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牧原:拥抱齐鲁大地 再创“世界第一

发布: 2016-05-10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齐鲁大地春意浓浓,享誉世界的五岳之尊泰山和曲阜孔子文化魅力诱人,而距此不远的曹县牧原现代化生猪养殖基地内,规模宏大的建设场面吸引不少人参观学习。

  “这是养猪场?”“养猪场怎么建这么大?”日前,记者采访时,偶遇该县楼庄乡的乡村干部在这里参观,他们被眼前的场面惊呆了。“咱们赶紧把土地流转好,‘请’牧原早点到咱那儿建场!”几位乡村干部这样议论。

  记者登高望远,暖暖阳光微风轻拂,一排又一排、一片又一片猪舍似蛟龙、像银蛇在绿色的田野中舞动,又宛如一道道美丽的风景线在绿色的海洋中升腾。曹县牧原总经理李公式告诉记者:“二分场总占地1462亩,设计生产规模45万头,单场养殖规模目前全球第一。”

  去年夏天记者曾有《牧原:挺进湖北钟祥,建设世界第一》的报道。而今,“牧原人在钟祥建设的单场养殖规模40万头的‘世界第一’纪录已被曹县的45万头的‘世界第一’打破了。”

  “这45万头只是设计能力,我们将通过有效利用猪舍,强化养殖计划落实,使年实际生产能力达到50万头。”生产总监杨中华这话让记者惊讶。

  “任何事业的发展,都离不开一个干事创业的好团队。”2012年底,曹县牧原子公司成立,加入牧原一年有余、年仅23岁的李公式任总经理,成为牧原集团最年轻的“大将军”。“到一个新的地方,关键是要让当地领导和群众都能接纳你,比如我们坚持中午不喝酒,不打擦边球,同样解决了发展中最关键的土地流转难题,赢得了地方的尊重和支持,避免了走弯路,推动了项目建设。”李公式介绍说。

  在远离集团总部的地方开辟新的疆场,李公式带领他的团队坚守“三个不争”、“三个有利于”、“三个依靠”发展纲领,坚持机制创新,激发出“拼命三郎”的干劲,争时间,抢速度,不但在短时间内完成了既定目标,而且善于整合生产要素,使土地流转面积大幅增加,规划养殖规模由100万头猛增到145万头。

  曹县县委、县政府和菏泽市委、市政府均把牧原项目作为带动转型升级、拉动县域经济的重点项目,强化领导,全力推动。曹县县委书记王忠想在大会上要求全县无条件支持牧原,县委指派县委副书记、县委组织部长捆绑抓好牧原项目,并在工地设立专门办公室,由县委组织部一名副部长长期驻扎工地做好服务,他们直接给施工队开会鼓劲,用“红头文件”通报拆迁、土地流转等重点工作进度。市委书记孙爱军多次到项目地调研,曾发出过“这不是猪场,简直是现代化的工厂”的赞叹。

  曹县是中国的“食品强县”、“芦笋之乡”,芦笋产量占全国五分之一。这里有一家“凤龙种植”专业合作社因牧原的入驻而更加出名,牧原土地流转到哪里,发展到哪里,这家公司就到哪里大面积租地,从四周“包围”牧原项目,因为他们看重的是牧原养殖产生的沼液和有机肥的潜在价值。即便如此,当地的乡镇村也是先足额满足牧原的生产用地,然后再考虑“凤龙种植”用地。目前,牧原已助推“凤龙种植”新发展绿色种植基地2万多亩。

  牧原目前带动曹县发展的还有闲散农民和大学生就业、第三产业和当地的消费拉动。目前,牧原已吸收当地农民和大学生就业600余人,催生粮食收购企业10余家,新建设水泥公路10多公里,改善了养殖场周围农民们的生产条件。

  牧原文化促进着事业发展。今年1月,当地在牧原上班的一名员工的父母因煤气中毒双双死亡,只留下年幼的弟弟。公司在得知消息的第一时间就派人前往慰问,并组织捐款2.2万元,建立帮扶关系,确保其年幼的弟弟能上好学,生活无忧虑。此事被当地传为佳话。而牧原人积极忘我的工作态度、昂扬向上的精神风貌、堂堂正正做人做事的文化自觉更是赢得了群众对他们工作的广泛支持。

  “过去建1个场需要半年甚至更长时间,现在,要确保1个月最多2个月建成、3个月撤场、开工建设一个半月就开始投养生猪。”把父母、妻子、孩子都从山西老家带到曹县,同时安排父亲也在“自己手下”养猪的李公式说:“我们将用3年时间,全面完成曹县145万头生猪产业体系、23个养殖场建设任务,并致力把牧原在曹县、菏泽、山东的‘蛋糕’做得更大。” 在曹县,在齐鲁大地,像李公式一样,携老带幼而一心一意谋养猪事业的牧原人还有很多,他们,让记者看到了牧原集团开放扩张、跨越崛起的希望之所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