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积极建言筑牢食品安全关

发布: 2012-01-12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完善法规统一标准

  “从根本上改善我省食品安全状况,依法管理是基础。 ”省政协委员毛光祥表示,《食品安全法》颁布实施以来,我省食品安全工作取得了一定成效,但从调研情况来看,《食品安全法》宣传教育的广度和深度都有待拓展,一些部门满足于面上的宣传,不注重针对不同对象采取个性化的宣传教育。一些从事食品生产的中小企业主、个体生产经营者,对法律的内容、条文和法律责任更是缺乏了解,有的甚至不知道有《食品安全法》。在我省广大农村边远地区,普遍缺少食品安全意识和相关知识,群众购买生活食品时,往往只看价格,很少考虑食品是否安全,容易成为“问题食品”的藏身地。

  “加强食品安全知识宣传,要打一场”人民战争“。 ”毛光祥委员建议,把《食品安全法》纳入“五五普法”计划,面向社会广泛宣传,增强全社会食品安全意识,提高人民群众的食品安全意识和鉴别假冒伪劣食品的能力,健全食品安全信息交流和公布机制,增加透明度,减轻食品安全事件对社会公众心理的影响。对作为监管难点的小作坊,除了全面贯彻落实食品安全法,更要加快地方立法的配套支持。对食品小作坊、流动经营的摊贩、大排档的监管应高点定位,参照全国食品安全先进地区银川市等地的做法,将小餐饮、小作坊店面及加工场房纳入城市建设整体布局,由政府统一规划建设,统一管理,经营者花钱购买或租赁店面进行经营,这样既有利于监管,又能为文明城市创建提供必要的环境条件。

  “违法成本低是一些食品企业以身试法的重要原因。 ”省质监局负责人表示,“现行法律对于食品生产经营者恶意违法行为的震慑力较小,特别是对于一些主观故意违法、但危害后果轻微的行为,应当如何定性、量刑,如何实现惩戒的目的,还需要在今后完善相关配套法规时进一步细化。 ”该负责人告诉记者,按《食品安全法》规定,罚款上限是“货值金额十倍以下罚款”或“十万元以下罚款”。由于罚款不能伤筋动骨,一些违法企业即便被吊销许可证,也能“打一枪换一个地方”。 “挣的钱远远多于罚的钱,一些企业被罚后还接着违法。 ”

  “食品安全标准的不统一、不完整,或多种标准冲突,也让执法单位和企业感到困扰。 ”刘人人委员表示,不少单位在日常执法中会遇到此类困扰,“就拿奶粉来说吧,国家的奶粉标准中,没有定激素的本底是多少。哪一些属于内源性的?哪一些属于外源性的?标准不清,问题自然说不明白。 ”他建议,继续实施食品安全标准体系建设。尽快整合食品安全工作卫生标准、质量标准、行业标准等相关标准,尽快形成统一、科学的标准体系。强化对地方和企业标准制订工作的指导,跟踪评估标准执行情况,不断完善食品安全标准。

  健全体系标本兼治

  陈定新委员建议,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尤其是农村地区的食品安全监管,关键在于建立联动监管长效机制,明确部门监管职责。农村市场分散,各部门应携手联动,把监管执法重心向农村转移,把住食品原料、生产、流通等各个环节,加强对农村食品安全的监管工作。加强食品源头污染整治,对种植业开展农药残留整治,宣传推广合理使用农药、化肥,减少对粮食、蔬菜等的污染;对养殖业开展兽药残留整治,消除违禁药物使用,合理使用畜禽饲料添加剂和兽药防病治病。加强农村食品生产环节整治,加强食品生产加工企业,特别是小企业、小作坊的日常监管,建立完善企业质量档案,签订质量安全目标责任书。加强农村食品流通环节整治,建立食品安全管理制度,依法严厉打击经营假冒伪劣食品的违法行为。加强农村餐饮业整治,重点对饭店、小食品店、学校食堂推行食品卫生监督量化分级管理制度,严格审查发放卫生许可证和从业人员健康证,改善食品加工卫生条件,减少食源性疾病发生率和防止集体食物中毒事故的发生。

  “强化食品安全监管执法,杜绝人情关系,可以借鉴异地查”酒驾“的经验。 ”汪江武委员提出,实践证明,抓好食品安全,要靠完善的监管制度来保障,要靠健全的监管体系来维护。因此,加强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要坚持标本兼治的原则,从监管体系和制度上查找漏洞,强化治本措施,以制度管安全,用制度保安全。要坚持监管与自律并重的原则,加快食品信用体系建设步伐,加强企业自律,规范市场行为,强化食品生产经营者的信用责任意识,逐步形成“企业自律、政府监管、社会监督”的食品安全大格局。同时加大帮扶力度,以产业发展带动食品经济。做好打假治劣与扶优扶强相结合,在对重大环节、重点区域、重点品种和重点对象进行整治的基础上,坚持科学监督、发展产业的原则,科学制定具有前瞻性、可行性的食品产业发展规划,并通过有效监管来促进企业发展,用发展成果来检验监管成效。

  刘人人委员建议,制定和完善食品安全事故应急预案,健全快速反应机制,确保一旦发生食品安全事故,能够早发现、早报告、早知道,高度重视舆论引导和善后处理工作,及时发布信息,做好解释说明,维护消费者的权益,做到主动、及时、有序处置好食品安全事故,最大限度地减少食品安全事故造成的负面影响和损失。

  明确职责强化监管

  食品安全问题不断出现,暴露出监管中存在的体制不完善、监管能力薄弱等问题。

  据介绍,我国目前在食品安全监管上采取分段监管和品种监管相结合的模式,《食品安全法》就构建统一协调和分工负责相结合的监管体制作出明确规定:“县级以上卫生行政、农业行政、质量监督、工商行政管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应当加强沟通、密切配合,按照各自职责分工,依法行使职权,承担责任。 ”但是,政协委员调研发现,分段监管在实际操作中存在不少监管边界不清、监管重复和监管空白并存等问题,出现“谁都该管,谁都没法管”和“多龙治水”、互相推诿现象,往往是有利抢着管无利都不管,少数基层监管部门和工作人员将能不能创收作为管与不管的取舍标准,甚至存在执法腐败问题。

  以食品加工小作坊为例,何宗文委员对这种“多龙治水”、互相推诿现象进行了剖析。目前我省存在许多食品加工小作坊,大都是前面销售、后面加工的模式,由于违背国家质检总局纳入食品生产加工的范畴,又不属于食品销售和餐饮消费环节,导致小作坊无人发放许可证、无人监管。而之前市场上出现的“药水豆芽”问题,质监部门称自己负责食品生产加工环节,市场上的豆芽归工商部门管理;工商部门称豆芽是初级农产品,应该归农业部门管;农业部门称没有拘留资格,很多违法商贩在检验结果出来前就逃跑了;食品药品监督管理部门则称,只负责检测饭店或食堂里做好的饭菜……

  何宗文委员建议,在国家相关配套法规没有制订出台之前,省政府及各级政府应结合实际,尽快制定有关文件,对食品安全监管空白区域明确监管部门,明确工作职责,切实保障食品安全。“出了问题,谁说了算?检测结果说了算。但多头监管导致检测结果不一致。 ”刘人人委员认为,检测“不一致”,检测部门便很难做到客观中立,给出的报告易受不确定因素影响,应当逐步建立起食品安全第三方检测机构,提高公信力,斩断利益链。

  另一方面,有关管理部门表示,监管中人力、经费、仪器不足制约着食品安全监管工作。质检部门以检测瘦肉精为例说,一次快速检测一头生猪尿样需15~20元,仪器确证检测一份样本需500~1000元,基层要开展从养殖到收购、贩运和屠宰各环节检测,经费明显不足。据了解,目前我省许多基层县区具体承担食品安全工作的机构,职能尚不健全,乡镇、街道和村(社区)没有专职人员,市场定点监测“逢进必检”存在困难。省卫生厅负责同志告诉记者,不少区级政府无食品检测机构,缺乏技术、设备保障,大部分检测工作人员只能靠目测,许多监管人员不是专业人员,缺少专业知识,监管工作中存在“检不了、检不出、检不准、检的慢”等问题,甚至有的环节存在空白。

  委员们建议,各级政府应加强对相关监管部门在人力、物力上的支持力度,尤其要加强基层监管机构的人力、技术、设备建设,推动各监管机构不断提高监管能力。

日前,含山县工商执法人员正在对食品进行检查,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无合法来源、“三无”过期变质商品出现,确保群众度过一个健康、祥和的节日。 程千俊 谢晓晖 摄

  日前,含山县工商执法人员正在对食品进行检查,严防不符合食品安全标准、无合法来源、“三无”过期变质商品出现,确保群众度过一个健康、祥和的节日。

TAG: 食品安全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