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1猪价网

全国农垦科技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

发布: 2010-06-30 |  作者: 佚名 |   来源: 转载

上一篇 下一篇

 

科技在促进农垦经济结构战略性调整、发展现代农业和推进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的进程中发挥着重要作用。为指导全国农垦科技工作,全面提升农垦科技自主创新能力,走出一条具有农垦特色的科技自主创新之路,根据农业部《农业科技发展规划(2006-2010年)》及《全国农垦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一个五年规划(2006-2010年)》,制定本规划。

 

一、“十五”成就与面临的形势

 

(一)成就

“十五”期间,全国农垦按照“三个代表”重要思想和“科学技术是第一生产力”的要求,围绕经济发展总体目标,全面实施“科教兴垦”战略,积极推进科技与经济的有机结合,加大技术推广力度,加速科技成果产业化,在科技体制改革、科技创新、技术推广、科技示范等方面均取得了显著成绩,科技进步对农业经济增长的贡献率达到52.7%,为经济建设和社会发展做出了重要贡献。

 

1.科技体制改革有所突破。农垦科研机构内部管理改革和分配机制改革进一步深化,科技计划管理改革稳步推进,启动实施了科技项目的招投标制和课题首席专家负责制;产学研相结合得到进一步加强,农垦企业与科研机构、大专院校建立了密切的合作关系;以企业为主体的科技投入机制初步形成,到“十五”末,200多家产业化重点龙头企业建立了技术研发中心;民营科技企业发展较快,已达到519家。

 

2.取得一批科研成果。农垦系统建成了一批省(部)级重点实验室和中试基地。据不完全统计,全系统承担各类科技项目1188项,共获得科技进步奖460项,其中国家级科技进步奖30项,省(部)级科技进步奖422项,省长特别奖8项,选育和引进良种119个,申请专利770个。一批重大科研项目和成果在经济建设中发挥了重要作用,如“东北农区奶业现代化生产技术集成与产业化示范”、“三江平原规模化现代农业模式与技术研究”、“大规模现代化农业数字化技术应用示范”、“粮食和食品安全生产技术”、 “橡胶树高效低频新割制”、“甘蔗机械化生产技术”、“高产奶牛克隆胚胎移植”等,为垦区和周边经济发展提供了技术支撑。

 

3.新技术推广应用成效显著。主要推广了大豆“三垄”栽培技术、寒地水稻叶龄诊断栽培技术、水稻钵育摆栽技术、棉花高效水肥技术、橡胶树割胶新技术、特色果蔬新品种及其丰产栽培技术、畜禽高效饲养综合配套技术、农业机械装备技术等70多项重大技术和150多个动植物新品种,推广面积达400多万公顷,科技成果推广效益达25亿元以上。

 

4.科技辐射带动作用明显。农垦大批先进农业技术辐射到周边农村,每年对外供应作物良种6亿公斤,促进了我国粮食增产;奶牛良种冻精供应全国,对我国奶牛改良起到了重要作用;天然橡胶生产技术示范农村,促进了民营橡胶生产的发展。

 

与此同时,必须清醒的看到,当前农垦科技发展仍存在一些不容忽视的问题,如科研和推广体系不适应形势发展的需要,人才流失和断层现象比较严重,科技投入不足,条件落后,自主创新能力不强等。

 

(二)面临的形势

国家政策对农垦科技发展更加有利。党中央和国务院高度重视“三农”问题和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国家一系列惠农政策的实施,促进了农业科技的快速转化与应用。增加农业科技投入、促进农业科技进步、保护农业知识产权和支持农业企业技术创新等政策法规日益完善,为农业科技事业的繁荣提供了重要的政策和制度保证。

 

农垦产业发展对科技需求更加迫切。调整和优化农垦产业结构,发展优质高效现代农业,转变经济增长方式,提高主导产业竞争力,对科技的需求比以往任何时候都更加迫切。

 

农业科技发展的内在动力更加强劲。新技术革命迅猛发展,生物技术、信息科学在农业领域应用速度不断加快,国际科技交流与合作日趋活跃,农业科技正孕育着推动自身跨越发展的巨大潜能,为农垦科技发展提供了强大的推动力。

 

二、指导思想和发展目标

 

(一)指导思想

以邓小平理论和“三个代表”重要思想为指导,坚持科学发展观,遵照“自主创新、加速转化、提升产业、率先跨越”的指导方针,提高农垦技术创新能力。建设以企业创新为主体的科技创新体系,增强自主创新能力;完善农垦科技推广体系,加快科技成果转化、推广和应用;以科技促进优势产业升级,增强市场竞争能力;通过自主创新、技术引进和集成创新相结合,实现科技跨越式发展,为和谐垦区建设提供强有力的支撑,发挥在社会主义新农村建设中的示范带动作用。

 

(二)发展目标

1.总体目标

继续深化科技体制改革,促进产学研结合,建立适应农垦产业化发展需要的新型科技创新体系、技术推广服务体系和具有市场竞争力的龙头企业研发中心;建立原始创新、集成创新与引进消化吸收再创新相结合的技术创新机制;立足垦区,集中突破,在部分优势领域取得一批重大成果;到“十一五”末,力争使农垦农业科技进步贡献率达到55%以上。

 

2.具体目标

----构建“产、学、研”相结合的科技创新体系,引导和推动企业成为技术创新和科技投入的主体。进一步扶持省级以上龙头企业建立技术研发中心,支持大中型企业独立或联合科研院所、高等院校建立国家工程技术中心和科技成果产业化基地,打造实用、高效的技术创新和产业化平台,培育一支精干的技术创新人才队伍,激励大专院校、科研院所的科技人员直接参与和引领农垦技术创新,通过集成与联合,力争在部分优势领域取得一批重大科研成果。

 

----完善科技推广服务体系,构建农垦与地方农业推广机构有机结合、优势互补的农业技术推广服务体系。重点推广农业先进实用技术20项以上,科技成果转化率达到85%以上,农垦职工职业培训率达到85%以上,先进适用技术入户率和到位率均提高5个百分点;建立一批现代农业示范园区,充分发挥农垦科技的示范带动作用。

 

----采用现代育种手段,培育10个左右优势农作物主导品种,使新品种的增产潜力提高10%以上;培育2~3个重要畜禽水产新品种(系),使新品种的增产潜力提高25%以上。重点建设147个农作物和畜禽水产新品种良种繁育基地,大幅度提高自主供种和辐射供种能力,重点推广10个以上优势农作物和畜禽水产新品种,使农垦系统自育农作物品种覆盖率提高5个百分点以上,力争3~5年品种更新一次。

 

----农产品深加工比例提高到40%以上,农产品加工业总产值与农业总产值之比提高到2:1;研制与开发先进实用农业技术装备10项,使农垦系统综合农业机械化水平提高到75%,农业综合信息化指数提高15~20%,综合生产率提高20~30%。

 

----农业重大生物灾害暴发频率和致灾强度降低50%,主要农作物病虫害损失率降低5~10%,畜禽死亡率和水产病害损失率降低8%;大力发展无公害、绿色、有机农产品,使农业生物制剂用量占农业投入品用量的30%以上。

 

----水土资源利用效率提高20%以上,各垦区耕地退化率下降10个百分点,农田地力等级普遍提高1~2级;化肥利用率提高5个百分点;秸秆、畜禽粪便等资源利用率提高50%,农业污染物排放水平降低50%,农业面源污染区域综合治理率达到50%。

 

三、重点任务

 

(一)种植业

建立高产、优质、高效、生态、安全的规范化种植业技术体系,推动农垦种植业向高效安全和可持续发展。重点研发和推广以下关键技术:水稻、大豆、玉米、棉花等作物新品种及综合配套耕作栽培技术;节水农业技术;保护性耕作、节种、节肥、节药等机械化技术;生物防治和低污染化防相结合的病、虫、草害防控技术;绿色农业生产技术;农业生物制品(生物农药、生物兽药、生物肥料、饲料添加剂、植物生长调节剂)技术;土壤改良、培肥地力及秸秆还田技术。

 

(二)养殖业

加快养殖业由数量增长向质量、效益增长和产品安全的转变,促进养殖业向专业化、规模化和产业化方向发展,控制重大畜禽病虫害和环境污染。重点研发和推广以下关键技术:特色畜禽水产优良品种和良种繁育技术体系;奶牛、肉牛、生猪、细毛羊、对虾等畜禽水产良种高效集约化健康养殖技术;奶牛、肉牛、生猪、细毛羊、对虾等动物重大疫病快速诊断、预警与防控技术;草原保护、改良和饲草利用技术;畜禽水产养殖场环境生态控制技术。

 

(三)橡胶及热带作物

天然橡胶和剑麻、木薯、甘蔗等热带作物是我国重要的战略物资和工业原料,以提高热带作物综合生产能力和市场竞争力为核心,重点研发和推广以下关键技术:胶木兼优、抗性优良的天然橡胶新品种;橡胶树高产、抗旱、抗风、抗寒栽培关键技术;安全高效采胶新技术及死皮病控制技术;低产胶园改造技术。能源专用型木薯、能糖兼用型甘蔗等热带能源作物品种、栽培技术;优质、高产热带经济作物新品种及安全高效优质生产技术;热带牧草及热带畜牧产业化开发技术;热带作物重大病虫害监测、预警和防控技术。

 

(四)农业机械化与设施农业

以研发适应农垦高效农牧业生产的工程技术和装备为主,推广有利于减轻污染、节约资源、保护环境的先进技术和机械设备,从根本上改善农垦生产条件,显著提高农垦装备的技术含量和现代化水平。重点研发和推广以下关键技术:水稻、大豆、玉米、棉花、甘蔗、剑麻等农垦优势作物生产全程机械化技术与装备;智能化种子加工关键技术和装备;保护性耕作、节水高效农业、高效低污染植保等配套机械与关键技术;草原改良与牧草收储加工设备与技术。

 

(五)农产品保鲜与深加工

以农产品加工综合利用技术为主,以提高经济效益为目标,延长产业链,促进转化增值,带动农业结构调整。重点研发和推广以下关键技术:粮、棉、油、经济作物及其副产品的精深加工技术;畜禽产品的精深加工及综合利用技术;能源木薯、能糖兼用型甘蔗加工工艺及综合利用技术;果品、蔬菜等的保鲜、储运和加工技术;米、面、肉、蛋、乳、葡萄酒等无公害安全食品加工技术;中药、茶叶加工技术;野生动植物资源开发利用技术;天然橡胶等热带作物产品加工技术。

 

(六)农业高新技术

1.信息技术。利用信息技术提升和改造传统农业,加速农垦信息化建设进程,发挥信息技术在农业技术传播和生产设备改造上的潜能,整合集成信息资源,建设农垦信息服务平台,向“数字化农垦”迈进。重点研发和推广以下关键技术:农牧信息数据库、管理信息系统、作物生产技术专家系统;基于3S技术(卫星定位系统GPS、地理信息系统GIS、卫星遥感系统RS)的数字农业;主要农作物重大病虫害、畜禽疫情等控制预警系统;热带作物数字信息平台;龙头企业的ERP技术应用系统。

 

2.生物技术。在种子种苗、新型生物质能源、疫苗兽药、生物肥料、饲料及添加剂、功能食品等领域,发展农垦高新技术,促进农业高新技术的中试和转化。重点研发和推广以下关键技术:名、特、优、稀、新植物良种繁育产业化和种苗工厂化快繁技术;生物饲料、生物肥料、生物农药制剂的开发和应用技术;人用和兽用生物技术新药的开发和应用技术;转基因植物的监测和控制技术;农业生产废弃物能源化、无害化利用技术;功能性食品生产关键技术与加工工艺。

 

四、保障措施

 

(一)加强领导

农垦各级领导要充分认识建设创新型农垦的重大意义,把科技工作摆在各项工作的重中之重;根据垦区实际,制定切实可行的措施,明确目标,推进科技创新,加快农业科技成果的推广和转化;加强宣传教育,强化科技人员自主创新和主动服务的意识,提高职工学科技、用科技、依靠科技增收致富的能动性,营造关心农业科技创新、支持农垦科技发展的良好氛围。

 

(二)资金保障

充分利用市场机制,调动各方面的积极因素,采取政府、企业和社会多方面共同投资的办法,增加农垦科技投入;采取积极措施,鼓励企业增加研究开发资金,全面推动农垦企业成为科技创新和投入主体,大中型企业应提取一定数量的资金用于科技投入;建立和完善新的投融资机制和激励机制;科技投入重点用于开展高技术研发、应用技术研究、产业共性技术攻关和技术推广,为农垦科技发展与技术创新创造良好的条件与环境。

 

(三)人才保障

实施人才强垦战略,促进农垦科技创新。采取引进与培养相结合的方式,强化农垦科技队伍,增强农垦科技创新能力;建立人才培训制度,提高科技人员整体素质;建立人才激励与评价机制,充分调动科技人员的积极性;加强科技创新、技术推广和技术服务队伍建设。

 

(四)组织保障

建立健全科技管理体系,推进科技管理体制改革,转变科技管理部门职能,加强科技规划、立项和实施全过程的管理,提高管理能力和服务水平;改革科技成果的评价制度,建立以自主知识产权、产业化绩效、科技创新能力为取向的价值评价标准体系,鼓励更多的成果向产业化延伸,形成现实生产力。

 

(五)政策保障

充分利用国家鼓励企业开展技术创新的优惠政策,引导农垦企业加大技术研发投入,开展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进一步完善收入分配制度,提高科技人员待遇;加大对科技创新和技术推广有突出贡献人员的奖励力度,激发科技人员的科技创新活力;整合农垦科技力量,扶持有实力的农垦科研院所、研发中心纳入国家农业科技创新体系。

 

TAG: 农垦 科技 第十
上一篇 下一篇