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综述:陕西畜牧业转型发展之路

发布: 2011-10-12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引进良种抢占发展制高点

  良种是畜牧业发展的基础,在畜牧业生产的各种因素中良种的贡献率超过40%,拥有一流的原种也就抢占了产业发展的制高点。

  2009年,陕西省财政拿出1000万元,扶持安康阳晨、志丹泰宝原种猪场引进美国原种猪1000头。2011年,又支持省原种猪场从法国进口原种猪555头。据测算,这两批优良种猪按利用期4年计,就可多产生经济效益110多亿元。现在已初步建成了层次分明、功能配套的“原种场—扩繁场—商品代”生猪良种繁育体系。

  2009年,为提升陕西奶业良种化水平,加快高产奶牛规模扩张速度,陕西省农业厅实施了高产奶牛引进工程,规划从2009年~2012年进口澳大利亚高产荷斯坦奶牛5万头,为此省财政总共拿出2亿元,每头牛补贴4000元。目前已有1.8万头高产荷斯坦奶牛进入陕西,5万头高产奶牛引进工程也成为国内规模最大的奶牛良种引进项目。陕西省创新工作方式,在澳大利亚建立良种奶牛引进基地,设立澳洲出口公司、中国境内引进公司,减少了中间环节,保证了纯种牛的质量。各地对进口奶牛全部实行性控精液配种,使良种奶牛扩繁速度比自然繁育加快了一倍。

  目前,全省建成各种良种繁育场654个,存栏基础良种母猪14.8万头,基础良种母牛1.9万头,猪和奶牛的良种化率分别达到85%和90%。畜禽良种引进和繁育体系取得了历史性飞跃。

  陕西省畜牧兽医局局长杨黎旭说,实施畜禽良种引进工程是成本最低、质量最好、效率最高的遗传改良措施,也是从根本上改变我国畜禽养殖效率低下的有效措施。

  规模化标准化推动养殖方式转变

  “发展现代农业,畜牧业要先行”。2008年,新到任的陕西省农业厅厅长王宏在历时2个月、行程上万公里、全面深入调研了全省农业现状后,对陕西畜牧业提出了这样的明确要求。这是陕西发展现代农业的一个重要部署,也是陕西畜牧业突破发展的重要转折点。

  从2009年开始,陕西畜牧业“动作”频频:大规模良种引进、建设百万头生猪大县、推广万头村生猪发展模式、进行自然养猪法示范县建设、建设省级奶牛中心、总结推广“千阳模式”……一场以转变发展方式,发展现代畜牧业为中心的产业革命全面展开。

  短短三年内,陕西畜牧业的变化令人瞩目,不仅表现在产能的扩大和产量的增加上,更表现在生产方式和增长方式革命性的转变上。如今,良种化、规模化、标准化已成为陕西畜牧业的重要标志,先进生产模式成为推动畜牧现代化的重要手段,合作社成为发展现代畜牧业的一支重要力量,财政支持、行政推动、市场运作成为重要的工作机制,种养结合理念深入人心,品牌意识进一步增强,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陕西畜牧业已进入了一个全新的发展时期,成为陕西现代农业的一大亮点,成为农民增收的重要来源。

  养殖规模越来越大,产能越来越高,养殖户数却越来越少,规模化和标准化成为陕西畜牧业转变发展方式最明显的变化。

  如今在三秦大地,一座座现代化的规模养殖场成为一道道亮丽的风景。昔日一家两头猪、一户一头牛的传统养殖方式已难觅踪迹。在财政扶持、示范带动、推广模式作用下,一大批技术先进、管理规范的规模养殖场(区)如雨后春笋般建成。目前,陕西生猪和奶牛的规模化养殖率已达62%和50%,三年内,陕西省用17亿元的财政资金,带动社会资本120多亿元投入到生猪、奶牛等规模化养殖上,使陕西的生猪、奶牛规模化养殖水平提升了20多个百分点。

  位于宝鸡的现代牧业奶牛养殖场,设计存栏奶牛2万头,其单栋存栏及全场规模均为全国最大,场内的配料、饲养、挤奶、防疫及治污设施和技术水平世界一流。2010年,投资1.2亿元新建的陕西省奶牛中心,以及由陕西石羊、杨凌本香、秦宝牧业等企业投资新建的一批大型生猪、肉牛养殖场成为行业龙头老大,这些养殖场已成为陕西畜牧养殖规模化、标准化的标志。

  2009年,陕西省启动的百万头生猪大县工程是推动生猪产业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的一个重要举措,该工程以万头村建设为核心,重点发展基础母猪存栏600头的商品代种猪场和年出栏200头的规模养殖户。经过近三年建设,位于渭北果区的澄城、洛川、旬邑三个项目实施县规模化养殖场(小区)累计达576个,万头示范村166个,百头以上养殖户6042户,分别比项目实施前增长了3.3倍、5.8倍、7.6倍。

  规模化是基础,而标准化则是目的。陕西省在规模化过程中通过示范县、示范小区和示范场建设活动,按照科学规划、科学饲养、科学管理的要求,对养殖场(小区)实行统一规划设计、统一管理制度、统一养殖品种、统一饲料和兽药、统一疫病防治、统一无害化处理、统一技术服务和统一产品销售,大大提高了畜牧养殖的标准化水平。

  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工程的实施,使原来杂乱的生猪品种现在被杜洛克、长白、大约克、PIC等良种猪所替代,严格、程序化的免疫消毒措施使猪的疫病明显减少,全价饲料、浓缩饲料、颗粒饲料等配合饲料的全面普及,使生猪出栏率大幅度提高。奶牛生产性能测定技术(DHI)、TMR饲喂技术、性控技术、电子管理等技术在全省推广应用和生鲜乳质量检测技术的全面应用,使奶牛养殖实现了由传统到现代的跨越。

  去年以来,陕西省积极参与农业部畜禽养殖标准化创建活动,目前全省已有101个养殖场通过省部级验收。

  示范村建设引领产业转型升级

  2009年,陕西省农业厅审时度势,提出了以万头示范村建设为核心的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工程,把加快生猪产业发展作为全省畜牧工作的“一号工程”。

  陕西省选择了洛川、澄城、旬邑三个县,用三年时间,以每年每县3000万元的财政支持力度,加快生猪规模化、标准化发展。经过近三年建设,已形成了以600头商品代种猪场为依托,以年出栏200头示范户为基础,以专业合作社为纽带的万头村发展模式。

  据统计,三个县生猪饲养周期由项目实施前的8个月~9个月缩短到5个月~6个月,出栏率由120%提高到160%。推广万头村模式后,加快了生猪良种化进程,健全了生猪良种繁育体系,一大批设施先进的标准化圈舍建成,使产业基础更加牢固。由于生猪规模养殖效益明显,吸引和带动了大量社会和工商资本投入生猪产业。在种猪场建设中,个体工商老板、返乡农民工、果品经销商等新型从业人员占到总数的90%。同时,由生猪龙头企业牵头组建的贷款担保公司成为融资新渠道,从而使产业发展的环境进一步改善。

  百万头生猪大县建设所在的三个县也是陕西苹果生产大县,苹果提质增效有机肥是关键,猪多肥多,肥多果优,生猪先进模式的推广也让陕西果区走出了一条以畜促果、果畜结合、良性发展的新路。

  奶牛是陕西畜牧的一个优势产业,产量在全国排行第六。发展现代畜牧业,奶牛成为陕西重点之一。围绕奶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陕西重点打造并推广了“千阳模式”。

  2009年3月,陕西省农业厅决定在千阳县启动奶牛标准化养殖示范县建设项目,通过建设规模化、标准化奶牛养殖场(小区),进口良种奶牛,采用生鲜乳质量检测、全混合日粮(TMR)饲喂、奶牛生产性能测定(DHI)三项核心技术,完善品种改良、饲草饲料、技术培训等服务体系,建立政策引导、风险补偿、信贷支持等工作推进机制,使千阳奶业的生产方式和经营方式发生了革命性变化,有力推动了奶业规模扩张、提质增效、转型升级。据统计,规模养殖后,千阳奶农的养殖收入较以前增长44.6%。目前,“千阳模式”已在陕西奶区广泛推广。

  此外,围绕畜牧业转型升级、提质增效,陕西还总结推广了肉牛的“秦宝模式”、奶山羊的“红星模式”、肉羊的“闫怀杰模式”、绒山羊的“靖边模式”、肉鸡的“正大模式”和“石羊模式”等。地方特色养殖由传统的家庭粗放养殖步入了标准化生产之路。

TAG: 畜牧业 陕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