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家禽企业为什么养的鸡卖不出去?

发布: 2013-11-13 |  作者:  |   来源: 南方农村报 

上一篇 下一篇
  :

  “4月H7N9禽流感后,两广黄企业开始实施减产计划,某些企业甚至减产20%,但销量至今仍然没有恢复。大部分企业仍然在生死线上挣扎,而这种状况至少要持续到明年5、6月份。”在近日召开的玉林市水产畜牧业协会成立十周年暨行业创新发展论坛(以下简称“论坛”)上,玉林市水产畜牧业协会会长庞宏志道出了两广黄鸡企业的窘境。

  现状??

  产能过剩,消费需求降低

  对于今年家禽产业持续低迷的状况,各家禽企业普遍将其归罪于产能过剩。据了解,截至目前,今年4月收储的冻鸡仍有70%尚未被消耗。而部分企业对下半年行情盲目乐观,不减反增的措施更导致事态进一步恶化。另外,国家对三公消费的限制,4月H7N9风波引发的消费恐慌,和80、90后消费习惯的改变都不同程度地制约着消费需求的增长。供大于求的现状将成为长期制约家禽市场恢复的阻力。

  相对于有所减产的黄鸡,白鸡产业却风头渐长。新希望六和、圣农、正大、中粮等国内公司都相继抛出大力发展白羽肉鸡产业的信息。美国泰森,嘉吉,福喜等资金雄厚的国外企业也纷纷涌入我国白羽肉鸡产业。据中国畜牧业协会统计,截至目前,今年我国共引进祖代白羽肉鸡153万套。“黄羽肉鸡是弱势产业,大部分企业没有足够的财产作为抵押贷款的资本,也鲜有大财团愿意给予有力的资金支持。”鹤山市墟岗黄畜牧有限公司总经理刘东明指出,家禽企业在这种行情下举步维艰。

  广东温氏南方家禽育种有限公司总经理陈永华表示,此次H7N9事件之后,政府对黄羽肉鸡的养殖模式、免疫方式和活禽销售方式的安全性产生了怀疑。取缔活禽交易的趋势日益凸显,黄羽肉鸡或将失去其体现“鲜活”优势的渠道。“因此,白羽肉鸡的发展势头可能即将超过黄羽肉鸡。”

  原因??

  只会养鸡不大会卖鸡

  为什么养的鸡卖不出去?这是近段时间让家禽企业异常头疼的问题。珠海市裕禾农牧有限公司董事长陈汉松指出,几乎所有的家禽企业考虑的仅仅是如何养鸡,既不做产品深加工,也没有固定的销售市场。也就是说,企业此前并没有仔细地考虑如何做好买卖。

  此次论坛上,广西大学韦平教授给大家算了一笔账:100日龄左右的土鸡,出厂价为8元/斤,市场上的售价大概为15元/斤,而餐厅里重量2-3斤的鸡售价是65元/只。产业利润的最终去向跃然纸上。“难道我们就光会养鸡么?价格的最终决定权属于销售终端。企业需要延伸产业链,打通销售环节,从终端市场赚钱。而产品差异化的品牌打造也是各企业避免产品同质化的关键。”韦平说道。

  如何卖鸡,便是更深层次的问题。今年年初,广东省开平禽业协会副会长汤军将他的种鸡场卖了。为什么卖?“因为我们没有资金优势,没有市场优势,没有技术优势,也没有品种优势。于是将公司转手卖给综合优势较强的鹤山市墟岗黄畜牧有限公司。而我们专做唯一具有相对优势的终端销售。”汤军表示,发展终端销售并不是一味地要求各公司开拓新领域、新建销售部门。而是通过企业间的资源互补,各取所长,联手打造上、中、下游的全产业链。这亦或成为家禽产业发展的突破口。

  出路??

  集中屠宰是大势所趋

  2007年7月,广西凤翔集团畜禽食品有限公司(以下简称“广西凤翔”)第一条鸡屠宰线建成投产,并于当年10月在上海成立销售公司,试水冰鲜鸡销售。广西凤翔总经理庞芳清透露,“虽然我们在屠宰加工方面投入早,但亏得也多。这些年从鸡苗和肉鸡赚的钱几乎全部填进去了。屠宰那边到目前为止已投入2亿元,你说赚么?我觉得不赚。”然而今年年初H7N9的疫情给了广西凤翔一次突破的机会。上海地区对活禽销售明令禁止,使得广西凤翔的冰鲜鸡销量迅速上升。由此获得的利润也很大程度上弥补了此次疫情造成的损失。

  集中屠宰是阻断人畜(禽)共患病发生的重要手段。业内人士也普遍认为,规模化饲养和集中屠宰必定是大势所趋。广西参皇养殖集团有限公司总裁张聪认为,虽然现阶段企业在产业链的延伸方面并没有取得很好的效果,大部分企业表示并不赚钱,但是这个大的方向是正确的,只是企业要放缓发展速度,根据自身的实力谨慎为之。

  在市场容量和消费需求基本保持平衡的现状下,众多行业人士还推崇多产业齐头并进的发展路线。通过扩展经营范围来提高企业抗市场风险的能力。今年温氏集团养猪和奶牛板块对家禽板块损失的弥补便是有力例证。广西凤翔在地产方面的投资也为其创下了可观的盈利。

  在家禽产业专业化、集约化、规模化发展转型升级的现状下,庞宏志呼吁“各养殖企业要认清形势,适应市场,政府指导,量力而行,行业自律,企业自控,实现产业转型升级。”

专题:H7N9重创家禽产业
TAG: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