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营造自然环境提高黄鳝产量

发布: 2015-12-31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近年来,由于出口及市场需求量的增大,黄鳝价格居高不下。但由于大量化肥农药的施用及人工的大肆捕捉,野生黄鳝急剧减少。因此, 一些农民瞄准这一势头,进行了人工养殖黄鳝的尝试。可是, 养殖户纷纷反映黄鳝养殖难度大,产量低,效益差。据笔者调查了解, 造成这种局面的主要原因,是养殖户忽视了黄鳝的野生习性,没有营造好黄鳝的自然环境。下面就笔者掌握的经验和技术,谈一谈这方面的要求。

  1 选择地址

  黄鳝池一定要选择在安静、避风、向阳、近水的地方。 池子的大小可根据准备饲养苗种的数量而定。一般以长60m、宽6m、深0.5m为宜, 而且池底要有一定的坡度,以15度的角最好。池壁尽可能的多修孔道, 以便黄鳝打洞潜伏。池底用含有机质较多的泥土,土质要求松软适度, 且厚度在15cm左右。对经改造的沟、渠、涵,一定要清淤,该填的填, 该挖的挖。此外,池壁的高度不能低于1m。有条件的,可砌围墙加以保静。

  2 放水营造

  地址选择完后,用适量生石灰对全池消毒。7-10d后, 放水营造自然环境。池中,可栽植一些漂浮植物(面积只占全池的1/15左右),池周点缀适量杨柳树。待10~20d,每m2面积放养3~5尾小鱼小虾,使池中充满生机,特别注意的是,池水切忌不要用井水。因为井水不但含氧量低, 而且井水中的许多矿物质容易使鱼池的环境与周围环境不合。另外, 池中的水要勤排勤灌,使之有活性。

  3 分批放养

  在当年春分之后,捕捉当地的一些野鳝投入池中(不要弄伤黄鳝, 每m2放1尾),使它们先“安营扎寨”。如果养殖户不急于求成,待15d左右,放养一批亲鳝,因为它繁殖力强,一次投放,可以连续捕捉,以每m2 12对最佳。以后,养殖户可根据自己的承受能力再分批投放(间断期不得少于1周),但总数量每m2不得大于20尾。特别留心,亲鳝投放后, 池中的水深保持在10~15cm,因黄鳝栖于洞中,头不时伸出洞口外窥探觅食或呼吸。

  4 修筑”跑道”

  群居在池中的黄鳝,在黑夜或雪雨天,很想另觅“居地”。 为顺其自然,可在池旁修筑1-2条“跑道”(可在建池中同时进行)。 跑道可采用水泥管(密封,不要灌泥,长度在2-3m)回环入池,或通向另一鱼池,使黄鳝的野性得到充分发挥,促进生长。有条件的,还可利用跑道灌水, 让黄鳝嬉戏,增强体质。

  5 喂好食料

  春夏交替之际,是黄鳝生长最快的时候,可投喂螺蛳肉、蚯蚓、 河蚌肉、蝇蛆、螟虫、动物内脏等。秋季,除上述饲料外,适当投喂一些麸皮、煮熟的小麦、蔬菜叶和小浮萍等植物性饲料, 切忌投喂太多或变质饲料。投食应选择在固定地点,太阳下山之时及六月天中午忌投食。

  6 防病治病

  放养时,以本地野生黄鳝最佳(因为它适应环境)。不要一次性投放,不要投有创伤的鳝体,以免感染细菌得病死亡,甚至全池死光。 鳝苗在入池前,用漂白粉浸洗(每m3水用10g)。发现池内黄鳝肚皮上有黄色斑点,可用硫酸铜水溶液浸洗(每m3用药8g),但必需在1h后变换新水。

TAG: 黄鳝
上一篇 下一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