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扶贫+扶智:养猪门外汉8年脱贫记

发布: 2018-01-31 |  作者: 佚名 |   来源: 网络

上一篇 下一篇

“自从2010年回家养,五年的时间,赔了二三十万,但是我从来没想过要放弃。市场吗,肯定是有高有低,不可能总是这么低的。2016年,我挣了30多万,终于把贫困的帽子摘掉了。”开原市林丰乡宁远村39岁的脱贫建档立卡户杨跃斌话语中透出信心,眼神中透露着坚定。

一场重病,全家扣上了贫困帽

2007年,原本普普通通的家庭,因为杨跃斌的父亲患上了重病,欠下了7、8万元的外债。对于一辈子靠天吃饭的务农家庭来说,这笔外债压得全家喘不过气来,贫困的帽子,就此扣在了这个家庭的头上。由于父亲干不了重活儿,家里的体力活儿都压到了母亲一个人身上,母亲的腰托越来越严重,家里仅靠种地收入,年年入不敷出。

当时,杨跃斌在沈阳打工,做地热铺设的装修工作。在与装修公司日常联系过程中,认识了妻子曲长新。曲长新觉得杨跃斌是个有想法、有担当、能托付终身的人,压根儿没考虑他的家庭条件,她认为两人都是年轻人,有手有脚,只要努力挣钱,债,总有还完的一天。

2009年,在杨跃斌家负债累累的时候,曲长新嫁给了他,一场简简单单的婚礼,两人从此共同踏上了漫漫还债路。

雪上加霜,五年债务翻五倍

2010年,父母的身体每况愈下,离不开人照顾。刚刚升级做了爸爸的杨跃斌,怀着对妻儿的愧疚,带着娘俩回到了家乡——省级贫困村宁远村,一切重头开始。

顶着上有老、下有小、外边还有债务的巨大生活压力,杨跃斌成宿成宿的不合眼,“咱农民除了种地,就是养殖,没有啥别的出路。2010年,正赶上猪市高峰期,咱就养猪。”杨跃斌坚定的说。决定了,就开干。从市场到技术,杨跃斌都是门外汉,但他头脑灵活,思路清晰,问兽医、查网络,从3头母猪起家,杨跃斌头一年就自繁自养,出栏了20多头母猪。谁料想,那一年猪肉市场特别低迷,猪肉价格创出了历史新低,头一年并没有见到回头钱。接下来的5、6年时间,杨跃斌不仅没有因为养猪得到任何收益,反而又欠了30多万元的债,亲戚朋友借了个遍。

面对着巨债的压力,年过五十的父母愁容满面,“那几年养猪啊,饲料钱都是赊账,付利息。我们老两口都不支持他继续再这么干下去了。”但是,妻子曲长新却从来没有怨言,她和杨跃斌一样,觉得猪价早晚得回升,问题就是要坚持住。夫妻两人不仅坚定想法,还不断的反省自己在养猪过程中存在的失误,把精力放在提高母猪产子率、防疫防病等专业技术上。

好政策摘下了杨跃斌和宁远村的贫困帽

“退出,我不甘心。在俺们养殖业里啊,有句老话,说‘贵贱不过一千天’,猪肉价格只要回升,咱就有翻身的机会。”杨跃斌说。2015年,杨跃斌又借了15万元投资扩建猪舍、扩大养殖规模,扩建后三个猪圈占地2亩多。

正如杨跃斌坚信的那样,2015年,猪肉价格大幅回升,杨跃斌也挣到了养猪的第一桶金15万元。这15万,他一边挣一边还债,贫困的帽子还顶在头上。

“2016年,驻村工作队来了俺们宁远村儿,国家给了扶贫资金,市里、镇上领导又帮我无息贷款。遇到养殖难题,有技术人员耐心指导;碰到销售难,村镇领导还帮忙找销路。”说到这,杨跃斌向记者反复强调,自己真是赶上了好时代。“对我最有帮助、也是最赶劲儿的,就是俺们村里的便民服务,村里领导直接帮我联系的饲料厂家,光饲料钱一年就节省了3万多元。”2016年杨跃斌挣了30多万元,还清了所有债务,还剩了几万元钱,杨跃斌终于摘下了这顶贫困帽。 

 
TAG:
上一篇 下一篇

更多>>相关报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