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2013年上半年生猪产业回顾及后期走势分析

发布: 2013-07-30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消息:

  从大喜、大悲到期盼,这就是2013年上半年猪市走势造就的猪农心路历程。

  上半年猪市的走势,基本上与笔者的预测吻合,如笔者对上半年走势的描述“一季度全国平均价格区间在15—13元/千克左右。”“二季度仍然会维持低位运行,全国平均价格区间在12—14元/千克,该季度猪市将进入行业整体亏损期。”

  本来,2013年上半年出现了两大意外因素和一个制度因素,分别是“浦江死猪”事件、“禽流感”事件和国家对“三公消费的抑制”。这三大大事件对上半年的猪价有一定影响,但为什么不能改变上半年的根本走势呢?

  “浦江死猪”正负能量对猪市的影响。

  此事件的“负能量”是引发人们对食品安全的担扰,但影响的范围毕竟只是在上海、江苏一带,尚不足以摧毁全国消费者的消费信心。其影响猪价的“正能量”是给予猪农“疫病损失导致生猪供应量不足从而推动价格上涨”的信息,这种错觉反而恢复了部分养殖者的信心,甚至出现“抄底”冲动。正负相抵,所以对猪市的实际影响极微。

  新一届领导上台后加强了对“三公消费”的抑制,导致养猪业“腐败红利”的消失。

  这一点可能很多朋友不好理解:难道养猪业也能享受“腐败红利”?

  人民日报曾经刊登过这样一则消息:中国农业大学专家课题组对大、中、小三类城市,共2700桌不同规模的餐桌中剩余饭菜的蛋白质、脂肪等进行系统分析,保守推算,我国2007年至2008年仅餐饮浪费的食物蛋白质就达800万吨,相当于2.6亿人一年的所需;浪费脂肪300万吨,相当于1.3亿人一年所需。

  这些浪费的蛋白质脂肪估计有一半来自“三公消费”,因为在“三公消费”盛行时期,大大小小的领导都有“签单”权,他们的七大姑八大姨在饭店大吃大喝都可以由这些领导签单,公款付帐。还有一个佐证就是,据一位收集泔水养猪的朋友说,在抑制“三公消费”前,他订的一家高级酒店每天有七八十桶泔水,但今年上半年每天只有四五十桶,而且里面的“油水”还大不如前。

  因为中国消费的肉食结构中猪肉占到一半以上,我们假设这些浪费的蛋白质和脂肪中有一半是猪肉,哪么合计就是550万吨;再假设习李新政下抑制的“三公消费”下降一半,哪么少浪费的猪肉每年是275万吨!我们以去年公布的海关数据2012年全年进口猪肉是52.2万吨,哪么光“三公消费”浪费的猪肉量比去年进口总量的五倍还要多。我们再用这个数据和国家收储量做一对比:国家实际可以用于存放中央储备肉的冷库规模在60万吨左右,华夏猪网加上商业收储,总量也不会超过250万吨。而且所谓收储,最终还要回流到市场。但国家每次公布猪肉收储消息,都会对猪市产生不小的震动作用,可以想像习李新政下抑制“三公消费”对猪肉消费的影响该有多大?

  “禽流感”事件的过度炒作,同样有正负两方面的效应。

  在炒作初期,高消费群体不敢吃禽肉,恐慌引发禽产品价格急降,但低消费群体大多数是奉行“便宜穷”哲学者,他们不信邪,越便宜越多吃,以至不惜把口袋里的钱都掏光。其实在当时鸡价不如小白菜价的时候,并非多花钱反而大饱了口福,算是捡了个小便宜。这样,短期内对猪肉消费造成的影响就很微小了:高消费者以猪肉和其它肉类和水产品代替禽肉,低消费群体以便宜的禽肉代替了猪肉。但是在炒作后期,因对家禽养殖行业打击太大,会造成禽产品的短期市场供应紧张的状况,这种禽产品供应空档,猪肉就成为主要替代品。因此,在传统猪价低迷期的五月份,猪价反而出现了上扬态势。关于这次猪价上涨与“禽流感”事件的关系,有一个事实可做为佐证,就是最先回升和回升幅度最大的地区,就是此前受“禽流感”影响最严重的华东一带。而上半年猪价最高的贵州省,目前不但没有回升,而且笔者联系的大部分观测点都还在下降。

[1] [2] 下一页

TAG: 走势分析 生猪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