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苹果产业链上的绿色生态路——礼县打造“绿色苹果”品牌侧记

发布: 2012-04-16 |  作者: 佚名 |   来源: 甘肃经济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去年的苹果价格比往年都好,刚摘下来的苹果价格4元/公斤。”礼县农牧局局长陈睿明说,全县苹果户收入上万元的果农不在少数。
就在苹果价格一路飙升的背后,礼县苹果如今改变了以往“嫁”不出去的命运,由于出口量的加大和国内市场销售量的扩大,礼县苹果已经走进了欧洲市场,成了国内外市场的抢手货。
然而,年GDP为163639万元的礼县,近年来如何依靠苹果产业来生财致富?如何构建属于自己的绿色苹果品牌?新的产业格局为农民带来了哪些实惠?
文家村的变迁
在通往礼县的公路上时,沿途都是大片大片的苹果林。正值苹果开花结果的季节,果农们忙碌在苹果园里,为果树浇水施肥,除草杀虫。
走进农民文牛娃的家,宽敞的客厅,现代化的家具摆设,全然遵循了城市生活风格。文牛娃是礼县永新乡文家村村民,他至今也难以想象,一家5口人告别了几代人住过的两间土房子,搬进了新建成的二层小楼。
文家村是礼县新农村建设的样板村,全村50户居民依靠苹果产业走上了致富路,全村发展苹果林3400多亩,苹果年总产量达450余万公斤,户均收入19620元。文家村是礼县苹果主产区之一,也是礼县无公害苹果主干密植型生产示范园建设的重点村。从2002年开始,文家村成为全县苹果产业绿色示范点,如今已建成无公害主干密植型果园500多亩,示范园平均亩产量达到6000公斤,亩产值达到6000元,优等果率到达85﹪以上,产量比普通栽植示范园5000公斤提高了1000公斤,增产增收效益十分明显。
“除了政府给予的建房款外,建二层楼的钱几乎都是自家苹果的产出。”文牛娃说,种苹果和种其它庄稼不一样,因为还需要懂得相关技术。
文家村村支部书记刘华认为,文家村的建设和当地的苹果产业的发展是分不开的。与其它村庄不一样的是,文家村使用了上百年的打麦场,如今变成了荒草场。因为村民已经改变了以前的耕作方式,不种麦子种果树,当初的麦田变成了苹果园。
把果树变成“摇钱树”
就在省上提出振兴全省苹果产业发展计划的同时,礼县苹果产业已经快速形成规模,果品已经占据了大量的市场份额。成为东北、西南和东南等果品市场上的佳品,也是俄罗斯、泰国、缅甸、埃及、阿联酋、阿尔及利亚、沙特等国家和地区的主要货源。礼县已形成了沿西汉水上游两岸及其支流60公里的苹果林带,覆盖了14个乡镇的苹果总面积为46.503万亩,苹果产量1.58亿公斤,产值2.89亿元。
事实上,礼县苹果已经形成了元帅、富士及鲜食加工兼用型品种的三个系列品牌。然而,以传统农业为主的礼县,先后注册了“祁山”、“先秦贡果”和“始皇贡果”等苹果商标品牌。国家质检总局于今年1月14日发布公告,“礼县苹果”通过了国家地理标志产品保护认证。
“全县苹果年收入5万元以上的大户有200多户,1万元以上的大户6000多户。为了进一步提高苹果产量,近年来,县上正在逐步淘汰次优势产区的苹果园面积。”礼县农牧局局长陈睿明说,按照县上发展苹果产业的总体布局,到2015年全县苹果园面积将达到60万亩左右,苹果产量达到35万吨,产值将实现5亿元左右。
刘新民是文家村的致富能人,他家去年苹果收入10万元左右。除了自己种苹果外,他还组建了苹果专业合作社,这个苹果专业合作社已经成为连接国内外市场的桥梁和纽带。“去年苹果价格好,合作社和10亩地的苹果收入实现26万元。”刘新民说,他的苹果专业合作社承担了全村果品销售、新产品引进推介及增收技术的指导等功能。
苹果产业已经成为全县农民增收的主要经济来源,目前已形成了苹果产供销、贮藏、加工、包装等环节的生产流通服务体系。“果农念果经、走果路、靠果富”文家村村支部书记刘华满怀信心,他们的目的就是要把苹果树变成“摇钱树”,把苹果园变成“聚宝盆”。
苹果园里的绿色生态
“我们主要提倡的是绿色苹果”。5月13日,礼县园艺站技术员陈明生再次来到文家村的苹果园里做技术指导,这是他最近第12次来这里,他的主要工作是指导农民如何在苹果树上挂上粘虫板。
“这种板子是塑料制成的,上面喷上了一种环保型粘合剂,牌子挂在树上之后不再向树上喷洒农药,因为害虫过来就粘住了。”陈明生介绍说,苹果开花时的虫害防治最重要。
礼县苹果产业规模迅速扩大,已成为带动县域经济发展的支柱产业。礼县苹果近年来先后获得全国32个优质水果生产基地、60个优质苹果生产重点县和全省5个优质苹果生产重点县的称号。同时被国家农业部评为无公害农产品产地之一。
记者在文家村的苹果园看到,每户果农的地头都有一个红瓦白墙的小房子,这是县上专门为农民免费修建的,是为了给果农提供生产生活需要而建成的。农民文牛娃说,以前通往苹果园的道路都是泥土路,如果遇到阴雨天就没法入园,如今全部变成了水泥硬化路。
兰州大学经济学教授聂华林表示,虽然礼县苹果产业已经在全省形成了一定的规模,但是目前还处于初级、低层次发展阶段,主要表现为基地规模化程度不高和产业链延伸不完善等问题较为突出。加之连年干旱,一些栽植于半山地带的苹果林长期干旱缺水,影响了旱地苹果的生长发育。
不仅如此,由于大量外出劳动力的增加,一些留守老人成了苹果园的主人。苹果种植、害虫防治等技术推广和信息化建设矛盾较为突出。 
“我们的苹果不打农药,是真正的绿色苹果。”文牛娃说,因为儿子每年外出打工,他家5亩苹果园的除草、采摘都靠自己。

作者:记者 王云祥 通讯员 杨建强

TAG: 苹果 产业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