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鸡蛋为何难淡定?

发布: 2011-09-28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从去年9月到今年9月,德州市场上鸡蛋的零售价从3.5元/斤涨到4元/斤,再飙升至5.2元/斤,最近又从5元/斤跌到4.6元/斤。小小的鸡蛋,价格如坐过山车般大起大落,人们不禁要问:鸡蛋为何难淡定?

  9月23日中午,三辆挂着天津牌照的轻型卡车,接连开进宁津县刘营伍乡老君堂村。车厢里整齐地码放着用来装鸡蛋的塑料筐,不过都是空的老君堂村是远近闻名的养鸡专业村,每天都有商贩空车而来,满载而归,将老君堂村的鸡蛋运往全国各地。

  与以往不同的是,那些相对固定的客户,今年以来跑的最为“欢实”。因为,持续走高的蛋价,让他们收获颇丰。

  而无论是蛋商,还是产业链上的饲料厂家,挣钱最多的,还是养殖户。“今年行情不错。”号称养鸡大王的王明义说,“至于饲料,也就是销量上去了,价格上涨有限。零售商,依旧是每斤加价一两毛钱。”

  “又跌了”

  今年中秋节,养鸡户们着实过了一把坐在家里数钱的瘾。因为,年初以来,鸡蛋价格就一路走高,接连创下新纪录,中秋节前后,我市的鸡蛋零售价甚至飙升至历史罕见的5.2元/斤。蛋价破五,一时成为人们关注的焦点话题。

  市场经济下,上下波动,是物价的正常属性。这不,进入9月中旬,蛋价开始缓慢回落,近日跌到了4.6元/斤,并且,此轮价格回调仍有持续的迹象。“又跌了”三个字,最近成为养殖户见面打招呼的开场白。“一天一个价,眼下大的走势是向下的。”有养殖户说。

  王明义则称:“这是蛋价的理性回归,过节期间需求量大,涨价是必然的。”

  近日的4.6元/斤,业内人士认为行情并没有触底。“应该还要跌,但不会大跳水。”来自天津的商贩于泽国分析认为。

  相对一个季度之前的4元/斤左右,“没有触底”一说显然是可能实现的。但无论能跌到何种程度,今年蛋价的起伏之大,对许多人来说以前都未曾经历过,包括消费者,也包括养殖户。甚至那些走南闯北的商贩,也大感惊讶。

  蛋商常用的是工具是两种规格的“标准箱”,一种能装40斤,一种能装45斤。于泽国发现,德州运往天津的鸡蛋,普遍使用的是40斤的标准箱,而运往山东省内各地的,大都是45斤的标准箱。跑天津线的他,经常被同行打趣说:“价这么高,没钱装大箱了吧。”“反正我以前没见过这么高的价。”在宁津县时集镇博古张社区,养了20年鸡的崔金荣说:“这商品蛋都快赶上用来孵鸡的种蛋值钱了。”

  来自农副产品和农资价格行情监测系统的数据显示,今年9月份的蛋价,与去年同期相比,涨幅高达25%。

  “雇个抓鸡的老太太,4个小时要开20块钱”

  蛋价屡创新高的背后,从生产到消费,利润到底被产业链上哪个环节装进腰包了呢?记者调查发现,虽然成本有所上升,但养殖户们仍是最大的赢家。

  蛋鸡产业链,大体包括种蛋培育、孵化、饲养等几个环节,而一般养殖户的生产工作,大都是从购买刚出壳的鸡苗开始的。据悉,时下每只鸡苗的价格在3.8元左右,比去年同期上涨0.1元;去年秋天玉米售价接近每斤1元,现在卖到了1.2元/斤,养殖户自行配制的饲料,成本为每斤1.25元,购买厂家的配成料,则由于含有“杂粕”,每斤便宜2分钱,饲料的价格与去年同期相比上涨了二角钱左右,恰好是主要原料玉米和豆粕价格的上涨部分;至于劳动力价格,也日益看涨,“抓鸡的、推粪的、拣蛋的,都从700元涨到了900元。”养殖户崔金荣说:“雇个抓鸡的老太太,4个小时要开20块钱。专门粉碎饲料的,半天50块钱。”

  除此之外,蛋鸡饲养期间,还有疫病防治等少量成本开支。“大体算下来,今年的养殖成本增加了一二成。”崔金荣说。

  走进市场,人们得知了蛋价一路走高,但作为产业链最末端的零售商却没有收获高利润。“卖鸡蛋,利润是最低的。”宁津某便民超市的经营者说:“在销售环节,从批发到零售,每斤鸡蛋加价两毛钱是最高的,一般也就是加一毛钱,有时候只能加上几分钱。”

  也有的超市,只是拿鸡蛋当作一种附带商品,目的是增加货品齐全性而已,并没有指望从中赢利。

  这样的说法,记者从凤慕养殖公司得到了证实:“批发价我们清楚,零售价也是透明的,零售环节利润确实不高。更何况,这个环节还会出现一些裂缝的、硌窝的、流汤的,人家不得不赔钱处理。”

  在蛋鸡存栏量下降的基础上,固定的市场需求以及节日效应,都是是推动蛋价上涨的重要因素。另外,前段时间的肉价猛涨,也让很多人选择用鸡蛋作为代替品,进一步加剧了蛋价上涨的步伐。至此,人们不难发现,在生产成本增加不大的情况下,养殖户成为此轮好行情的最大获益者。

  “明年行情应该不好”

  记者走访看到,面对时下的市场,养殖户脸上都露出了笑容。但另外一个不争的事实是,他们并非年年都能遇上这样的好行情,“三五年一个轮回,今年是赶上了。”王明义对德州晚报记者说,“其实,人们不知道,不景气的年份还是占多数,有时候甚至一年到头白忙活。”

  有句俗话,叫作“家有万贯,长毛的不算”。养殖行业的高风险尽人皆知,但与其他养殖品种相比,养鸡的风险被认为是最高的。“疫情流行高峰的时候,一夜之间我家几万只鸡一只也没剩。”提起曾经的遭遇,王明义说光看到养殖户现在挣钱是不全面的。

  不过,养殖户们更希望行业风平浪静,稳定地赚取哪怕不算高的收益。

  于是,“涨得害怕”成了崔金荣的最大感受:“大起大落不是好现象,有涨就有跌呀!”

  令人担心的是,跟风向来是农户的普遍心理。眼下的好行情,已经有人抑制不住挣钱的冲动,许多改行的养殖户重操旧业。老君堂村,10年前曾有不少于20家养鸡户,最近几年因“蛋贱伤农”,10多户人家已经另谋出路。而今年夏末秋初,又有3户人家将几近废弃的鸡舍修葺一番,购进了鸡苗。

  与此同时,更多养殖户则选择了不同程度地补栏,时集镇的养殖户刘建有,多年来一直是两个鸡舍轮流用,一周前,他一下子将两个鸡舍都填满了鸡苗。

  跟风补栏的结果,很可能就是由养殖户亲手制造新一轮价低行情。“需求不增加,产量多了价格能不低吗?”王明义说,“现在看来,明年的行情应该不会太好。”

  另外,市场的周期性规律,也显示出明年蛋价有进入谷底的可能。“2010年已经创下历史新高,今年应该是波峰了。”养了20多年鸡的崔金荣认为,现在离熊市不远了。所以她干脆降低了存栏量,准备明年大搞土木,兴修鸡舍。

  一只鸡一生能下35斤蛋

  除了量多价跌的固有规律之外,蛋鸡产业链条上,最能说明问题的规律,还有固定的生理现象。比如,一只鸡一生能下35斤蛋。

  关于鸡的寿命,可能普通市民并不了解,但在业内,这是一个常识。也正是这个常识,才得以推算出养殖蛋鸡的投入产出比。“蛋鸡,一般情况下就让它活500天,因为超过500天,进入晚年的鸡饭量增加了,可是产蛋量却下降了,再养着它不合算。”王明义告诉记者,从破壳之日起,鸡苗生长到130天就开始下蛋,之后产蛋量慢慢增加,到第150天时,所产鸡蛋折算成饲料,“正好能养活它自己”。接下来,蛋鸡开始为主人赢利,进入青壮年时期的它们,日见蛋量为九成五,意思是每百只鸡一天能下95枚蛋。当鸡的生命到达500天时,即产了350天蛋后,开始进入“晚年”,进入像幼年一样不能养活自己的阶段,并且会日益“恶化”。这个时候,等待它们的,就只能是被宰杀,以略微高出肉鸡的价格,为主人发挥最后一次价值。

  王明义还算出,青壮年蛋鸡每吃2.5斤饲料产下1斤鸡蛋。现在,饲料和鸡蛋的价格分别是1.25元/斤和4.6元/斤,即每吃3元饲料能创造4.6元的鸡蛋,毛利润为1.6元。加上最后被宰杀的价值,除去幼年“白吃”的部分,以及花在它们身上的其他钱,每只鸡一生带给主人的总利润是20至25元,而在去年,这一数字为16元左右。于是,养鸡,尤其是养蛋鸡,被越来越多的养殖户认为是眼下最好的来钱之路。

  从现在起算,等到150天后,正好是春节刚过,新补栏的蛋鸡开始产蛋时,大量上市的鸡蛋难保不拉行情的后腿。

  于是,鸡蛋为何难淡定,也就变得不难理解。

TAG: 鸡蛋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