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专访 | 博善:为动物营养注入更多健康要素

发布: 2014-05-16 |  作者:  |   来源: 当代畜牧2013年9月刊

上一篇 下一篇

    关于企业:广州市博善生物饲料有限公司创办于20073月,六年来一直专注于利用酵母、芽孢、乳酸菌,开发营养性发酵制品。现拥有酵母破壁、富硒酵母培养物、富铬酵母培养物、发酵腐植酸、海洋红酵母培养物、芽孢菌检验方法等十二项自主专利技术,立足于行业先端。

1313年,《王桢农书》有了最早的用发酵饲料喂猪的记载,广州市博善生物饲料有限公司的取名源自其作者王桢的字“伯善”,而取谐音“博善”更是寓意了企业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同时,“博善”的音译“PROSYN”分别是指益生素(PRO)和合生素(SYN),标识了公司微生物发酵制品的定位。

人物印象19888月,潘军于内蒙古农业大学获动物营养学硕士学位,并开始任教于东北农业大学,先后任动物科学系教研室主任、实验牧场技术场长、副系主任(负责科研与开发、饲料厂、实验牧场管理)等职,1993年破格晋升为副教授。

1996年,为了进一步提升自我价值,潘军东渡日本留学,深入研究微观的瘤胃微生物活动规律。潘军坦言:“如果没有日本留学的这段经历,就不可能有今天的这个选择。”

“目前世界上人造发酵器的能力仍不及瘤胃微生物发酵能力的十分之一”、“微生物可以拯救世界”。当时,这两句分别出自台湾和日本微生物专家的话对潘军影响启发至深,在对微生物进行研究的过程中,潘军被微生物的强大能力所折服,他认为在中国现实的养殖形势下,微生物发酵制品包括一些发酵饲料的应用能够带来积极的作用,而营养性发酵更是具有非常重要的价值。

2002年,潘军获得博士学位后回国,为实现把科学技术和生产实践结合的愿望,开始了企业、教研“两肩挑”的职业定位。2004年,潘军任职的远大饲料与深圳金新农强强联合,他面临“要么留在学校做科研,要么随着企业南迁”的抉择。最后,潘军通过审视自身的管理、科研和社会实践等综合能力判断,开始了南下创业之路。

发展模式——“实效、实证、实干”

 本刊记者:博善一直致力于打造“营养性专业发酵制品专家”、“保健型日粮方案实践团队”,这种产品定位的形成及发展是出于何种考虑?

 潘军:发酵技术可以生产很多东西,比如抗生素或疫苗,而微生物能有效提高饲料的利用率、调整动物肠道健康,这对国内养殖业是非常有价值的。所以,我们在经过对行业未来发展的综合考量后,决定以打造“营养性专业发酵制品专家”作为企业的定位方向。

 2009-2010年期间,我们在完成产品的定位、研发和生产后,提出“保健型日粮方案”作为产品的应用指导。“保健型日粮方案”的实施,需要有专门的人员投入到实践中,检验发酵制品所产生的效应。于是,我们在2013年提出了第三个发展思路,即“保健型日粮方案实践团队”,这是我们聚焦于养殖终端的出发点。实践证明,我们的企业定位以及努力的方向最终会给养殖户带来投入产出最大化的效应。随着企业发展追求的清晰化,产品的定位、努力的方向以及产生的结果这三者间是依次传承的。

 本刊记者:对于企业,有好的产品是前提,但要顺利投放到市场中,则需要有效的销售途径。据了解,贵公司实行的是“实证+方案”的营销方式,这种方式是如何形成的?具体操作是怎样的?

 潘军:其实这种营销方式也是在实践中摸索出来的。最开始我们根据自己的理解推出方案,然后让我们的合作伙伴(饲料厂或猪场)把这个方案进行验证。因为我们有芽孢菌、酵母菌这样一系列的产品群,而且这些产品都具有专属性,这就形成了制定方案的基础。前面我也提到过,公司的产品根据实践需要研发,是为了解决实际生产中遇到的问题、给产品使用者带来效益,所以在这个方案形成以后,我们就需要去做实证,从而检验产品的价值。这个实证工作的实施,主要通过两种方式:第一种,是我们的工作人员下到猪场去,根据公司的产品方案来执行,这是主方式;第二种,是我们和饲料公司一起来做实证。通过实证工作,既能使我们的产品方案顺利实施、跟踪产品的使用效果,又能锻炼工作人员,使他们能更感性地了解和熟悉这个产品、掌握产品的真正价值,以便在推广产品时可以更有底气。

 这个过程的形成,是和博善所提出的“三实”(实效、实证、实干)模式一致的。所谓“实效”,是指产品的研发必须具有实际的效果;“实证”就是要证明产品是有效的,而这些工作的完成,都必须要靠“实干”。所以“实效,实证,实干”贯彻到公司的研发团队、销售团队和生产团队,是我们企业对工作的要求。

核心竞争力——“专注、创新、贯通”

 本刊记者:投入产出最大化也就是指产品的性价比,现在很多厂家都会标榜自己产品的性价比,但是猪场对于投入与产出的统计普遍是比较模糊的,那么应如何合理评价产品的价值?

 潘军:这对猪场来说是一个非常困扰的问题。我们曾做过如何以最少的投资获得最准确结果的相关研究,一开始也走了不少弯路,因为产品实验是在特定条件下进行的,而应用到实际生产中可能存在各种变化因素。所以,我们在研究的基础上不断完善,注入了一些新想法,让产品实验可以在任何条件下进行,并且均能产生可预见的价值应答,这就要求我们对考评的内容心中有数,对产品产生的效能有把握。比如我们是做营养性保健的,产品投入到猪场前后都会反复做评估,在猪群健康或存在疾病、四季变化或地域差异等情况下都需要进行相应的评估,站在客户的角度,确保产品的使用能达到投入产出最大化,即使在最不理想的情况下(投入与产出相抵消),猪场也可以获得其他利益。

 我们的客户主要包括饲料厂和猪场,但最终的目的都是了让终端客户(猪场)获得更好的养殖效果。养殖户的需求是我们公司和饲料厂的共同追求,然而饲料企业也有其特殊的需求,比如说采食量,大部分企业都希望自己生产的饲料具有采食量方面的竞争力,因为很多猪场首先是通过对比猪只的采食量来选择饲料的,所以针对饲料厂的特殊需求,我们会根据饲料的特质,提高其适口性。但一些比较理性猪场,并不一定希望育肥猪吃得越多越好,他们追求的是投入产出的效率。虽然目前我们在猪场一线领域的市场份额还很小,但随着我们朝着这个方向不断的努力,也取得了初步的成功。我们将产品拿到猪场去做实证,效果得到认可,而从猪场反馈的信息亦能使饲料厂更好的接收公司的产品,并针对猪场存在的问题进行调整,这两者间是相辅相成,相互促进的。

 本刊记者:发酵制品的生产使用也存在很多不稳定因素的,比如湿度、温度、使用方式等都会对产品效果产生一定影响,那么要保证产品效果的稳定性,需要有哪些技术支持?

 潘军:实际上,微生物发酵关键在于生产过程中的控制,因此我们每年都会对工厂生产过程进行改造完善。尽管营养性发酵制品的检测标准要求较宽,但最基本的硬件需达到相关要求、产品工艺稳定和人员技术水平也要不断提高,所以我们每年的大部分收益都用于生产改造、设备更新和分公司的扩展等。

 就我们公司而言,虽然也有技术顾问或与高校合作,但生产基本上以自主研发为主,整体工艺都掌握在我们的研发队伍手中,因此我们在保证工艺稳定的基础上,需不断的更新进步,这就需要打造一支战斗力强并且稳定的技术团队。到目前为止,进入公司的技术人员还没有出现过离开公司的,因为我们的团队和企业目标一致,围绕“定位”、“追求”、“结果”这三点来为行业干实事,我们的投入得到社会认可的同时,也使员工的技术价值得到体现。

 本刊记者:据了解,贵公司拥有一支以微生物、动物营养、饲料科学、养殖技术专家的团队,这么多学科交集研发的优势主要体现在哪些方面?目前主要有哪些研发成果?

 潘军:多学科协作的前提是生产的目的性一定要强,清楚我们需要干什么,每个产品所解决的问题具有针对性,在协调成本、技术与实践效果的同时,从实践中来,再到实践中去。要做到以上几点,需要求管理者会管理、懂技术并且对整个行业有系统而全面的认识,否则是很难将各种力量有效整合在一起。

 我们公司现在(包括我在内)一共有4位从事专职研究的技术人员,这是企业的核心力量,同时我们也有各个领域的外聘专家,以弥补在基础研究这方面的缺失。如果有特别高难度的项目,单靠企业的力量不能达到理想的效果,则需要和高校进行项目合作。比如,我们和华南农业大学合作进行一个产品检测项目,和山东大学进行一个微生物发酵工艺的合作研究,目前也有已经得出的重要研究成果,并应用到生产实践中去了。总的来说,我们企业以自我力量为核心,再整合各方面的资源,结合高校研究机构针对某一具体问题进行协作,而关于各方面的研究方向都具有很明确的目的性。

 我们公司产品的研发方向主要专注于酵母、芽孢以及其延伸产物,目前通过鉴定的项目如芽孢菌发酵肽及其螯合有机物微量元素的产业化研究,已获得国内专家的一致好评。另外,我们已经向国家专利局申请12项专利,已经拿到授权书的有两项,正在办理授权书的有两项,而其他项目也在进行二审、三审中。目前,我们已经拿到两项中小企业创业基金,同时还承担了一项广东省科技攻关项目。

产品导向——“健康、高效、稳定”

 本刊记者:目前抗生素滥用引发了有关养殖安全以及食品健康的一系列问题,那么目前能有效帮助解决抗生素滥用的产品有哪些?这些产品的推广使用还存有哪些限制性因素?博善目前有没有在做相关的研究?

 潘军:抗生素的滥用,会引发食品安全问题,危害的是消费群体。但从养殖投入产出的角度来看,抗生素可以说是最廉价、性价比最高的添加剂。从国内养殖现状来看,如果全面限制使用抗生素,养殖业将会受到很大的打击。要解决抗生素使用的问题,首先我们要虚心向欧洲学习,欧洲国家在植物提取剂、抗菌肽、微生态制剂、酸化剂等的使用方面,都取得了良好的效果。

 首先我们要执行168号公告,不滥用抗生素。对此我们已经和国内几家饲料公司共同努力取得了成果。我们通过添加芽孢菌发酵肽、活菌剂、可饲用植物等自主产品,再优选一些抗腹泻制剂,完全可以有效解决这个问题。就我们的技术能力,已经可以在整个养殖过程中完全不添加抗生素。

不使用抗生素进行养殖生产可以同开发特殊风味产品结合起来,只有取得商业成功,这项技术才能持久推广下去。

本刊记者:在提高猪群免疫力以减少抗生素的使用方面,近年来流行起“肠道健康”的概念,对此概念应如何理解?

 潘军:肠道是饲料利用最关键的消化系统,同时也是免疫细胞最多的系统。据文献报告,机体70%—80%的免疫细胞位于肠道。所以,肠道具有营养利用和健康防御两大作用,其重要性是不言而喻的。因此我们有必要对肠道营养进行细致研究,如栖息在肠道的微生物到底起到什么作用?肠道粘液由什么构成的,如何发挥作用?上皮细胞如何更新?肠道对营养元素有哪些需求,如何给与满足等等。作为应用营养推行者,我们要关注这些研究进展,要不断地去掌握和利用。当前已经被人们所重视的主要有两个方面,一是要给肠道组织细胞更新、修复所需的营养;二是保证肠道菌群的稳定,不失衡。在这方面已经广泛应用的产品种类之一是微生物发酵产物或者叫培养物,还有活菌制剂。考虑饲料加工、存放和动物机能状况,相对来讲前者的作用受影响小,效果表现得更稳定些。

 

本刊记者:现市场上各种调理肠道健康的添加剂层出不穷,质量也参差不齐,很多时候是增加了养殖成本却没有得到理想的效果,潘总对此种现象有什么看法?行业该作出怎样的规范?

 潘军:造成这种现象的原因有几点:第一,我国对肠道营养的研究和关注得较晚,有的放矢的产品也少;第二,企业的软硬件条件不一,产品质量难免参差不齐;第三,饲料营养指标比较清晰,但发酵制品成分复杂,用户难以对产品进行检测,甚至包括一些专业检测机构,也未必能做到精准检测;第四,很多企业仅仅是在根据一个标准来或一个概念来做产品,而对于其应用效果并没有做深入的探究。要解决这一系列的问题,一是要靠政府监管,二是靠行业自律,三是靠用户提升判断力。博善生物一致致力于提供产品的同时提供简便易行的检测方法,例如,我们正在申报的一个专利就是如何对芽孢菌制剂进行简易快速检测,原理就是芽孢杆菌的菌数和活力同它的发酵表现例如产热具有高度相关性。

 

 本刊记者:但是这一类添加剂(如微生态制剂)不是药物,应用到生产中也不可能有立竿见影的效果,那么养殖户应该怎样去辨别和选择适合自己的产品?

  潘军:我们发现一般在养殖情况越差的条件下,就越能体现这类产品的效果。例如在北方的冬季,通风换气较差,这种情况下使用微生态制剂,畜舍的气味会得到明显的改善,这就能比较快速直接的做出感官判断。还有就是要对微生态制剂进行细分并依据动物状况来有针对性地进行选择。例如断奶后教槽料采食上不去很容易造成肠道绒毛萎缩和损伤,这个时候提供一些谷氨酸、谷氨酰胺、短链脂肪酸含量高的发酵产物类制剂可能比活菌或酵母细胞壁类的产品要好。我觉得一些规模化猪场的营养问题已经进入到“微营养”阶段,需要精雕细刻,再用传统营养手段往往得不到一线的认可了。还有一点就是要坚持,只要是货真价实的产品,可能一两个季度看不到效果,但终究会获得理想的回报,只是这些回报可能是综合的,需要我们和用户一起来评估。我们的研发部会经常用小鼠做模型动物来评估产品生物学价值,让客户能快速看到效果。

 

   本刊记者:现在很多猪场对进口产品的接受程度普遍高于国产的,对此您有什么看法?国内自主研发的产品跟国外进口的产品相比,主要差距在哪里?我们应该怎样去逆转这种现状?

   潘军:一些发达国家的一些产品生产历史比较久,累积的经验也比较多,产品的稳定性会比国内强。国内企业要缩小这种差距就必须保证研发投入和工作积累。如果投资者急功近利、企业缺乏长期规划、不能持续完善产品要赢得客户是很难的。当然,国内企业也有一定的优势,例如成本优势和对这个产品的应用环境更加熟悉,可以因地制宜地做出有针对性的适时调整。企业要有创新意识,要永争第一。我曾经留学过,我非常相信中华民族的聪明才智,更要看到在诸多领域我们的中国企业已经站到了国际前沿,相信会有更多的企业上来。

价值取向——“博行至善,上善若水”

 本刊记者:人才是企业发展的基石,也是企业核心竞争力的主要构成,博善是如何形成吸引人才的凝聚力呢?

 潘军:人力资源是博善的第一资源,公司依据事业具有社会价值、相对有竞争力的薪酬、携手创业成为股东等条件吸纳人才。企业的利益分配涉及员工、股东、客户和社会,这几个利益的摆放顺序决定了企业的追求与发展走向。是以客户为中心?以投资者为中心?还是以社会为中心?我相信每个企业都有自己的排序。而博善追求客户、员工、股东及社会利益一体化,特别是将“社会利益”摆在首位,其它三者均服从于社会利益,这是公司的价值取向,已经写进与“公司章程”具有同等地位的“博善发展纲要”中。纵观全球企业发展历史,社会利益至上是保持基业长青的必然选择,员工在实现社会价值的同时,自身利益和发展也得以实现,这也是我们员工比较稳定的原因。

 本刊记者:博善对未来发展的规划是怎样的?

 潘军:从目前的发展来看,我们还是会坚持微生物发酵这个方向不动摇,立足于国内,以广州博善生物作为重要的研发创新基地,以中试成果向具有人才、资源、场地等优势的地区输出,通过整合内外资源发展子公司。我们预计在10年之内,在不同的地区再成立7个独立的子公司,每个子公司都是独立的企业,既有分工,又有合作,并根据不同的地域差异各有创新,这样可以有效减少运输路径,加强企业活力,使企业真正扎下根。虽然子公司的建立会存在一定的风险,启动起来需要投入大量人力、物力和精力,但我还是希望企业能打造成培养人才的平台,同时这也有利于企业的长远发展。 

 

关于企业:广州市博善生物饲料有限公司创办于20073月,六年来一直专注于利用酵母、芽孢、乳酸菌,开发营养性发酵制品。现拥有酵母破壁、富硒酵母培养物、富铬酵母培养物、发酵腐植酸、海洋红酵母培养物、芽孢菌检验方法等十二项自主专利技术,立足于行业先端。

1313年,《王桢农书》有了最早的用发酵饲料喂猪的记载,广州市博善生物饲料有限公司的取名源自其作者王桢的字“伯善”,而取谐音“博善”更是寓意了企业以推动社会和谐发展为己任。同时,“博善”的音译“PROSYN”分别是指益生素(PRO)和合生素(SYN),标识了公司微生物发酵制品的定位。

TAG: 营养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