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陕西蓝田县肉鸡产业发展现状、问题与对策

发布: 2015-09-06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前言

  我国有13亿人口,8亿多人口居住在农村,尽管农业对我国国内生产总值的贡献率不高,但农业生产除直接影响着农村居民的生活水平外,更是提供人民生活必须品的产业。中共中央提出全面建设小康社会,没有农民的小康就没有全国人民的小康,没有农村的现代化就没有国家的现代化。研究我国农业的发展问题十分重要而且非常迫切。

  我国目前的畜牧业总产值仅占农业总产值的30%左右,与发达国家的水平差距很大,我国畜牧业发展空间很大。加之我国耕地资源有限,人均耕地面积较少,种植业的发展对农业发展的推动力有限。因此,未来农业发展的希望在于畜牧业,畜牧业的发展将会极大地推进农业发展,促进农村经济繁荣,并进一步解决我国长期以来难以解决的农民增收问题。

  我国的肉鸡产业起步于20世纪80年代,80年代后期到90年代,肉产业快速发展,到2010年我国肉鸡产品总量仅次于美国,居世界第二位。近十年来,我国的鸡肉产量从1991年的275万吨猛增到2012年的840万吨,人均占有量从1991的2.8千克发展到2012年的8.2千克。肉鸡消费占肉类食品总消费的比重也从1991年的约15%上升到2012年的28%。

  蓝田县肉鸡产业发展伊始,就引入了现代农业规模化生产和产业化经营模式,并通过市场化运作,经过几年的快速发展,建立了可靠的肉鸡养殖基础;蓝田县政府制定实施了一系列优惠政策,表达了其发展肉鸡产业的决心,提高了农民发展肉鸡产业的热情,形成了发展肉鸡产业的良好社会基础。蓝田县位于西安市郊,在全省鸡肉产业发展中居于核心区域,是目前全省现代肉鸡标准化养殖规模最大的县之一,研究蓝田县肉鸡产业发展对于全省乃至全国农户标准化肉鸡养殖具有指导意义。

  一、蓝田县自然地理条件

  蓝田县地处秦岭北麓及其延伸地带,东南环山,北陈横岭,灞河、浐河横贯全境,形成南山北岭中河川的地势,是一个以山区、丘陵为主的县。蓝田境内地理状况复杂多样,地形地貌可分为河谷冲积阶地、黄土台原、黄土丘陵、秦岭山地四种形态。其中秦岭山地180.6万亩,占总面积59.7%,岭、原地95.4万亩,占总面积的31.4%,河谷冲积阶地26.8万亩,占总面积8.9%。5°以上坡耕地占全县耕地总面积的45.6%。蓝田县是西安市辖区内耕地面积最大、农业人口最多的县、区之一。随着近郊的城市化,远郊农业在西安农业中的地位将越来越突出,蓝田县必将成为西安越来越重要的农产品供应基地。蓝田县位于灞河、浐河中、上游流域,蓝田的生态环境状况直接影响西安东半部城区的生态环境;蓝田县近60%的地区属于秦岭山区,30%多的地区是秦岭山脉向关中平原延伸的黄土台原和黄土丘陵地带,按照《陕西省秦岭生态环境保护条例》的规定,必须实施生态环境保护措施。

  蓝田县因处于灞河、浐河中、上游流域,发展工业必将给城区带来污染,因此,不宜大规模发展工业企业;发展种植业受地理条块分割和气候、降雨、光照等区域差异较大的影响,难以形成规模。现代肉鸡养殖业占地面积不大,人工控制环境,适宜蓝田各地发展。

  二、蓝田县肉鸡产业发展历程及现状

  1980年代初,蓝田县群众就开始肉鸡养殖,但当时只作为一种家庭副业,饲养规模小,经济效益比较差。到了1990年代,随着国外专用肉鸡品种的引进和饲料工业的发展,我国肉鸡产业进入到了一个快速发展时期,蓝田县农户逐步实现肉鸡专业化养殖。2008年,蓝田县部分农户引进快长型白羽肉鸡新品种,采取标准棚平养的办法集约化饲养肉鸡,与新希望、石羊、正大等公司签订肉鸡购销合同,收到了良好地效益。2009年,蓝田县引进建设福润禽业有限公司3000万只肉鸡屠宰线,极大地提高了群众发展肉鸡的积极性。从2010年起,蓝田县委、县政府把发展肉鸡产业作为全县产业培育的重点项目,出台了《关于加快肉鸡产业发展的意见》,对农户标准化肉鸡养殖给予补贴,同时在协调扶持贷款、土地流转、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也给予全力支持,促进了肉鸡产业的快速发展。2012年,蓝田县提出了在全县建设“一核、十园、百小区、千标棚、亿只鸡”的肉鸡产业格局和创建全省最大的现代肉鸡标准化养殖示范县的发展目标。同年,引进了陕西华秦特种养殖有限责任公司落户蓝田开发建设种鸡场、孵化场等肉鸡产业综合项目。目前,蓝田县围绕肉鸡产业建成了种鸡场、孵化场、饲料厂、肉鸡养殖设备生产厂、肉鸡屠宰加工厂。截止2014年末全县已建成县肉鸡核心区和镇、村级标准化肉鸡养殖小区11个,已建成并投入正常生产的标准化肉鸡棚舍176栋,2014年年末全县存栏肉鸡188.4万只,全年出栏肉鸡821万只,仅养殖户养殖肉鸡一项,年产值1.9亿多元。目前蓝田县已成为西安市最大的肉鸡成产县。2013年9月,由养殖大户、饲料生产企业、肉鸡养殖设备生产企业、屠宰企业等发起成立了蓝田县肉鸡产业协会。蓝田县现代肉鸡产业链已经形成。

  三、蓝田县肉鸡产业发展的特点

  1.起步起点较高。

  蓝田县现代肉鸡产业发展起步阶段即引进快长型白羽肉鸡新品种,采取标准棚平养的办法集约化饲养肉鸡,人工控制温度、光照,全价饲料养殖,与国内大型肉鸡屠宰加工企业签订肉鸡养殖、购销合同,养殖、饲料供应、屠宰加工等专业分工明显,具备了现代农业高标准、高科技、高投入、高产出、高质量、高效益的特点和现代化营销特点。

  2.生产经营模式先进。

  蓝田县肉鸡产业生产经营模式主要有三种:

  ——“公司+合作社+农户”模式。由正大、石羊、希望、雨润等畜产品加工公司与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签订养殖合同,公司统一提供鸡苗、饲料、兽药等,统一养殖技术指导,合作社养殖户负责养殖,公司统一回收商品肉鸡,养殖户根据公司规定的养殖经济指标获得收入。

  ——“公司+农户”模式。公司与养殖大户签订养殖合同,公司统一为养殖户提供鸡苗、饲料、兽药等,养殖户负责养殖,最后公司统一回收毛鸡,养殖户根据公司规定的养殖经济指标每只鸡可获利2—4元。

  ——直接面向市场模式。养殖户根据市场行情自己采购鸡苗、饲料等原材料,养殖出栏直接销售到市场,获利情况由市场行情决定,每只毛鸡可获利6元。

  3.肉鸡营销模式灵活。

  当前蓝田县肉鸡主要以两种方式进行销售,一种方式是进入屠宰场,进行屠宰、分割、包装后进入商超和批发市场进行销售,另一种方式是直接进入西安及周边的活禽市场销售。

  蓝田县大部分肉鸡养殖大户和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生产的商品肉鸡主要销售形式是与石羊公司、陕西正大集团、雨润集团蓝田福润禽业公司等屠宰加工企业签订养殖合同,由专业肉鸡加工公司进行保价回收,养殖户虽然利润稍低,但可保证有可靠的销路。

  蓝田县安村镇、孟村镇部分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统一组织收购社员户肉毛鸡,与西安活禽市场营销大户签订购销合同,直接销售到西安活禽批发市场,也形成了一定规模的销售量。

  4.产业链条完整。

  蓝田县建成的标准化肉鸡棚舍全部采用人工控制温度、光照、自由饮水,围绕肉鸡产业已建成了陕西华秦特种养殖有限公司种鸡场、孵化场、秦乐饲料厂等5家饲料厂、同辉养殖设备生产厂、蓝田福润禽业有限公司肉鸡屠宰加工生产线,全县成立了30多个肉鸡养殖专业合作社,成立了蓝田县肉鸡产业协会。蓝田县现代肉鸡产业连已经形成。

  5.政府助推有力。

  为了促进肉鸡产业发展,2010年6月,中共蓝田县委、蓝田县人民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肉鸡产业发展的意见》,决定大力扶持标准化肉鸡养殖,对新建饲养万只肉鸡的标准化鸡舍,每栋奖补5万元;新建饲养5000只肉鸡的标准化鸡舍,每栋奖补2万元;新建肉鸡养殖小区(4栋以上鸡舍),每个小区给予1万元小区建设补贴。并在金融服务、项目支持、建设用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综合配套等方面给予优惠扶持。自《关于加快肉鸡产业发展的意见》颁布以来,县财政用于标准化肉鸡棚舍建设、肉鸡养殖小区建设的奖补资金和扶持肉鸡产业走出困境的生产补贴资金超过1500万元,争取各类项目资金2000多万元,发放贷款累计达到4000多万元。最近,蓝田县人民政府正在研究拟订《关于进一步加快肉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计划县财政每年专列1000万元,在标准化鸡舍建设、新品种引进和培育、肉鸡养殖技术合作、免疫新技术推广、产业能力提升、肉鸡产业协会建设等方面进行全面扶持,并在金融保险、用地、水、电、路等基础设施建设、强化监督管理、养殖环境监控、提高从业人员科学素质等方面提出了新的要求。《蓝田县人民政府关于进一步加快肉鸡产业发展的若干意见》的出台,将是蓝田现代肉鸡产业前进道路上的又一个里程碑。

  6.发展后劲强劲。

  蓝田县肉鸡产业在逆境中保持了强劲的发展势头。2012年媒体关于“速生鸡”的报道和2013年发生人感染H7N9禽流感,使我国禽类产品消费锐减,价格暴跌,市场低迷,我国肉鸡产业迅速跌入低谷期,对蓝田县肉鸡产业持续发展也产生了严重影响。尽管如此,在国内禽类产品市场处于低迷的这一段时间,蓝田县67.9%的肉鸡养殖户的73.7%的标准化肉鸡养殖大棚仍然没有间断肉鸡养殖,88.7%的养鸡户仍然在肉鸡生产中获得了优于其他农业经营的收益。2014年以来,蓝田县肉鸡产业逐渐复苏。主要表现在:一是农户养鸡保持稳定。到2014年末,全县已建成标准化棚舍192栋,正常生产的138栋,年末全县存栏肉鸡188.4万只,全年出栏肉鸡821万只;二是产业规模不断扩大。2014年新建肉鸡养殖小区投资规模、产业规模显著增大。由西安盛润食品有限公司投资1000万元,在安村镇宋家嘴村流转土地80亩,建设养殖万只商品肉鸡的标准化肉鸡养殖大棚20栋,建成后年可出栏商品肉鸡100万只;安村镇杨孔寺村规划投资1000万元,建设可养殖4万只商品肉鸡的标准化网养鸡舍6栋,现已建成3栋。三是产业化水平不断提高。蓝田县肉鸡核心区全自动环境控制的标准化种鸡养殖已经投入生产,养殖新品种父母代种鸡4万套;肉鸡核心区孵化场主体工程建设已经完工,正在进行内部设备安装,即将投入生产,肉鸡核心区建成后,蓝田县肉鸡产业链进一步完善。农户肉鸡养殖水平也在进一步提高。2014年以来,全县有16栋鸡舍进行了技术改造,将原来的平养改为网上养殖,另有4个肉鸡养殖小区规划将平养鸡舍改造成笼养鸡舍。肉鸡产业成为蓝田县农业产业化最完善、市场化运作最典型的行业,在农民脱贫致富方面发挥了积极地示范带动作用。

  四、蓝田县肉鸡产业发展存在问题

  1.全县肉鸡产业发展不平衡。

  一是区域分布不平衡。蓝田县肉鸡产业集中在三里镇、洩湖镇、普化镇、前卫镇、安村镇和金山镇等6个镇,养殖户数占了全县的74%,肉鸡存栏占了全县的82%,另外16个镇养殖户仅占26%,肉鸡存栏占全县的18%。二是养殖规模不平衡。大的养殖小区养殖规模数万只,年出栏肉鸡数十万只,也有养殖二三千只的散养农户和小型养鸡场。

  2.疫病防控措施不到位。

  肉鸡生长快,饲养密度大,种鸡及其产品流通频繁,存在爆发疫病的危险。有些养殖户对动物防疫认识不够,动物防疫基础设施尚不完善,一旦发生重大动物疫情,将对肉鸡产生带来极为严重的影响;个别鸡场规模较小,管理不规范,在饲料来源、环境卫生、疾病防治等方面易受外界不良因素的影响。病死鸡尸体处理不规范,给鸡场造成污染,留下疫病爆发的隐患;蓝田县肉鸡养殖集约化程度高,但饲料质量检测、抗体检测、药敏试验等措施跟不上,难以控制饲料违禁添加剂以及过量使用药物,产品中药物残留超标问题未能从根本上解决,存在产品质量安全隐患。

  3.政策落实不彻底,发展资金不足。

  蓝田县委、县政府研究制定了《关于加快肉鸡产业发展的意见》(蓝发〔2010〕17号),虽然在扶持发展的补贴资金、协调扶持贷款、土地流转、水、电、路基础设施建设等方面都作了全面规定,但在具体实施中仍然存在贷款门槛高、政策性保险未落实、土地流转难、水、电、路等配套设施建设滞后等问题。在蓝田县,建成一栋万只标准化地面平养肉鸡棚舍需花费资金约40万元,加上购鸡苗、饲料、兽药等流动资金20万元,从标准化鸡舍建设到鸡苗进舍共需资金约60万元。虽然县财政对建成投产符合标准的棚舍给予一定的补贴,但资金缺口还是很大。在肉鸡产业发展资金上,虽有贷款优惠扶持政策,但在实际贷款中,贷款条件高,担保难,贷款难。

  4.饲养标准化程度不高,管理水平较低。

  蓝田县养鸡企业发展不平衡,既有大规模的企业,也有中、小规模的饲养户,标准化规模养殖程度较低。由于受规模、资金以及从业人员文化知识水平的限制,大量的中、小规模养殖户的生产和管理还属于粗放式经营,科学饲养的意识还比较淡薄,精细化管理不能到位。在肉鸡饲养的硬件设施建设方面,许多养殖户为了追求利润最大化,一味扩大生产规模,而忽视养鸡配套硬件设施的投资和建设,较差的鸡舍条件容易导致鸡群发病,致使鸡的生产性能大幅度降低、生产效率降低,运行成本较高、饲养效益也提不高,不仅制约了生产水平的提高,而且也给肉鸡业带来更大的疫情风险和市场风险。

  5.市场运行不规范。

  目前蓝田县肉鸡生产基本采取与大型企业签订合同(企业提供鸡苗、饲料、兽药,同时进行技术指导;肉鸡出栏后由企业回收),养殖与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加工流通环节处于强势地位,企业在鸡苗、饲料、兽药等各个环节都抽取利润,而养殖户需要承担各个环节的成本,造成肉鸡饲养成本加大,利润降低。一是养殖与加工销售环节利益分配不均衡。肉鸡收购公司从鸡苗、饲料、药物等供应中加价普遍存在,养殖户经营成本加大;二是企业收购毛鸡时存在压级压价的问题;三是单方中止购销伙同的问题多有发生;四是销售鸡款不能及时清结,严重挫伤了养殖户的积极性。

  6.养殖环境控制压力越来越大。

  随着肉鸡业的发展,肉鸡养殖场和养殖规模不断增加和扩大,在肉鸡生产过程中所造成的环境污染和生态环境恶化给肉鸡业自身发展造成了严重威胁。某些养殖场只注重经济效益的提高,生产规模盲目扩大,忽视了对肉鸡场粪便、污水、病死鸡尸体等的无害化处理,造成农村生产生活环境污染,特别是畜禽粪便和养殖污水随意排放,造成蚊蝇滋生、细菌繁殖、疫病传播、污水下渗、水质污染、水体富营养化、地下水水质恶化,使农田灌溉水和人饮用水污染严重,直接影响人民的生活质量和危害人类健康安全。

  7.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

  大部分养殖户没有受过专业的养殖培训,并且学历普遍偏低。从蓝田县肉鸡养殖从业人员的文化层次看,小学文化占40%,初中文化占35%,高中文化占20%,受过专业教育的仅占5%。从业人员文化水平低制约现代肉鸡标准化养殖产业的进一步发展。

  五、蓝田县肉鸡产业发展的政策建议

  1.发挥政府引导作用。

  加强政府技术服务机构技术研发、技术指导服务工作,提高肉鸡养殖科技水平;借助媒体平台长期而持续地宣传,提高肉鸡产业的公众知名度;建立危机公关机制,在出现损害行业利益的不实言论时及时做出反应,维护行业正面形象,保护产业不因舆论而受伤;通过设立参观基地或教育基地的方式,长期而持续地进行白羽肉鸡相关科普知识的宣传,使消费者对白羽肉鸡有科学、客观而真实的了解;宣传蓝田县发展肉鸡的良好条件和机遇以及政府对标准化肉鸡棚舍的奖励补助政策,调动群众养殖肉鸡的积极性,为蓝田县建成肉鸡产业大县夯实基础。

  2.全面加强禽类疫病防控体系建设,增强疾病防控能力。

  坚持“预防为主”的方针,建立和完善防疫、检疫监督和疫情监测体系,构建网络健全、队伍稳定、保障有力、处置高效的动物疫病防控长效机制,全面提高禽类重大动物疫病防控能力和水平。建立健全规模养殖场防疫制度,切实落实各项防疫措施,严格执行限制进出隔离规定,建立严格的消毒制度,加强饲料、添加剂、药物等禽类养殖投入品的监管,指导养殖场采购和使用优质饲料和高效、低残留药品,提高防疫效果;加强禽类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建设禽类养殖废弃物无害化处理中心,对养殖场粪便、病死禽,利用物理、化学或生物等方法进行无害化处理。健全重大动物疫病防控应急反应机制及各项制度,全面推广“防、监、检”三位一体的防疫模式,进一步完善禽类重大疫病防控应急预案,疫情发生时,及时启动应急预案,进行应急处置,把损失降到最低限度。

  3.加大资金协调扶持力度,全面落实优惠扶持政策。

  各级政府应加大对政策落实的监督和管理,各级财政应加大支农力度,增加肉鸡产业发展资金的投入。继续实行标准化肉鸡棚舍建设奖补政策,每年列出一些专项资金,对发展起来的标准化肉鸡棚舍给予一定资金奖励。积极创新金融服务,对于农户发展肉鸡规模养殖的优先提供贷款;要完善规范农户贷款贴息政策,积极扩展肉鸡贴息贷款业务;要完善农户小额信用贷款和农户联保贷款制度,积极推进农户小额信贷,积极推行“三户联保”、“五户联保”等农户信用担保制度,不断增加肉鸡规模化生产和集约化经营的信贷供给。保险机构要认真落实《农业保险条例》(国务院令第629号),积极拓展保险业务,受理因火灾、鸡舍倒塌、洪水、暴雨积水、龙卷风、雷击、爆炸造成的肉鸡死亡和因疾病造成鸡只死亡保险;积极扩大政策性农业保险,对肉鸡养殖因遭受自然灾害和意外事故造成的经济损失提供直接物化成本保险。加大招商引资力度,鼓励和支持各类社会经济组织投资建设规模化养殖场,增加外界对蓝田县肉鸡产业的投资。

TAG: 肉鸡 陕西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