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GSP,你准备好了吗?(一)

发布: 2011-04-02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过,不一定意味着生;不过,则一定意味着死。对于我国兽药经营者而言,通过旨在规范兽药经营环节的GSP认证实际上并无选择的权力。

    过还是不过,对于广州市白云区某渔药经营店店主陈义(化名)来说,是摆在他面前的一道难题。

    2011年1月,在接到白云区农业局通知后,陈义和同区的100余名兽药经营者在当地钟落潭的五龙山庄参加了《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以下简称GSP)的首次培训。实际上,GSP对于陈义来讲并不是一个很新鲜的词,因为在某种程度上,GSP甚至决定了其渔药店未来是否能继续经营下去。

    2010年3月1日,由农业部颁布的针对兽药经营领域的GSP认证开始正式实施。根据GSP规定,在2012年3月1日前,目前已经开办或者今后想要从事兽药经营的企业必须要首先通过GSP认证方有资格获取《兽药经营许可证》并从事兽药经营活动。

    实际上,早在2005年江苏省便开始在全国范围内率先开展兽药GSP的试点工作,2010年农业部正式出台GSP后,其余各省也开始正式实施。一场声势浩大的全国范围内的GSP认证由此拉开序幕。

    这意味着,无数像陈义一样的我国兽药经营者将要根据GSP的要求对药店进行整改,否则等待他们的便是关门了事。陈义所参加的GSP培训是农业部在颁布GSP后第一次由区里组织的培训,而此时,距离GSP的验收大限只有1年零2个月的时间。

    难过的“夫妻店”

    陈义曾一度想过改行放弃GSP认证,但经过一番考虑后,最终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做了几十年的渔药,不做药店的话他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出路。

    虽然之前对决定药店生死的GSP也略有所知,但经过现场培训人员对GSP细则的具体解读后,陈义发现,通过GSP并没有想象中的那样简单。

    陈义其实并非水产专业毕业,做水产完全是半路出家,最开始是做饲料销售,做了几年后自己出来开了这家渔药店,他和妻子算是药店的全部员工,两人分工明确,他负责做技术和市场,妻子帮忙看店,属于典型的“夫妻店”类型。而像他这样的夫妻店占了我国兽药经营的相当大比例。

    由于陈义并非水产专业毕业,而按照《广东省兽药经营质量管理规范实施细则》规定,兽药经营企业主管质量的负责人和质量管理机构的负责人应当具备下列条件之一:具有兽药、兽医、水产等相关专业大专以上学历;具有兽药、兽医、水产等相关专业中专学历并从事五年以上兽药质量管理工作;具有兽药、兽医、水产等相关专业初级(技术员除外)以上专业技术职称;经注册的执业助理兽医师或执业兽医师。

    这就意味着,仅仅是在人员要求一项上陈义就没有资格申请GSP认证。一个变通的办法是,新招有资质的水产专业的毕业生以满足要求,但是这样做也并非上上之策,因为随之而来一个新的问题又摆在了他面前。

    由于陈义所在的区域主要是以养罗非鱼为主,罗非鱼并非名特优种类,因而针对罗非鱼的药品销售的利润也相对有限。陈义的担心是,凭着这一点有限的利润很难支撑新招员工的工资。他给笔者细细算了一笔帐,他和妻子两个人看店,每个月的伙食费用为1000元/月,房租1000元/月,按照广州的最低工资标准两个人每个月的工资为3600元/月,此外还要算上电话费200元/月,跑塘时摩托车的油费300元/月,单凭这些,每个月药店的固定支出已经达到了6100元/月。

    陈义告诉笔者,如果新招技术员的话,在当地工资最低要开到2000元/月以上,这个数目是他尚能承受的范围,但对于一个水产专业的毕业生而言,“这点工资肯定留不住人”。而且考虑到水产药品销售有着明显的淡季和旺季之分,从10月份到第二年的3月份基本上都属于淡季,没有太多生意,所以“根本不需要那么多技术员,而且药店的规模不大,确实也用不了”。

    陈义曾一度想过改行放弃GSP认证,但经过一番考虑后,最终他还是打消了这个念头。做了几十年的渔药,不做药店的话他实在想不出更好的出路。为此,陈义今年果断中断了和一些药厂的合作,“以前合作的10多个厂家现在已经减少到了5-6个厂家。GSP要求我们经销的药品必须有生产厂家的兽药生产许可证、兽药GMP证书,一些厂家不能提供的只好先终止,要不然检查时就会出问题。

    早过与晚过

    马上就要到渔药销售的旺季了,早点通过可以集中精力做好销售,要不然又要帮鱼看病又要准备GSP的申报材料非常耗费精力。

    与陈义不同的是,江门市江海区某渔药销售公司总经理艾承(化名)对于通过GSP并不担心。他告诉笔者,无论是硬件还是软件要求,他的店都已经达到GSP的要求,在他看来,“现在差的只是一个验收而已”。

    艾承从事水产已有16年的时间,2005年正式在江门开店,现在已经有了3个门市部。他告诉笔者,之所以还没有申报GSP验收主要还是想观察一下“形势”。

    他所说的“形势”实际上是指药品和非药品如何管理的问题。艾承所开的店主要是以渔药销售为主,与兽药相比,渔药中非药品占药品的比例达到了60-70%,但GSP并没有对非药品该如何销售做出规定。为此,艾承甚至想过将非药品和药品分别开店销售,因为这样销售非药品就不用通过GSP认证。

    “当然这也只是一个想法而已。”艾承告诉笔者,最终分不分开还在考虑当中,“主要是现在大部分饲料店都兼卖非药品,饲料店不用通过GSP,成本比起通过GSP的药店来说便低了很多,这样竞争的起点就不在一条线上。此外,还有很多没有能力通过GSP的药店可能会转入地下,他们不需要交纳税收和房租,如果政府的检查力度不够的话,到时我们将面临更加不公平的竞争”。

    当然也有人认为艾承的这种担心有些因噎废食。佛山市南海渔愉鱼水产服务有限公司总经理李悦悦认为,非药品和药品如果分开卖的话,养殖户买药时还要两个店来回跑非常不方便,实际上反而会减弱市场竞争力。

    与艾承的犹豫相比,广州渔大兽药有限公司选择了提早通过GSP。广州渔大兽药有限公司(杏坛店)是2010年12月份顺德首批通过GSP验收的4家企业之一。

    据广州渔大兽药有限公司(杏坛店)副店长林维生介绍,他所在的店从2010年6月份便开始准备申报通过GSP工作,“验收的人员前前后后检查了10多次,不合格的主要原因还是场地分区如要设置合格兽药区、不合格兽药区、待验兽药区、退货兽药区等,还有药品和非药品有没有分开摆放等等”。

    林维生告诉笔者,最后一次验收时,省里面也派了GSP检查员下来,目的就是希望将其做成示范店,而在

TAG: 农业 兽药 兽医 水产 饲料 养殖 标准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