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中草药在水产养殖中的应用(下)

发布: 2016-03-17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四、防治鱼病的几种常用中草药

  1.大黄。 又名锦纹、黄良,别名将军、生军、 马

  蹄黄等, 系多年生草本植物,以根及根状茎入药。本品

  抗菌作用强,抗菌谱广, 其有效成分为蒽醌衍生物,其

  中以大黄酸、大黄素及芦荟大黄素的抗菌作用最好, 有

  收敛、泻下、增加血小板、促进血液凝固等作用。 用于

  烂鳃病、 出血病及白头白嘴病等。使用方法:全池泼洒,

  常用量为2.5~3.75ppm, 临用前,先将池水需用的大黄

  量,用0.3%的氨水按1∶20比例,在室温浸泡下经12~

  24小时,取药液均匀洒入水中,可有效防治鱼粘细菌病。

  本品与硫酸铜合用,即大黄1~1.5ppm与0.5ppm浓度

  的硫酸铜联用,可提高疗效。内服,5~10克/ 公斤体重

  鱼,大黄碾成细粉末混入饲料内,每天1次,连用3 天,

  可防治粘细菌病;连用7天,再泼洒硫酸铜(0.7ppm),对

  草鱼出血病效佳。也可按每公斤鱼重用2.5g大黄、1.5克

  黄柏、1克黄芩、5克食盐与饵料混匀制成药饵投喂, 每

  天1次,连服3天。此外,肠炎病、细菌性烂鳃病、 白头

  白嘴病也可用大黄治疗,有一定效果。

  2.大蒜。 为百合科、葱属植物,以鳞茎入药,具特

  异的辛辣味和蒜臭,其有效成分为大蒜类。 大蒜素具有

  广谱抑菌止痢、驱虫及健胃作用, 常用于防治鱼类肠类

  病。使用方法:每100公斤鱼用大蒜0.5~1公斤拦入饲料

  中投喂,6天为一疗程,若加入等量食盐,可提高其作用,

  用于防治烂腮病、肠炎病;取大蒜晒干加水煎汁,以 10

  ~30ppm浓度浸洗鱼体1小时, 可杀死锚头鳋,防治鲤鱼

  竖鳞病。

  3.地锦草。又名奶浆草、血见悉、红茎草, 为大戟

  科一年生草本, 折断茎杆后有乳白色奶汁状液体流出。

  地锦草含黄酮类化合物及没食子酸,有较强的抑菌作用,

  抑菌谱较宽,并有止血和中和毒素的作用。 主治鱼类肠

  炎、烂腮病。使用方法: 每100公斤鱼用干地锦草500克

  (或鲜地锦草2000~2500克)煮汁,连渣拦入饵料中投喂,

  一日二次,3天为一疗程。 在投药前,用20ppm石灰乳全

  池泼洒,疗效更佳。

  4.水菖蒲。名水敛草、石菖蒲、石蜈蚣、 白菖蒲,

  系多年生草本。 本品含芳香挥发油1.5~3.0%, 油中主

  要为油辛醇、细辛酸、甲基丁香酚、倍丰萜烯类等, 含

  有非结晶性苦味。可防治肠炎、赤皮、烂腮、 水霉病等。

  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切碎的菖蒲4~5公斤,用蓖

  麻叶4~5公斤,裹在10公斤左右的松树叶上,扎成 2~3

  捆,放置于食场及上风口进水处, 浸没在水中,每天翻

  动一次,促使其腐烂。每亩水深1米的水体用菖蒲1.3~2.

  5公斤,加食盐0.5~1公斤,全池遍洒,可治愈水霉病。

  5.苦楝。名楝树,为楝科落叶乔木,高15~20 米。

  喜野生于田野、 林边等处,本品含川楝树、生物碱、岩

  藻糖、萘酚等,有杀虫、 杀菌作用,用于防治寄生虫性

  鳃病,以及锚头鳋、中华鳋、毛细线虫、车轮虫、 隐鞭

  虫病等。使用方法:每亩水深1米用马尾松、苦楝树叶、

  皮或果各10~12.5公斤,切碎熬汁成12~25公斤, 全池

  遍洒,每日一次,连用2~3天。 取苦楝树枝叶30~40公

  斤,直接在池中堆沤,5~7天后捞出残渣, 能有效防治

  上述各病。

  6.五倍子。又名倍子、百药煎、百虫仓等, 为漆科

  植物盐肤本的叶上的干燥虫瘿, 由五倍子的蚜虫寄生而

  成,含大量鞣酸,能凝固蛋白质, 有较强的杀菌能力,

  对革兰氏阳性和阴性细菌均有抑制作用, 用于防治白头

  白嘴病、粘细菌病、气单胞菌病、假单胞菌病、白皮病、

  赤皮病、 疖疮病等。使用方法:先将五倍子捣碎,用开

  水冲溶,全部溶解后, 用池水稀释全池泼洒,常用量为

  2~4ppm。

  7.乌桕 。名油子树、白乌桕、木梓树等,为落叶乔

  木。其果、叶有拔毒消肿和杀菌作用, 常用于防治细菌

  性烂腮病、白头白嘴病等。使用方法:每50公斤鱼, 用

  乌桕叶干粉250克混入饵料中制成药饵投喂,连喂3~6天,

  可防治鱼烂腮病;也可用干叶粉按4 ppm计算药量,兑20

  倍饱和的石灰水液,浸泡6~12小时后,全池泼洒。

  8.黄芩。为唇形科植物黄芩的根,有粘毛黄芩、 滇

  黄芩、川黄芩、 丽江黄芩、甘肃黄芩等,含黄芩素、黄

  芩甙、汉黄芩素、黄芩新素等5种黄酮成分。此外,尚含

  谷甾醇、苯甲酸、黄芩酶等。黄芩有抗炎、镇静、抗

  菌性病毒的作用。主要用于防治烂腮、疖疮、 打印病、

  出血性败血症、 肠炎病、尾柄病等。使用方法:取黄芩

  粉碎成细粉,按5% 的比例加入饵料中自由投喂,5 天为

  一疗程;或将黄芩切细加水浸泡24小时后, 煎煮三次,

  使水溶液浓度为1%,全池泼洒,一日一次,连用3天。

  五、中草药防治鱼病存在的问题与发展

  中草药防治鱼病的有效性已被生产实践所认定, 但

  是, 中草药大都不是以成分含量的测定而被人们认可,

  而主要是依据多年积累的实用有效性。 有效不是一个直

  观的量化概念, 如能量化并订入质量标准中才不难被人

  们所接受。 如果对每种中药进行不同方法提取和全方位

  评价, 然后接药理作用将有效成分归类,则有利于创制

  出疗效确实的鱼用中药新制剂。 此外,中草药的有效成

  分受地域、炮制方法、采收时间等多种因素影响, 且其

  疗效作用不迅及, 对烈性传染性水产动物疾病的治疗作

  用不明显, 因而在很大程度上局限了中草药的开发利用。

  尤其在中草药的剂型研究中, 往往满足于动物试验或临

  床总结的结果如何,对复杂的中药成分哪些起作用?在哪

  些环节起作用?药物在鱼体内的吸收、分布、代谢、排泄

  过程,以及药物的理化性质与药效的关系等, 则研究不

  多。

  但是, 对于鱼用中草药的开发与应用,首先是进一

  步发展中药材生产,提高产量和质量, 二是加强中草药

  的药理、药化和临床研究, 三是加速中药的新药研究。

  唯此, 才能充分挖掘祖国医学宝库中这一独具的优势,

  服务于现代渔业的生产与发展。

TAG: 水产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