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播撒共富星火——记“浙江省十佳农民大学生”张志龙

发布: 2012-06-27 |  作者: 鲍日勤 王攀攀 |   来源: 衢州新闻网-衢州日报

上一篇 下一篇

  走进衢江区杜泽镇塘沿村,一幢400余平方米的教学楼格外引人注目,这是由“浙江省十佳农民大学生”、衢州电大学子张志龙,投资60多万元建起来的省、市“农民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里面多媒体会议室、电脑、网络、有线电视、广播、投影仪等现代教学设备一应俱全,成为合作社社员、周围养殖户和当地农民的又一个“精神家园”。

  现年40岁的张志龙,是杜泽镇塘沿村村民主任、衢江区维牧生猪专业合作社理事长、英国联合农产品集团(ABF)英联饲料市场技术经理。近年来,他通过发展生猪养殖,带动越来越多的农民走上了共同富裕的道路,星星之火已成燎原之势。青年“猪倌”艰难创业

  1991年,张志龙高考落榜。当时家庭条件差,为了将学习机会让给弟妹,他只好跟随父亲在家种地,把大学梦埋藏在了心底。

  1998年,他开始从事养猪事业。从开始的2头母猪养起,不断积累养殖经验,因为缺乏技术和资金,养殖场的发展并不顺利。2007年,全国性的猪“高热病”爆发,差点让张志龙的养殖场倒闭。遭遇此次打击,张志龙意识到技术和市场经营对于一个创业者是多么的重要,他立志要重上大学,掌握更多的致富本领。电大求学成绩优异

  2008年,浙江省广播电视大学实施农民大学生培养项目,支持新农村建设。张志龙经多方努力,于当年9月进入衢州电大学习。电大浓厚的学习氛围和老师们的热心传授,使张志龙重新找回了自己,对知识的渴望使他更加努力,学习成绩一直名列前茅。

  结合电大所学知识,张志龙扩大养殖场规模,调整经营管理思路,改造原有旧猪舍,新建了2600平方米的二层工厂化标准猪舍,按照生态养殖模式配套建设80立方米沼气池、30立方米污水处理净化池。同时,引进“外三元”猪种,聘请专业技术人员,制定猪场生产防疫规章制度和技术标准,实施标准化养殖,使自己从过去一个养猪工人变成了一个懂管理的经营者。创立省市实践基地

  张志龙这种以理论为指导,实践为抓手,将所学专业知识转化到生产经营当中的学习模式,引起了多方重视。2009年9月、2011年7月,他的养殖场分别被衢州电大、浙江省电大授予“农民大学生教学实践基地”称号。

  省电大还赠送了包括生猪人工授精仪器、高压清洗消毒机、红外线测试计、耳标钳、连续注射器等价值近8万元的实验仪器。起初张志龙并不完全知道这些瓶瓶罐罐有什么用处,只是觉得这些器材肯定有很高的技术含量。他请电大老师来指导,认真学习这些仪器设备的用法。这批猪人工授精和猪病实验室器材,是养殖户们最实用的新技术,让张志龙如获至宝。

  搞清楚了仪器设备的用法,他又增加投入20余万元,成立了良种公猪人工授精站,引进良种台系杜洛克公猪8头,长白公猪2头,全年可提供公猪精液8600瓶,增加经济效益150多万元。同时,通过实践基地的培训和带动示范,在全区培育了6个生猪人工授精站,为全区生猪品种改良和提高养殖效益作出突出贡献。联合发展天地宽广

  2009年生猪价格市场低迷,生猪疫病高发,养殖成本上升。周围许多养殖户举步维艰,张志龙看在眼里,急在心上。经过走访,张志龙发现周边农户普遍采用的是开放型养殖,存在着猪品种差、采购饲料价格高、缺技术、生猪销售难等诸多问题。尤其是在产业链的多个环节上,受到饲料供应商、猪贩子的挤压。张志龙马上想到走联合发展的路子,当即找到了村里几个养殖户,发起成立了衢江区维牧生猪专业合作社,担任理事长。

  为了规范标准,提高效益,合作社制定了“五统一”的经营方针,即统一品种、统一采购、统一饲养防疫、统一服务管理、统一品牌销售。为了做到“五统一”,张志龙跑种猪场、跑饲料原料市场,并多次到上海、嘉兴的生猪屠宰厂考察。他的付出得到了收获,由于引进新猪种,猪的生长速度快了,猪肉品质更好了,售价也上去了。由于饲料统一供应,采购价格降低,成本降低,出栏一头生猪效益增加60多元,年增效益360万元。经过3年发展,合作社社员从原来的20人发展到86人,年出栏生猪从1万多头发展到6万多头。

  为解决养猪户扩大养殖规模贷款难的问题,张志龙成立信用贷款服务中心,并由养猪专业合作社出面担保。信用社贷款服务上门,养殖户还款按时到社,该村连续3年没有产生恶性贷款,2010年,塘沿村还被衢江区信用联社评为信用村,解决了农民小额贷款难问题。在他的带动下,塘沿村成为我市养猪第一大村。

TAG: 农民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