,探究散装饲料的供给模式。当走进北方大型的牧场时,华腾人被牧场内先进的配送模式深深折服了。

  “考察的结果完全超出了我们的预想!”华腾牧业副总经理姚振强略显激动地告诉记者,“这是完全打破了传统意义的饲料配送喂养模式啊!当时给我们的感觉就是先进!”

  原来,散装饲料供给模式不但符合牲畜的生长喂养规律,还大大降低了劳动力成本。当时,在北方也仅仅只有少数几家大型农牧企业采用了这种先进的饲料配送喂养模式。

  “当时全国做散装饲料的企业还没有几家,要做就要趁早,做最好的饲料。”为了抓住商机,华腾人展现了他们超强的执行力。兵分三路开始了他们涉足“散装饲料”的步伐。这期间,专家团队曾多次前往台湾以及北方先进的农牧企业学习请教,做了多个执行方案

  “对饲料的品质,我们有绝对的信心。从包装到散装,说穿了,整个方案的核心就是做好自动喂料系统!”姚振强说道,“存储、运输、传送、供给便是我们需要克服的难点。”对于这帮从事饲料研究的人员而言,机械设计他们绝对是群门外汉。

  2010年,200万元放在了方案执行团队的面前,“最快、最好地落实散装饲料方案!”是公司也是市场下达的任务命令。

  装传送带、购运输车都是资金到位后便能顺利解决的事情,然而真正摆在他们面前的难点却是“技术”.

  模板有!模型也有!但是华腾牧业真能够照搬这个模式运行吗?答案显然是否定的。

  就以料筒的材质而言,北方乃至台湾大型牧场所用的料筒有钢构的、塑料的、玻璃钢的,经过多种材料的实验,华腾牧业科研人员发现玻璃钢更适合室外高温高湿的环境,从而最终将料筒材质定为“玻璃钢”.

  “如果价格很高,就意味着我们设计研发的散装饲料配送模式是失败的。玻璃纤维制成的料筒完全符合散装饲料的要求!”姚振强告诉记者,“加之,桐乡拥有玻璃纤维得天独厚的产业优势,我们可以用最低的成本,最做好的料筒。”

  据了解,如今华腾牧业制定的料筒、料塔制作过程标准已经通过了国家技术监督部门的标准备案。

  没多久,经过技术改进、改装后,华腾牧业出品的第一款基于散装饲料配送的自动喂养系统便诞生了。

  和预期的一样,试用散装饲料的自动化喂养系统大大降低了养殖户的养殖成本。姚振强给记者算了一笔账,以一吨饲料计算,安装自动化喂料系统后养殖户可以节约38元的包装袋费用,5元的包装人工费用,5元的装卸成本,以及养殖员的工资。

  为了让更多的农牧企业了解散装饲料配送模式的优势所在,华腾牧业在周边寻找起了目标企业,主动出击,积极营销。洲泉的湘溪牧场便是这其中之一。

  “这个自动喂养有啥好的?”“花钱、占地方,凭什么改?”  当华腾牧业销售人员走进湘溪牧场时,面对的便是这样的疑问与不解。而老板不置可否,“要装就装吧”的态度着实让华腾人有些受挫。

  华腾牧业的技术人员便在湘溪牧场亲自搬开了角角落落里的杂物,清除了外围的场地,根据牧场的具体情况设计自动化喂养系统的安装方案,还邀请了牧场主一同前往海宁宏欣牧场参观已经投入使用的自动化喂料系统。

  一年下来,自动化喂料系统带给湘溪牧场的变化在员工们口中得到了证实:“真的不错啊!”“省力多了!两个人就足够管一个猪舍了!”   如今,为了更好地服务养殖户,华腾牧业还专门成立了养殖自动化设备工程部服务团队,免费为养殖户进行设备的安装、检修、改进。

  创新无处不在

  算算成本节约这笔账

  在华腾牧业的水运码头旁边,记者看到一辆中型吊车正在把运输船上的散装玉米转移到一个巨大的蓝色漏斗中,漏斗下端是一个形状近似料筒的容器。

  “这是我们自己研发的全自动装卸打包设备,不需要经过人工称重、包装、装卸,单靠这一套机器就可以一步到位了。”姚振强告诉记者,仅仅这一项研发设备,就可以为企业省下不少钱。

  对于饲料生产企业而言,原材料的采购普遍还是以包装材料为主,而华腾牧业选择收购和运输散装原料,到底是什么原因让他们决定要走这样一条小众路线?

  或许,我们可以从包装和散装原料的成本差中看出华腾牧业剑走偏锋的原因所在。对于包装玉米而言,工人的打包费约为12元/吨,包装袋费为28元/吨,装卸费为10元/吨,从打包到装卸完成每吨原料需要50元左右的成本。而采用全自动装卸设备的总费用仅为每吨1元。

  依靠全自动装卸设备,华腾牧业每吨玉米可以节约37元的费用。按照一年10万吨的玉米采购量来算,华腾牧业至少可以节省下370万元。

  华腾牧业除了在机器设备上动足脑筋以外,对于一些生产小细节也充满着探索和改造的热情。

  自动喂料系统中有一个部分叫做“料槽”,形象地讲就是生猪进食过程中装饲料的“饭碗”.通常养殖场里的料槽材质都是水泥,然而用水泥做料槽的弊端在于猪吃饲料的过程中,口水会把底部的饲料弄湿,从而与水泥粘结,吃不干净,造成浪费。姚振强告诉记者:“有的猪场每年因为这个小细节白白浪费掉几十万元的饲料。”

  那么,华腾牧业自动喂料系统的料槽到底有何不同之处呢?原来,它的特别之处在于其光滑的陶瓷材质。光滑的陶瓷面规避了水泥材质粗糙粘结饲料的缺点,猪在吃饲料的过程中可以把“饭碗”舔得干干净净,不容易造成饲料浪费。

  饲料厂生产过程中也用“环保袋”?在很多人看来,这是一件不可思议的稀奇事。在华腾牧业厂区的一块空地上,记者看到大包大包被筛选下来的废料堆成了一座小山。而装这些废料的巨大袋子是附近化纤厂用过的吨包。

  据悉,一个吨包买入的价格为21-22元,一个吨包可以装下800-900公斤原料、废料,待原料用完或废料处理掉之后,可以反复使用二三次,无法再用的吨包还能以每个15-16元的价格再次出售,比起容量小很多的麻袋来说,这样的大容量吨包节约了不少成本。

  随处可见的技术创新和省钱妙招,让华腾牧业的成本集约之路越走越宽。 与此同时,企业将“省下来的钱”用于优质五星级原料的采购。一边在为成本集约做减法,一边为饲料品质做足加法。

TAG: 农业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