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贵州正安县:高唱“特色养殖”赞歌

发布: 2011-12-20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贵州省正安县是传统的农业大县,种植与养殖业可以说占据农业生产总值的半壁江山。放眼过去的“十一五”,正安县畜牧产业硕果累累;展望未来“十二五”,我们充满无限期待。

  “十二五”期间,正安县畜牧水产业将制定“51823”(即50万头猪、10万头牛、80万只羊、20万尾大鲵、30万羽家禽)发展目标,以八大措施(加强宣传发动,增强市场观念;强化服务体系建设,提高管理水平;狠抓“三种”工程<种畜、种禽、种鱼>,走自繁自养之路;充分利用自然资源,发展特种养殖;狠抓规模养殖示范,提高集约化水平;狠抓项目建设,加快结构调整步伐;狠抓畜牧执法,确保畜产品质量安全;加强组织领导,发展现代化畜牧业)为引领,努力将畜牧产业做大做强、做优做精。

  蜜蜂,我们俗称蜂子,靠采食花粉和花蜜并酿造蜂蜜。蜜蜂是对人类有益的昆虫类群之一,我们熟知的有西方蜜蜂(意蜂)和中华蜜蜂(中蜂)。蜜蜂为农作物、果树、蔬菜、牧草、油茶等作物和中药植物传粉,“采千山之灵气,集万花之精华”是它们生活习性的真实写照。蜜蜂所产的蜂蜜是人们常用的滋补品,有“老年人的牛奶”的美称;蜂花粉被人们誉为“微型营养库”,蜂王浆更是高级营养品,可增强体质,延年益寿;蜂毒对风湿、神经炎等均有疗效;蜂蜡和蜂胶都是轻工业的原料,具有较高的经济价值。随着社会生活的提高,我们越来越追求高品质、高营养的的滋补品,丰富我们的生活,强健我们的体魄。

  近年来,正安县养蜂事业不断发展,养蜂人在安场、和溪、格林、俭坪等乡镇成立了养蜂农民专业合作社,并于今年1月、6月、10月分别召开了正安养蜂业座谈会,会上,县畜产办相关负责人到会指导,为正安县养蜂业发展扬鞭指路。截止目前,正安县已发展蜜蜂8000余群,年产蜂蜜80余万斤,按现在的市场价计算,产值高达3200余万元。8000余群蜜蜂,在用蜂蜜创造产值的同时,还无形中为农作物、果树等传播花粉,促进农作物增产,提高果实品质。

  正安县境内气候十分适宜养蜂,每年9月至次年3月,在固定的地方秋繁、越冬、春繁、采集油菜花蜜、粉,生产蜂王浆;4月转至半高山地区,追逐油菜花期产蜜;5月又转至再高一点的地方,利用山花、洋槐花期产蜜;6至7月转回低一些的地方,利用玉米、乌桕花期产蜜;8月再转至高山地区,利用五倍子等药花产蜜。

  养蜂人贾明洪对正安县的养蜂产业充满信心,他说:“正安历来就是贵州省的养蜂大县,特别是近年来县委、县政府及各职能部门大力扶持产业建设,养蜂这一传统的养殖业又被摆上了重点产业扶持项目,组织成立协会、准备成立公司等,就是的这一产业的重视。相信在不久的将来,处处花香中都能见到成群的蜜蜂。”

  猪肉是我们日常生活中必不可少的食物。生猪的饲养,已不再是农村家庭简单的喂几头过年猪,保证来年的猪肉、猪油的供应了,更多的是走规模化、规范化养殖,从家庭的自给自足走向市场,创造更多的经济效益。

  多项措施助推生猪养殖业持续前进。为壮大正安县生猪养殖,在上级项目资金的助推下,县委、县政府出台相关措施,保障该产业持续前进。仅2011年,全县就发放能繁母猪补助204万余元,为仔猪循环发展提供了保障。同时正在推出能繁母猪参保制度,农户每头能繁母猪出资12元,中央、省、市匹配项目资金48元,为全县能繁母猪统一购买60元的保险,如果在投保期内出现母猪死亡,则由保险公司赔付每头1000元保险金,降低了农户损失。

  用正确思路指引生猪健康良性发展。生猪养殖,存在一定的疫病防控和价格起伏风险,特别是对规模大、投入大的规范化养殖场,更是存在一定的挑战。对此,县畜产办根据各阶段的疫病发生进行有效防控,及时做好春防、秋防等疫苗接种,杜绝疫病发生。同时,给规模养殖户订立气象预报,及时提醒强化饲养管理;针对大型养殖场,更是建立干部包保责任制,狠抓党员创业带富工程,定期或不定期到现场指导,为养殖户保驾护航。

  近年来,生猪价格起伏较大,部分养殖场和农户有“逢贵就撵,逢贱就懒”的思想,价格高的时候就买很多来喂养,最后导致存栏过多;价格低的时候就不管不问,不及时补栏,最后价格高的时候没有猪卖又怨声载道。就在记者采访当日,遇到了生猪养殖大户冯泽英在县畜产办主任韦圣江的办公室,韦主任正在给冯泽英分析当前生猪市场:“不要看到最近生猪价格和猪肉价格开始下降就失去信心,要抓住当前粮食丰收的机遇,大胆的补栏上圈,价格是稳得起的。”听了韦圣江的话,冯泽英连连点头,从她的表情来看,仿佛对养猪更加充满了信心。

  土坪镇土坪村上坝组的郑世珍,2007年开始喂养斯格种猪,至今已投入资金400余万元,占地面积4000余平方米,有圈舍、化粪池、公猪舍、采精舍、化验舍、分娩舍、保育舍、商品猪舍、污水处理池、沼气池等,完全成为了现代化的养殖场。对于养猪前景,郑世珍说:“我们不要只看眼前,猪价高的时候就大量买来喂,猪价低的时候就不管任其发展,这是不行的,要用平常心去对待猪价的上涨价和下降,这样既能挣到钱,又能稳定猪的发展。”

  近年来,正安县大力推进植树造林,加强生态环境建设,林业集群带逐渐形成。面对日益丰富的林业资源,许多农民开始动起了脑筋,充分利用林下空地,喂养鸡、鸭、鹅等,通过发展“林下经济”发家致富。

  随着林业集群带的日趋丰富,原来的很多种庄稼的土地已经不能再耕作,逐渐成为了闲散空地,为发展林下养殖提供了便利。今年,正安县利用有利资源,在全县19个乡镇范围内实施了林下围栏养殖这个短平快项目,创建23个林下围栏养鸡示范点,有养殖户537户,以确保正安县年初确定的140万羽鸡、10万羽鸭、10万羽鹅的既定目标顺利实现。对537户示范养殖户,县财政安排专项资金进行补贴,每羽补贴5.00元,共计补贴134250.00元,现已全部发放到位,群众得到了实惠。

  林下(庭院)养殖模式目前在全县得到普遍推广,能够形成循环经济,利用林下空地,既节约了宝贵的耕地资源,鸡、鸭、鹅的粪便又为树木生长提供了养分,能更好地促进树木生长。家住庙塘板房的向显杰从2003年秋季开始投资栽种果树和搞养殖,从开始到果园成型,共投入资金50余万元,现在已经有了果园150余亩,他利用林下围栏养殖,去年出栏野鸡、乌骨鸡、土鸡、狮头鹅、白鹅等共2万余只,总收入达100余万元,除去所有投入,净收入都有30余万元。看到漫山遍野的乌骨鸡、土鸡、狮头鹅、白鹅,谈起收入及发展前景,向显杰一脸笑容,他说:“我利用国家退耕还林的好政策,通过土地流转的方式栽种了150余亩梨树,现在已经全部成型,在这一片梨园中,我没有让空地空着,而是将它围起来,购进野鸡、乌骨鸡、土鸡、狮头鹅、白鹅等家禽喂养,做到种植与养殖的结合,追求更大的经济价值。有这么多的鸡、鹅等在梨园里放养,我基本上没有给梨树施过肥,鸡粪、鹅粪就是最好的肥料,完全是生态无公害的。”看到成群的“义务工”在梨园里啄草施肥,向显杰脸上那个笑啊,灿烂得很呢!

  大鲵俗称娃娃鱼,是一种食药两用价值均极高的经济动物,不仅肉质鲜美可口,富含17种氨基酸和金属硫蛋白、胶原蛋白,而且皮、胃、尾、血、脂肪和腺体分泌液,均有较高的药用和保健价值,被专家誉为“水中人参”和软黄金,倍受中外消费者的青睐,历史上一直是我国传统出口创汇的高附加值商品。

  近年来,按照正安县大鲵养殖发展总体规划,打造谢坝大鲵养殖生态园区(即谢坝乡、流渡镇、市坪乡)为核心,辐射带动安场、凤仪、和溪、碧峰、新州、俭坪等乡镇的总体思路,目前全县发展态势良好,发展速度较快,群众积极性高。截止2011年,全县发展大鲵养殖企业4家(谢坝3家、安场1家)、带动养殖户220余户(分别在谢坝、安场、凤仪、俭坪),建养殖池3000余平方米,大鲵养殖总量9000余尾,经济价值达1300余万元。正安县市坪、流渡、土坪、新州、碧丰等乡镇正在进苗之中,群众养殖积极性高。

  切实将正安县打造成黔北大鲵第一县。对此,县委、县政府及相关职能部门出台了具体措施,倾力为此项产业保驾护航。从2011年起,县财政每年安排100万元作为大鲵养殖发展资金,以后视财政增长情况逐年增加;相关乡镇财政每年也安排一定数额的资金作为大鲵养殖发展资金。通过财政资金杠杆作用,建立社会广泛参与的大鲵养殖多元化投资体制,引进有资金、有技术、有实力的企业投资正安县大鲵养殖产业,按照企业加基地、基地带农户等多种形式,建立多元化、多层次、多形式的利益联结体,形成区域化布局、专业化生产、规模化养殖、一体化经营、市场化拓展、社会化服务的新格局,着力构筑企业、集体、个体和家庭为主体的共同发展平台。大力扶持养殖专业户、专业村、专业组发展。鼓励国家行政、事业单位或科技干部带项目、带技术、带资金承包、租赁、入股兴办大鲵养殖项目;鼓励非公有制企业、返乡民工和农民专业合作组织投资兴建大鲵养殖和产品加工。县财政每年安排2000万元贴息贷款,由畜牧水产部门根据养殖户养殖数量给予相应的贷款贴息;对农户及干部领办的大鲵养殖项目,一次性给予每尾大鲵苗200元补助;对修建养殖池的,每个标准池(1立方米)补助50元,对饵料池及种鱼的补助正在制定标准。县畜牧水产部门通过邀请有关专家讲课和组织畜牧水产技术干部,定期或不定期对农户进行养殖技术指导培训,切实提高养殖农户饲养水平。

  “养好一条娃娃鱼,当喂几头大肥猪。”东礼村村民谢世玉如是对记者说。养娃娃鱼既不要多大的场地,又不费多少劳力,还能挣大钱。他说,对于农村来讲,养娃娃鱼实在是个好项目,从出苗到养成商品鱼一般是3年时间,全人工(也叫散养)模式投入比较小,适合于大多数农户养。按最低市场价格1300元1市斤计算,种苗和饵料投入在1200多元,如果养到2斤左右,每条娃娃鱼的纯利润在2000余元。“有了娃娃鱼这个‘金饭碗’,我们以后的日子更不用愁了。”谢世玉对喂养娃娃鱼的前景充满期待。

  正安是传统的山区农业大县,草山资源十分丰富,据统计,正安县现有荒山草坡70余万亩,青山绿水,是一片发展草地生态养羊的好地方。

  2009年,正安县开始实施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养羊科技扶贫项目,两年来,全县已发展养羊户1100余户,引进种羊34000余只,发展肉羊50000余只,涉及班竹、桴焉、庙塘、土坪、市坪等乡镇,2012年准备在小雅、碧峰、流渡、中观等乡镇实施,预计到“十二五”期末,正安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养羊科技扶贫项目将达到全县覆盖。

  为切实做好正安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养羊科技扶贫项目,确保“十二五”期间80万只羊顺利出栏,自2009年以来,每年争取上级扶贫资金至少安排500万元,用于发展农户购买种羊、修建圈舍等补助,其中购买种母羊每只补助农户500元、购买种公羊每只补助1200元、修建圈舍每平方米补助60元。同时,还积极整合退耕还林、石漠化治理等涉农项目资金,用于种草、建圈、建青贮池等,不断改善养羊环境。

  家住庙塘镇板房村兴隆组的张德林,通过农户托管的方式养羊97只,修建圈舍130余平方米,共投入资金5万余元,他也享受到了县里的优惠政策,领到了种羊购买补助及修建圈舍补助金共计2.9万余元。谈起草地生态养羊项目,张德林总有说不完的话:“以前喂猪喂牛没有听说有补助,现在喂羊子国家不只补助修圈的钱,就连买种羊的钱都要补助,要知道羊圈修好和种羊买来后就是自家的了,相当于政府给我们修好了羊圈、买来了种羊让我们做‘无本’的生意,赚的钱是自己的,不拿一分给别人,真是太好了。县、镇、村及畜牧业务部门的领导还不定期来指导疫病防治、饲喂方法、青贮料储备等,我们遇到困难还能够得到及时的帮助,干这件事劲头大、信心足啊!”

  在正安各地,像张德林那样的养羊大户还很多,他们都在各级各部门的关心支持下,用自己勤劳的双手为自己创收,为正安的畜牧事业发展做着最大的贡献。

  “通过县委、县政府的科学规划,合理布局,在全县广大干部群众的关心支持努力下,正安的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养羊科技扶贫项目一定能够得到很好的发展,‘十二五’期间出栏80万只肉羊的既定目标定能顺利实现。青山绿水间,黑、黄、白各色的山羊,一定会成为一道亮丽的风景,‘咩咩’的羊声,也将回荡在山间。”谈到正安县草地生态畜牧业产业化养羊科技扶贫项目的现状与未来,县畜产办主任韦圣江充满着自信。

TAG: 贵州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