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全面发展的内蒙古马铃薯产业

发布: 2012-08-14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全面发展的内蒙古马铃薯产业

   来源:农民日报

    马铃薯高产创建

    内蒙古地处祖国的北疆,拥有丰富的“羊煤土气”(羊绒、煤炭、稀土、天然气)资源,是我国最早成立的民族自治区,面积118.3万平方公里,居住着49个民族,现辖3盟、9市、101个旗县,人口2470.63万,其中蒙古族人口422.61万,耕地面积1亿亩以上。

    内蒙古是我国重要的粮食生产和加工基地。2011年内蒙古粮食产量实现“八连丰”,总产达到477.5亿斤,较上年增产45.9亿斤,粮食总产增幅列全国第四位,再创内蒙古粮食总产历史新高。是我国13个粮食主产区和6个粮食净调出省区之一,有9个粮食主产旗(县、区)、14位先进个人和12名种粮大户受到了国务院的表彰奖励。

    内蒙古牧业年度牲畜总头数达到1.07亿头(只),连续7年保持在1亿头只以上。全年肉类、牛奶、禽蛋、绒毛产量分别达到255万吨、960万吨、53万吨和13万吨,同比稳定增长。水产品产量12.3万吨,同比增长8%。2011年第一产业实现增加值1304.9亿元,增长5.8%。

    “十一五”期间,内蒙古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先后跨越了3000元、4000元、5000元大关,达到5530元。“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农牧民人均纯收入再创新高,达到6642元,增长20.1%,不仅超额完成年初确定的12%增长目标,而且首次超过城镇居民可支配收入增幅,缩小了与全国农民人均收入的差距(缩小了53元),实现了历史性突破。新农村新牧区建设扎实推进。农村牧区综合改革逐步深化。农牧业科技贡献率达到48%以上,农牧业综合机械化水平达到70.6%,比2005年增长了15个百分点。

    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经营扎实推进。2011年,年销售收入500万元以上农畜产品加工企业达到1779家,比上年增加了35家,实现销售收入2658亿元,增长9.9%。国家级农牧业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达到38家(新增9家)农畜产品中国驰名商标达到39个(新增11个),农畜产品加工率达到52.4%。草原生态保护建设成效显著。农畜产品质量安全保持总体平稳。

    近年来,全区上下深入贯彻落实科学发展观,着力调结构、转方式、惠民生、促和谐,经济社会继续保持又好又快发展的良好势头。2011年,全区实现生产总值14246.1亿元,经济总量由全国后列进入中列。

    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的主产省区

    内蒙古是我国马铃薯的主产省区,种植面积和总产均排在全国前三位,占到全国的10%以上。

    马铃薯是内蒙古的传统作物,更是优势和特色作物,也是内蒙古五大粮食作物之一,对内蒙古粮食总产的贡献率达到10%。马铃薯产业是内蒙古农牧业产业化六大主导产业之一,“十五”以来,自治区政府致力于发展现代马铃薯产业,以科技创新为突破口,科学规划,合理布局,重点扶持,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实现了长足发展。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从“十五”的年均823.5万亩和784万吨,增加到“十一五”的968.1万亩和837.3万吨,特别是“十一五”末的2010年种植面积已达到了1021.7万亩。“十二五”开局之年的2011年,内蒙古马铃薯种植面积和总产分别达到了1069.1万亩和982.5万吨,稳居全国第一。2012年虽然受上年度马铃薯价低滞销的影响,种植面积有所下降,但仍然保持在1001.8万亩,加之今年雨水充沛,技术到位,指导及时,管理有效,预计总产可达1000万吨左右。马铃薯产业已经成为内蒙古农业的支柱产业,是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农业增效、农民增收的朝阳产业。

    区位适宜显优势

    内蒙古是中国乃至世界马铃薯最适宜种植区之一。

    自然条件适宜。马铃薯最佳生长地区是北纬35°-50°之间,内蒙古地处39°37′-43°28′之间,是马铃薯天然优势生产区,主产区日照充足,昼夜温差大,降雨集中在7、8、9月份,占全年降水量的70%左右,雨热同季,与马铃薯生长发育需求吻合,非常适合马铃薯生产。加之海拔高,气候冷凉干燥,传毒介体(主要是蚜虫)少等特点,是马铃薯种薯、食用鲜薯和加工原料薯最理想的生产基地。

    地域优势明显。内蒙古横跨三北,靠近京津,毗邻8省,接壤两国,交通便利,与东三省相比,在马铃薯营销方面,运输成本低;与宁夏、甘肃相比,内蒙古地势相对平坦,种植面积大,集中连片,适合机械化、规模化、标准化生产;高水平、高级别的现代化种植技术在内蒙古具有广阔的发展前景。

    《国家马铃薯优势区域布局规划(2008-2015年)》将内蒙古东部大兴安岭沿麓、西部阴山沿麓马铃薯优势主产区分别规划为东北、华北种用、淀粉加工用和鲜食用马铃薯优势区。

    政策支持强保障

    2003年自治区党委、政府就出台《关于进一步推进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意见》(内党发[2003]24号),将马铃薯产业列为自治区农牧业产业化经营的六大主导产业之一。2007年自治区党委1号文件又明确把马铃薯作为优先发展的优质高产高效粮食作物,进行重点扶持。2008年自治区又安排5000万元产业化基金,重点扶持“中国马铃薯之都”——乌兰察布市的马铃薯产业发展。良好的政策环境,可行的项目资金支持,有力地推动了内蒙古马铃薯生产更好更快发展。

    2004年,内蒙古在全国率先启动对马铃薯脱毒种薯进行良种推广补贴,到2012年投入的补贴资金已经过亿元。2009年国家启动实施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补贴项目,截至2012年内蒙古获得补贴资金已近亿元。马铃薯脱毒种薯推广补贴的实施,大幅提高了农民对脱毒种薯重要性的认知程度,促进了脱毒种薯的推广普及,有力地带动了脱毒种薯繁育生产的规模化发展,为马铃薯产业的整体推进奠定了坚实的基础。

    2009年农业部启动实施马铃薯高产创建活动,到2012年累计在内蒙古投入补贴资金近千万元,有力地推动了内蒙古马铃薯生产高水平均衡发展。2012年国家对内蒙古马铃薯储藏设施建设补贴5000万元。

    科技支撑稳高产

    内蒙古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生产从茎尖脱毒、组织培养、微型薯工厂化繁育技术到病毒检测,经过“十五”和“十一五”的强力推进,已形成完善的体系和一定的规模,构建了脱毒种薯繁育体系的三大优势:即呼伦贝尔市、呼和浩特市为主的马铃薯品种研发优势;乌兰察布市为主的马铃薯脱毒种薯生产、供应优势;呼伦贝尔市、乌兰察布市和呼和浩特市为主的马铃薯茎尖脱毒、组培快繁发展优势。据不完全统计,全区已建成组培室1.5万平方米,日光温室3.53万平方米,网室2000亩以上,区内年扩繁试管苗6000多万株,生产微型薯接近2亿粒。实际使用2亿多粒(部分从区外引入)。

    马铃薯种薯产业方面,种薯生产企业依托内蒙古农业大学、内蒙古农业学校、自治区农牧业科学院、自治区马铃薯繁育中心、呼伦贝尔市和乌兰察布市农研所等教学科研单位,不断提高种薯科研水平,扩大种薯生产规模,种薯科研生产走在全国前列;脱毒种薯在生产上大面积推广应用,建立了较为完善的脱毒种薯生产繁育体系,并利用生物技术形成了茎尖脱毒、组培、微型薯工厂化繁育技术体系和病毒检测体系。

    在国家和自治区的有力支持下,一大批在马铃薯业界颇具影响力的种薯科研和生产企业如雨后春笋般涌现在内蒙古马铃薯主产区。如:内蒙古(国家级)马铃薯脱毒种薯繁育中心、内蒙古正丰马铃薯种业股份有限公司、内蒙古铃田生物技术有限公司、乌兰察布市民丰薯业公司、鄂温克旗鹤声薯业公司、商都县希森马铃薯种业有限公司、达茂旗九华现代农业有限公司等。

    针对制约内蒙古马铃薯生产的“旱”“寒”两大主要自然因素,自治区重点推广了以节水、增温和可持续生产为核心的马铃薯高产适用技术。2011年推广马铃薯“两增五推”技术(即增加密度、增施有机肥,推广脱毒种薯、设施栽培、地膜覆盖、机械化作业、专用肥)668.6万亩,占全区种植面积的62.5%;推广应用马铃薯地膜覆盖高效栽培技术249.1万亩,占全区种植面积的23.3%;推广以膜下滴灌和现代化喷灌圈为主的设施马铃薯面积已达到200万亩以上。马铃薯高产高效适用技术的快速推广普及,有效提升了种植水平,提高了资源利用率,增强了抗御自然灾害的能力,促进了马铃薯生产的可持续发展。

    优化区域巧布局

    内蒙古在“十五”和“十一五”期间,先后制定并实施了“十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和“十一五”马铃薯产业发展规划,已构建了以乌兰察布市为中心的中部马铃薯产业优势区和以呼伦贝尔市为中心的东部马铃薯产业优势区。中部优势区以脱毒种薯繁育生产为主,围绕马铃薯加工龙头企业,发展加工专用薯基地。同时,发挥地域优势打“绿色牌”、创“名特优”,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鲜食薯基地;东部优势区以“绿色”鲜食薯生产为主,围绕加工龙头企业和脱毒种薯生产企业,发展加工专用薯和脱毒种薯生产基地。

    品牌战略拓市场

    内蒙古马铃薯因其独特的自然条件及污染轻而表现为块大整齐、表皮光滑、外观好,干物质含量高、鲜食沙软爽滑,口感好,营养价值高,无污染、退化轻、病虫害少,种薯质量好的特点,深受消费者青睐,已成为内蒙古农产品外销和出口量最大的商品之一,年外销量达400万吨以上,占总产量的近一半。

    内蒙古在区域化发展马铃薯产业的同时,实施“名牌”战略,着力扶持的铃田、鹤声、正丰、民丰、凌志、达茂等品牌的脱毒种薯在国内马铃薯主产区已具有一定的影响力;“富奇”、“红格尔”、“武川”等绿色有机鲜食薯已享誉全国。特别是呼和浩特市武川县获得国家A级绿色食品认证的“武川牌”马铃薯畅销24个省市自治区,远销德国、奥地利等10多个国家,并被奥组委确定为2008年奥运会特供绿色马铃薯品牌。2010年上海世博会所用马铃薯也选中了“武川牌”。占自治区马铃薯种植面积近一半的乌兰察布市2009年被中国食品工业协会正式命名为“中国马铃薯之都”。2010年商都县被中食协马铃薯食品专业委员会命名为“马铃薯产业示范基地”。

    链条完善畅流通

    “十五”以来,经过自治区各级党委、政府,以及社会各界多年来不懈的扶持和努力,马铃薯产业链条不断延伸,马铃薯加工业、流通业、种薯产业等方面得到全面发展。

    马铃薯加工业方面,在政策、项目、资金的大力扶持下,内蒙古马铃薯加工能力占全国1/3左右,其中马铃薯淀粉加工能力占全国一半左右。2011年全区规模以上马铃薯加工企业达62户,销售收入35亿元。加工转化率2005年只有15%,2010年为22%,2011年达到27%,加工规模在国内处领先水平。

    马铃薯流通业方面,自治区现有年经营额500万元以上的马铃薯流通企业21家,交易额近14亿元。常年约有400万吨左右的鲜薯(包括种用薯)经过储藏后上市。现有各类专业营销马铃薯的协会、公司与民营组织已达1200余个,营销队伍(包括农民经纪人)超过10万人。内蒙古自治区马铃薯产业协会已于2012年7月正式成立,这必将对内蒙古马铃薯产业的发展起到积极的促进作用。

    科学规划求发展

    内蒙古马铃薯产业发展遵循自然规律,按照“发挥优势、强化基础、突出重点、壮大产业”的总体思路,坚持科学发展,以市场为导向,以科技为支撑,扩大种薯生产能力,增强加工转化能力,提高市场开拓能力和储藏保鲜能力。优化马铃薯种薯、加工专用薯和鲜食薯区域布局和种植结构,推进“三薯”协调发展,形成制种、种植、加工、流通产业集群和合理的产业结构和完善的产业链条,提升马铃薯产业层次和水平,做大做强马铃薯产业,将内蒙古建设成为我国重要的马铃薯优质种薯、加工专用薯、鲜食薯生产基地、加工基地和出口基地。

    马铃薯产业化经营的总目标是:将内蒙古建设成为全国重要的马铃薯优质种薯、加工专用薯、鲜食薯生产基地和马铃薯加工基地、马铃薯加工产品和原料薯出口基地,使全区马铃薯生产结构布局合理,服务体系逐步完善,生产水平和现代化程度进一步提高,产品质量不断提升,加工及深加工全面发展,马铃薯附加值显著增加,农民收入持续增长,农村经济快速发展。

    到2015年,马铃薯种植面积达到1200万亩以上,总产鲜薯1200万吨左右。壮大一批龙头企业,创建10个知名企业和5个驰名品牌,使全区百万元以上加工企业加工鲜薯量由2010年的180万吨提高到350万吨,加工企业年销售收入达到80亿元,年均递增17.7%,实现利润11亿元;区内优质脱毒种薯的普及率达到70%以上,优质种薯占南方种薯市场的50%以上。



TAG: 内蒙古 马铃薯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