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蒋荣旭和他的“生猪合作社”

发布: 2010-11-24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宁强县生态生猪专业合作社从2006年4月挂牌成立伊始,在支部书记蒋荣旭的带领下,转变传统生猪养殖理念,采用规范科学的管理模式,集全镇养殖户之力,最终成为一个集生猪销售、仔猪繁育、饲料售卖、圈舍建设、原材料供应等养殖一条龙服务的综合性协会组织。 

    从小做起,手中成就“两个第一” 

  蒋荣旭,合作社创始人,这个只有初中文化的秦巴汉子,从最初的粮食生意、拖拉机运输、煮酒、养猪做起,从小到大,一步一个脚印。多年的摸爬滚打,提升了蒋荣旭的经营理念,增强了他上规模大发展的信心。2003年,投资35万元的卧龙台养猪场建成,这是宁强县第一家规模生猪养殖场。 
  养猪场占地5亩,起初只有2名工人,蒋荣旭起早摸黑,逐渐将卧龙台养殖场发展成一个包含生猪养殖、饲料及农副产品购销的综合性公司,他将公司命名为“绿健农业”,寓意着要把生猪养殖产业发展成绿色健康的产业。说得到就做得到,蒋荣旭以卧龙台养猪场为示范点,每季度都自掏腰包,从产业发达地区聘请技术人才实地搞技术培训,为周围的养殖户提供免费技术指导。 
  2006年,蒋荣旭在认真调研市场后,发现高寨子镇地理条件优越、自然资源丰富,发展生态生猪养殖很有潜力,但是农户养殖模式单一,制约了这一让农民快速致富产业的发展。于是,他联合养殖大户赵连学、高秀琴等5人,成立了宁强县第一家生态生猪产业专业合作社,建立了第一家合作社党支部。他的目的很简单,就是要以合作社为纽带,集合全镇养殖户的力量实现规模养殖,从而提高全镇养殖户的总体承受力。 

  转变理念,支部书记带群众养小猪赚大钱 

  蒋荣旭认为,一个成功的合作社就是要利用集体的力量,让所有成员都能依靠合作社发家致富,既然要做,就不能让合作社虚有其表。 
  蒋荣旭请专人为合作社制定了专业化架构,日常工作由理事会主持,成立了社员大会,规定了理事长、会员的权利义务,严格财务制度、会员(代表)大会制度,通过一系列的操作,使合作社正规运作 
起来。 
  在日常运作中,蒋荣旭坚持要求养殖户共进退,以养殖规模化提高承受力,合作社现有会员120人,有1000头以上的养猪场15个,500头以上的养殖场30个,存栏600头母猪繁育专业村2个,兽药、饲料经营门点各1个,这些成功得益于蒋旭荣等人的努力,一个集产、供、销为一体的庞大网络初见雏形。 
  “技术是第一位的,再有钱都没用!如果不是合作社为我们搞技术培训、统一销售渠道,哪有现在的养殖规模”,养殖户许艳芳说。许艳芳家住高寨子村一组,从2005年开始的15头母猪,到现在存栏500多头生猪,今年上半年销售500头商品猪的规模,许艳芳打心眼里感谢协会对养殖户的支持帮助。 

    排忧解难,合作社成养殖户最大依靠 

  帮助会员排忧解难,是蒋荣旭为协会制定的宗旨,仅2009年一年,他就为养猪会员担保贷款35万元,协助会员贷款126万元,统一销售生猪3.8万头,生猪程序化免疫3.6万头,开展技术培训600余人次,印发科普资料1200余册,在政策宣传、信贷支持、生产用地、技术引进等方面为养殖户提供一条龙服务。 
  赵金莉是张家坪村一组村民,也是高寨子养猪协会的老成员,在看到蒋荣旭的成功之路后,2005年,她毅然投资20余万元搞起了生猪养殖。在协会的帮助和自身努力下,2010年,她的养殖场存栏生猪200多头,已销售商品猪104头。赵金莉说,凡是加入协会的养殖户都由协会统一联系销售渠道,每斤猪肉的价格还比市场上高3到5角。“跟着协会走,安全;跟着会长干,放心!”赵金莉的脸笑成了一朵花。 
  养殖户杨杰说,如果没有蒋荣旭在合作社,他们就只敢小打小闹,“现在合作社的会员加上养殖场聘请的工人有300来人,工人最低年工资达到1.3万元,技术人员年薪3万元是很平常的,可以说,合作社为高寨子镇解决了近300名农村剩余劳动力”。 
  “年内,我们计划初期投资120万元建一个大型无公害蔬菜种植基地,专门回收养殖户的猪粪,经处理利用在蔬菜种植上,同时再购买一辆货车用于扩大销售规模。”谈到合作社的长远规划时,蒋荣旭眯缝着眼睛,仿佛已看到了合作社给群众带来的美好生活。 
               
TAG: 生猪 合作社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