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国内豆粕压榨利润有望于今年出现回升

发布: 2012-02-01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一方面,全球经济缓慢复苏,欧债问题长期存在,需求端忧虑限制价格上行发展空间;另一方面,诸国低利率政策也将因此而维持不变,扶助经济的努力和尝试也未曾休止。

  商品价格的参照系里,支撑其上涨的土壤(低利率)依然存在,欧债危机的解决进展、全球经济复苏的进程一旦出现好转,商品价格存在强劲反弹的可能。这也是2012年,豆市油脂较为关键的基本面,它将决定市场波动的空间。

  “牛熊转换”之年,商品价格泡沫破灭

  2011年,全球金融生态环境复杂多变:日本地震,美国信用遭降评级,欧债危机愈演愈烈,系统性风险及经济衰退忧虑阴云笼罩。诸国流动性政策所催生的市场价格泡沫终于被刺破,商品价格纷纷回归。

  莎翁说:“过去的一切皆是未来的序幕。”从庚寅年的单边上涨,到辛卯年的全面转跌;从价格泡沫的形成,到价格泡沫的破灭,近两年来,市场给我们带来了极大的投资机遇。

  在此过程中,有色化工及农产品价格出现轮动式下跌。豆类油脂价格在北半球大豆减产预期影响下,2011年9月份之前呈现牛市震荡格局,表现出商品的弱金融属性;但中秋过后,美国农业部(USDA)季度谷物库存报告利空来袭,欧债美债等系统性风险升级,商品市场大面积断崖式暴跌,豆市油脂金融属性占据主导地位,急跌至2010年同期价格水平。此番季节性寻底,因为要释放和消化积蓄已久的系统性风险而被放大。9月份市场悬崖一跃的波动,犹如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行情重新上演。

  农产品价格回归到基础。关于大豆市场,北半球总体供需偏紧,库存水平偏低;但南半球主产国大豆供给充裕,新年度若不出现极端天气的影响,丰产预期强烈,将能保障全球大豆供给端。

  “猪周期”现拐点豆粕价格将先扬后抑

  2011年是“稳物价、治通胀”的一年,猪价周期上涨无疑是市场热点,其价格屡创新高并超出市场预期,但从去年9月开始步入下降通道,阶段性下跌在11月底企稳。

  去年五六月份开始的大量补栏迎来集中出栏,增加了市场供应;外国廉价猪肉进口创新高,对国内价格造成较大负面冲击。这两个因素是猪肉价格阶段性回落的原因。

  腊月期间,南方迎来腊肠制作旺季,加之今年的春节在1月份,节日消费备货期提前,预期猪肉价格将会出现反弹,但鉴于饲料价格下跌幅度巨大,猪价难反弹到前期高位。

  我国生猪存栏已连续8个月环比增长,能繁母猪数量也已经连续6个月增长,这将使得今年仔猪供应充足,猪肉供应量将有较大幅度的提升,并有大规模养殖企业加入,生猪供给端整体趋于宽松,生猪价格将出现持续下降,猪周期步入下降通道。

  母猪存栏与猪肉价格之间的量价关系,有着“三四五”周期定律,即从能繁母猪补栏开始到新一批的育肥猪上市至少需要“3个月配种、4个月妊娠、5个月育肥”共12个月的时间。

  据农业部统计数据,能繁母猪补栏拐点出现在2011年3月份,并在随后连续8个月持续回升。截止10月末,能繁母猪存栏量已经达到4880万头,为近20个月来新高。

  作为市场先行指标,它暗示的是猪肉价格步入下降周期。

  一般而言,猪肉的价格变动以3年为一个周期,从2010年中开始的上涨到目前已经有一年半左右,随着生猪存栏量的增加,预计猪价在春节后出现拐点。

  据统计,近三轮猪价下行周期中,平均价格跌幅为35%。随着生猪出栏量的逐步提升,2012年猪盈利或呈前高后低态势,生猪均价较2011年下跌幅度也将倾向于近三年的均跌幅。

  一般而言,畜禽饲料景气度滞后生猪半年,预计2012年全年生猪存栏量的扩充将推动畜禽饲料销量快速增长,或驱动粕价先扬后抑。

  豆油价格面临修复

  2011年的大豆压榨利润前高后低,7月初以来,国内现货压榨利润大幅下跌,已经处于2008年低位水平。

  以大连2011年11月末的大豆为例,进口大豆压榨利润-366.9元/吨,

  逼近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极低值-381.3元/吨;大连国产大豆压榨利润-491.7元/吨,2008年金融危机时期的极低值为-632.3元/吨。

  跟踪国内近几年的现货压榨利润,剔除极端情况,国内现货压榨利润一般在-200元/吨至300元/吨区间内波动,波动规律为4个月一个周期。这与我国从国外装船进口大豆、油厂压榨加工、到最后销售油粕的时间跨度基本一致。

  目前大豆压榨利润极低,油厂长期亏损,这种态势不可长期持续,后期将会抑制大豆进口,打压CBOT大豆价格,大豆压榨利润面临上行恢复。

  美国农业部预计2011/2012年全球植物油产量2.12亿吨,进口量为5985万吨,产量增长率下滑至3.7%,但供应增长速度提高,为4.3%左右;全球植物油使用量1.38亿吨,较前一年增长4.9%左右。

  全球经济增速下滑料仍会影响植物油的需求。预计2011/2012年全球植物油库存使用比为8.5%左右,比上一年度下降1%,该比值已经连续四年下降。全球植物油仍处于供需相对偏紧的格局,为豆油等油脂价格提供底部支撑,豆油价格面临上行修复。

  宏观层面上,2012年全球经济运行的不稳定性、不确定性增大,中国经济增长将出现减速,美国经济增长有望好于预期,欧洲则将深陷主权债务危机的泥潭。

  但危中蕴机,整体经济的再平衡之路亦将促发商品价格的重新评估。

  这反映在相关指数上,表现为美元指数中长期有转强迹象,CRB指数暗示总体商品价格动态走弱。豆类油脂价格从长周期来看,也存在转为弱周期的风险。

  新年度里,全球大豆供给端依赖南美,拉尼娜现象会导致马来西亚和印尼降雨增加,同时可能给南美带来干旱,后期仍将为豆类油脂创造季节性炒作机会;而如果天气不出现意外,预计南美历史性丰产将补给全球供给,豆市存在供应压力。国内大豆4000元/吨的收储价格,对豆类油脂在底部起到强劲的支撑作用。

  而对于其下游产品豆粕价格,受养殖业周期性因素影响,新年度总体先扬后抑,季节性机会较大。豆油压榨利润逼近不可长期维系极低值,新年度价差有望恢复性上涨,恢复到合理利润值中枢。

  多重潜伏力量支撑豆价

  “十二五规划”不利于我国大豆种植。按照农业部种植业“十二五”规划中“一个确保”的目标,水稻、小麦、玉米三大粮食作物自给率达到100%,今后大豆种植面积恐难有保障,更多依赖国际市场在所难免。

  作物种植面积之争,不利于大豆种植。自连盘玉米期货上市以来,大豆玉米的比价中值为2;2008年3月初出现最大值3.53;2011年9月中旬出现最小值1.65,极值比价面临修复。

  通过我国大豆主产区黑龙江省种植大豆玉米的收益对比,可以发现玉米对大豆的种植收益优势极为明显。这种状态令大豆在种植争地面前败北,2012年大豆播种季节恐怕难成大豆大面积播种的春天。减产将在一定程度上为豆价上涨酝酿预期。

  成本刚性及国储入市决定豆市中期底部。

  在我国,种植大豆的成本因子皆呈现刚性增长态势。2011年11月23日~2012年4月30日,国储入市收购大豆,价格较去年提高5.2%至2.00元/斤,封闭了大豆市场价格的下行空间。这样,生产成本和政策收购价格将决定其价格底部。

TAG: 利润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