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安全性高适口性好吸收利用率超过无机微量元素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是理想添加剂

发布: 2010-04-03 |  作者: 本站搜集 |   来源: 中国渔业报

上一篇 下一篇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是一种新型的有机微量元素添加剂,具有较好的稳定性、较高的生物学效价、使用安全性高、适口性好、与维生素无配伍禁忌和减少水质污染等特点,还具有杀菌和改善免疫功能,是一种非常理想的微量元素添加剂。同时,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水生动物消化道中先被降解后再被吸收,可以达到与结合态氨基酸同步吸收,能有效地利用氨基酸,促进鱼和虾类生长,提高生产性能,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成活率。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基本结构及吸收机制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基本结构与其化学稳定性:氨基酸与金属离子微量元素螯合,是多合配位体,两个配位原子之间相隔2个或3个原子与中心离子共同形成螯环。常见的螯环有5原子环和6原子环,α-氨基酸和螯合物为5原子环,β-氨基酸能形成6原子环。螯合物的内络盐与络离子有别。当形成螯合物时,多合配位体同时满足了中央离子的配位数和化合价,就能得到电荷为零的螯合离子即内络盐。配位的中心离子的配位数也有不同,一般认为氨基酸同营养性微量元素(铁、锌、锰、铜等)离子形成配位数为4的螯合物。其螯环为2,即摩尔比为1∶2。
  螯环的形成导致螯合离子比非整合离子在水溶液中较难解离,因此有较高的稳定性。
  目前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吸收机制尚不确切,主要认为是通过氨基酸或肽的吸收机制,已被越来越多的研究者接受。此理论的基本概念是金属离子以共价键和离子键与氨基酸的配位体键合,被保护在复合物的核心,免遭了一些理化因子的攻击,而且金属螯合物从肠粘膜吸收,金属螯合物以整体的形式穿过粘膜细胞膜、粘膜细胞和基底细胞膜进入血浆。
  由于微量元素的吸收主要是在肠内吸收或在消化前借助于辅酶的作用与氨基酸蛋白质进行整合后,被机体吸收,吸收后的金属元素在血液中与某些蛋白质结合被运输到所需部位发生功效。同时由于螯合矿物质的自然能力有限,未被螯合的游离金属离子则不能被吸收。而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既是机体吸收金属离子的主要形式,又是动物体内合成蛋白质过程的中间物质。并且通过微量元素与氨基酸螯合后,金属离子在配位体氨基酸的保护下,具有抵抗干扰、缓解矿物质之间拮抗竞争的作用。
  同时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可有效地避免水产饲料中植酸和钙的影响,水产饲料中含有的植酸、草酸和钙对微量元素的吸收利用有一定的影响。植酸在ph5~6时与fe2+、
  cu2+、mn2+等金属微量元素离子的络合稳定
  常数(1gk)为10.85~17.63,形成了难以消化吸收的植酸微量元素络合物,不能被水产动物动物所利用,cu2+浓度升高也影响以上微量元素的吸收。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由于化学性质稳定,不被植酸所影响,并降低ca2+对某些金属微量元素的拮抗作用,提高其利用率。
  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特点1.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使用安全性高、适口性好
  无机盐不仅因其有特殊的气味而影响适口性,而且影响胃肠道内ph值和体内的酸碱平衡,会对机体产生不良的刺激作用;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具有氨基酸特有的气味,使水产动物易于接受,适口性好。同时,金属离子与氨基酸的反应形成了一个缓冲体系,保证了金属离子的恒定。由于水生动物生活在水中,水和体液之间的渗透压差,使淡水水生动物发生渗入水而失掉盐,海水水生动物则发生失掉水而渗入盐的现象。因此,维持水生动物体内的酸碱平衡和正常的渗透压对于水生动物具有非常重要的意义。
  2.避免金属微量元素氧化破坏维生素水产饲料中的fe2+、cu2+、mn2+等金属微量元素离子能直接引起维生素特别是va、泛酸、vc、ve的迅速分解失活。微量元素中的结晶水分和添加剂中的水分存在,更加速微量元素对它们的破坏作用。
  对这些维生素的损失,通常采用加大添加量的方法,不但不能很好地弥补损失,而且增大了成本。对矿物元素采用氨基酸螯合物,在水产饲料中相对稳定,减少这些微量元素对维生素的破坏,可减少维生素的添加量,降低饲料成本。
  3.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是绿色、环保饲料添加剂
  水体中的重金属离子fe2+、cu2+、mn2+等达到一定浓度对鱼类会造成一定的毒害,对鱼类的免疫、呼吸强度、呼吸运动、生理生化作用、胚胎发育和仔鱼毒性、细胞、脑组织、嗅觉以及基因毒性有一定的影响。由于无机盐的生物利用率比较低,为了满足动物对微量元素的需求,在水产饲料中一般添加大量的无机盐,未被消化的无机离子大量排放在水体中,对水体造成污染,而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消化利用率比无机盐消化利用率高,使用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是解决过量使用无机盐造成环境污染的有效方法。因此,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是绿色、环保新型水产配合饲料中的绿色微量元素添加剂。
  4.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吸收利用率高由于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生物学效价受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产品质量、水产动物的品种与生长发育的不同阶段、水产动物养殖的水域环境、水产动物的健康状况、添加量的不同、无机参照物的形式、饵料的组成及试验期的长短等诸多因素的影响。
  目前有关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水产动物中的生物学效价的研究报道还不多见,根据国内外科研部门的研究,经氨基酸螯合后的微量元素在水产动物中的吸收率是无机盐的1.25倍~2.5倍,比无机盐微量元素有更大、更优越的普遍吸收和消化代谢作用。一般来讲,氨基酸螯合铜的吸收率比碳酸盐大1.5倍,比硫酸盐大2.25倍,比氧化物大1.25倍;氨基酸螯合镁吸收率比碳酸盐大1.8倍,比硫酸盐大2.5倍;氨基酸螯合铁的吸收率比碳酸盐大1.5倍,比硫酸盐大1.8倍,比氧化物大2.5倍;氨基螯合锌比硫酸盐大2.1倍,比氧化物大2.5倍。
  5.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中的氨基酸能被水生动物有效地利用
  蛋白质的营养价值是由必需氨基酸的含量和比例决定的,而各种氨基酸之间的比例是决定营养价值的重要因素,因此在鱼虾饲料中,氨基酸平衡对于合理的饲料配方是极为重要的,用氨基酸不平衡的蛋白质饲料喂鱼虾,即使饲料中蛋白质含量高,鱼虾的生长也会变慢,还会出现肝脏反常地积累脂肪等各种生理障碍。解决的办法之一是把缺少的那种氨基酸添加到饲料中去,但是并非所有的鱼类都能有效地利用游离氨基酸。麦康森等研究指出,饲料中的游离氨基酸在进入中肠以前,绝大部分已被中肠腺吸收,它不仅不能与结合态氨基酸同步吸收,而且严重地影响别的必需氨基酸吸收的同步化,使氨基酸间得不到平衡互补,从而影响游离态氨基酸的结合率,以及整个饲料蛋白质的效率。而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水生动物消化道中被降解后再被吸收,可以达到与结合态氨基酸同步吸收,能有效地利用氨基酸,促进鱼和虾类生长,提高生产性能,降低饲料系数,提高成活率。
  影响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在水产饲料中应用的因素
  虽然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有诸多优点,但是,目前国际、国内尚无统一的、可靠的方法,检测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螯合率和螯合强度,这是影响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应用的首要因素。
  研究结果的不确定性也影响了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应用。绝大部分研究结果证实,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比无机微量元素更利于利用和生长,但也有个别研究者得出相反的结果,认为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生物学效价不比无机微量元素高,甚至更低,对生长无促进作用等。
  水生动物种类繁多,我国有900余种淡水鱼类、2200余种海水鱼类,还有大量的甲壳类、贝类、软体动物等,各种水生动物又分为鱼苗、鱼种、育成3个营养阶段。各品种、各营养阶段的吸收利用率是不同的,甚至存在很大的差异,目前在这方面研究报道很少,缺乏系统的研究,不能为生产提供有效的技术支持。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类型、使用方法、饲料的营养水平、水产动物的生产水平、水域环境以及水生动物的健康状况都影响氨基酸微量元素螯合物的使用效果。
TAG: 微量元素 螯合物 氨基酸 添加剂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